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松华坝水库坐落在昆明市北郊盘龙江上,库容量6600万立方米。这里供应全市85%左右的人民生活用水和一部分工农业生产用水,是昆明市的重要水源。同时,水库上游的盘龙江,源远流长,流域广阔,约占滇池总流域面积的20.8%,也是滇池的重要水源。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水库以上盘龙江流域约600平方公里划为自然保护区,是我省第一个以保护水源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我们在植被调查中发现,自然植被严重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福州市城市供水矛盾日渐突出,引鳌入榕,补充与缓解福州市的生活、生产用水的压力,是促进福州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笔者在对鳌江流域从源头至八海口的两岸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鳌江干流中游的山仔水库库区水质和干流下游省控断面水质近3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了保护鳌江流域水质的对策与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一、鳖江流域水质现状与分析1、基本情况。鳌江流域地处福建省的东部,东临东海,西傍福州,北邻罗源,南与古田相接,是省内第六大河流.也是福建省东部独立入海的3大…  相似文献   

3.
崔培毅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2-1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造成塔河中下游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塔河流域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成为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第二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耕地的增加,满足不了人口发展的需求,大面积的无序开荒,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塔河中下游林地植被恢复、建设及防止退化的策略有:塔河中下游生态工程治理的原则;塔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生产、生态建设并重,确保生态用水;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正确处理林业和农业、林业和牧业以及林业和工业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薪材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大力保护、恢复、发展荒漠林草植被,大力发展绿洲林业,建立荒漠生态环境和绿洲共同支撑的稳定的生态体系;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果工程,建立较为完备和发达的生态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破坏对洪涝造成的影响,指出流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主要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森林植被、盲目围湖造田、生产及建设性破坏河道及湖滩所致。文章还就根治洞庭水患的关键性措施——搞好生态恢复,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技术方法,利用TM数据解译出乌伦古河流域1990年、2000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分类图,提取流域三期天然植被分布,结合气象站点实测资料,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通过ArcGIS建模计算研究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结果表明:乌伦古河流域草地、灌丛、森林三种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时间段(1990~2015年),生态需水量减少了4.48×10~8 m~3。25年里,可控生态需水的范围内,三种植被的生态需水量都有减少,总生态需水量平均以1 792×10~4 m~3/a减少。流域天然生态需水量呈现东北部青河县山区少、中西部富蕴县和福海县平原区多的特征,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前十年的变化剧烈程度要大于后十五年。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市农业生态条件较好,对农业生产有利,但也有耕地少、降水不均匀等不利因素。森林植被的变化对农业生态产生复杂影响,因此必须保护和发展森林。气候条件向干热变化对农业生产弊大于利。建设水库对农业生态变化也比较复杂,应注意兴利除弊。对农业生态应采取各种对策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1 新疆荒漠植被的保护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新、老绿洲外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扩大绿洲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新疆荒漠植被资源贫乏。北疆以“梭梭荒漠”为主,准噶尔盆地梭梭荒漠的植物区系组成为184种,隶属116属29科。南疆的荒漠植被以分布在塔里木河(包括各支流)流域的胡杨、红柳为主。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植被的植物组成约68种,隶属25科。在新疆的荒漠植被中,能构成森林的主要有胡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三河”的污染情况及整治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后提出:(1)近期可行而又立竿见影的治理方案是将污水绕过市区排放;(2)2000年以前按国家三级水质标准作为治理目标比较切合实际;(3)要改变三河面貌,枯季至少要保持45米~3/秒的流量,这只有修建紫坪铺水库才有可能满足;(4)成都市的用水基本上靠岷江上游提供,因此拟建的紫坪铺水库,发电后应重点保证成都用水、都江堰灌区的不足水量应通过修建囤水库或小型水库解决;(5)岷江上游因前期森林破坏严重,近10多年来已导致枯季流量逐年递减1米~3/秒左右,而且减少速度还将加剧,急待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立体变化规律,分析了如何根据立体气候规律安排农作物品种的垂直布局,确定主要特产植物适宜裁培高度、森林植被类型和立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等问题,指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搞好山区农业立体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彭县野人湾是成都市小流域治理的重点。该流域面积89km~2,隶属磁丰、新兴两乡,15个村。该流域内土层薄,荒山多,植被差,30°以上的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5%,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此外,流域内盛产煤炭,但废渣处理不当,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又污染河、库水,淤塞河道、水库。野人湾被列为成都市小流域的治理重点后,受到了县、乡、村各级政府的重视。几年来,他们采  相似文献   

11.
大森林     
《绿叶》2020,(Z1)
正森林之大:一为水平分布之广,所占空间之大;一为山区即林区,又有垂直分布之妙。具体言之,据2014《中国林业年鉴》第八次全国普查显示:中国森林面积达2076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1.63%,比1949年的8.6%净增13.03%。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中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区域环境区域环境是占有特定空间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在自然界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从宏观看,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如热带、温带、寒带;从微观看,又具有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即区域自然环境。区域自然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地域、植被和其他自然要素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成为完整的生态体系。例如,在寒带针叶林下有相应的动物群落、土壤及微生物区系。同一种区域环境可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亚洲有温带草原,北美也有温带草原。同一自然带内,也有不同的区域环境,同在吉林省内,由于降水量的不同,形成东部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崂山水库上游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崂山水库上游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为3089.78×104m3,其中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92.7×104m3,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1.95×104m3,水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5.13×104m3.崂山水库上游区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为63.67×104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32.7×104m3,说明从全年来看该区域生态环境需水能够得到基本满足.但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集中于丰水期,枯水期的生态环境需水可能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森林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折,指出森林植被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建议加快我因森林植被的建设与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因其干旱、风沙及盐碱的自然环境,加之盲目开垦荒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景观格局。其景观呈现出以荒漠为基质,河流廊道为核心对称分布的水域湿地-林(草)地-荒漠的宏观局格。由于水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作用,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以河流廊道建设、植被景观建设、绿洲景观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方案,以增加内陆河流域整个生态体系的容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涪江发源于岷山南麓的松潘县境内,全长670km,由合川注入嘉陵江。流域面积3.64万km~2,为嘉陵江西岸最大支流。近几十年对森林资源的过量采伐,致使流域区内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渐频繁;因此加速林业生产,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已刻不容缓。国家已决定在包括涪江流域的整个长江上游建设防护林工程体系。林业气候资源区划是科学经营林业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试用直接FUZZY聚类法对涪江流域的林业气候资源作一初步区划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关键地区,每年排入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达38亿m~3,水污染十分严重。该地区水源涵养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营造上游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工业污染和流域统一管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MOD13Q1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近年青海湖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度与气象因子、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呈中部高、西北低的态势,中高覆盖度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60%以上;近10年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NDVI在年际尺度上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较为相似;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3500—4000m、坡度2°—6°的缓平地上;阳坡的植被覆盖度大于阴坡,而平地最小。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东部系指日月山以东的黄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它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也是全省水土流失的重灾区,认识本区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对指导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本区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青海东部水土流失的特征本区水土流失按强度分有三种,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3416.1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500—2000吨/平方公里·年),占总面积的50.0%;中度侵蚀面积8011.3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2000—5000吨/平方公里·年),占总面积的29.9%;强度侵蚀面积539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5000吨/平方公里·年),占总面积的20.1%。本区水土流失特征,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0.
生态省建设——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省建设概述1.1从生态角度看吉林省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了明显的东部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中部平原和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由于采育失调,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东中部低山丘陵,水资源丰富,由于过度开发,部分植被遭到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松嫩平原黑土地,土质肥沃,由于长期连作、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西部科尔沁草原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由于过度放牧,“三化”日趋严重。虽然吉林省的资源和环境相对较好的状况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同其他省份比较,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