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负荷情况下运行的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探讨了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规律。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变大,烟尘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也变大。在相近低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不同出力的锅炉,额定出力大的锅炉烟尘排放量大。在燃煤量相近而在不同负荷状态下运行的两台锅炉,额定出力大的锅炉烟尘排放量大。对于常年低负荷运行时的锅炉,环境管理部门在对其烟尘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时宜以低负荷运行时的烟尘测试数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燃煤工业锅炉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烟尘排放测试,探讨了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工业锅炉的烟尘排放规律.  相似文献   

3.
孟艳艳 《环境科技》2007,20(A01):76-76,78
GB5468—91中规定:在锅炉烟尘测试中,要求同时测定锅炉运行出力,并规定锅炉运行出力达到该锅炉额定负荷70%以上时.监测数据才能有效。为避免无效监测,提出了用锅炉烟气量、空气过剩系数对锅炉运行出力进行估算.以便调整锅炉运行状况,达到锅炉烟尘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明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146-147
阐明了锅炉出力负荷在锅炉烟尘测试中的意义,同时,提出了锅炉出力负荷的五种计算方法,并特别推荐了"折算烟气流量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旅客列车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浓度的监测及对车站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监测,分析了旅客列车燃煤锅炉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烟尘铅排放状况外场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冰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697-1702
选取30台燃煤电厂锅炉开展燃料铅含量及烟尘铅排放浓度的系列外场测试.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燃料铅含量均值为8.50 mg·kg-1,烟尘铅平均排放浓度为0.0081 mg·m-3,排放因子为0.0643 g·t-1.不同机组容量及有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状况下烟尘铅排放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1),不同除尘设施类型下烟尘铅排放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1),布袋除尘(Fiber Filter,FF)电厂烟尘铅排放因子低于静电除尘(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电厂.本研究中铅排放因子低于国内估算值,与AP 42燃煤电厂铅排放因子处于同一水平.基于本研究排放因子计算的全国2011年燃煤电厂烟尘铅排放量为126.76 t.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锅炉与燃煤锅炉颗粒物排放特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2台设计结构不同的生物质锅炉(BB1、BB2),针对木质和秸秆2种生物质燃料开展烟尘、PM10和PM2.5排放特征的研究,并与燃煤锅炉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2台生物质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都未达到北京市DB 11/139—200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2台生物质锅炉颗粒物的排放因子存在差别,燃烧木质成型燃料时,BB1和BB2生物质锅炉除尘器后的烟尘排放因子分别为207.10和465.51mg/kg,PM10排放因子分别为75.18和149.61mg/kg, 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58.48和106.86mg/kg;燃烧秸秆成型燃料时,BB1和BB2生物质锅炉除尘器后的烟尘排放因子分别为142.86和1200.86mg/kg,PM10排放因子分别为63.63和102.01mg/kg,PM2.5的排放因子分别为50.90和76.51mg/kg. 与热功率相近的燃煤锅炉比较,2台生物质锅炉除尘器前的PM10平均排放因子低30.41%,PM2.5平均排放因子却高36.84%,即PM2.5在生物质锅炉烟尘中所占比例更高. 尽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锅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该类锅炉仍存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现象,因此,需要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和除尘效率,以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8.
韩方勃 《环境科技》1992,5(4):23-27
1.问题的提出燃煤设备烟尘测试的目的旨在指出其烟尘排放浓度或单位时问排放量是否符合控制要求,为评价治理设施的性能和使用效果提供准确的数据,它是实施烟尘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必需,是强化环境定量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几年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徐州市在实行工业锅炉年检制度的工作中,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此外,还应安装除尘器,使之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赵永生 《环境科技》1995,8(1):31-32
在测试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时,都要在采集烟道气的同时,测定烟气a系数,以a值对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进行修正,以防止烟尘的稀释排放,进而达到维持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在测试锅炉烟尘时,如何对烟气进行测试,笔者了解到不少城市在测试锅炉烟尘过程中,只测定一个烟气a值,就用来修正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这样做,表面上遵循了环境监测的程序和合法性,然而却没有达到保证烟尘监测的质量。经过多次对锅炉烟尘和烟气a的测试结果,我们认为对烟气a的测定,应与烟尘的来样同步进行。探讨烟尘与烟气a同步测试的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一类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不仅难降解,而且生物毒性强,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松花江江水以及松花江水补给的近江的浅层井水,包括水生生物及底质,均舍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但暂不会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危胁.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一类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不仅难降解,而且生物毒性强,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松花江江水以及松花江水补给的近江的浅层井水,包括水生生物及底质,均含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但暂不会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危胁.  相似文献   

13.
湘江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内河航运枢纽工程对河流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繁殖的影响,以及水质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工程拟建成河道不源渡水库为例,对鱼类的影响分析为重点,为工程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0种典型重金属在八大流域的生态风险及水质标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10种典型重金属在我国八大流域水体中的暴露浓度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分别应用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法对重金属在各流域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与现行水质标准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u和Zn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高,现行水质标准对水生生物Cu、Zn的暴露不能实施有效的保护;Hg和Ni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存在过保护的现象;Se、As和Sb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低,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保护程度适中.建议对现行水质标准适度修改,同时增强高风险重金属监测水平,以合理有效的保护我国水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典型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多溴联苯醚累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广东清远某电子废物焚烧区封闭水体中水生生物体PBDEs(多溴联苯醚)的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草虾、田螺、河蚌、鲫鱼、鲤鱼、黄鳝和乌鳢等水生生物体内w(∑21PBDEs)(以脂肪质量计)为0.2487~24.50μg/g. 该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PBDEs污染较严重,较我国其他地区开放性水体的水生生物体w(PBDEs)高出1~3个数量级. 其中,底栖动物河蚌和田螺体内PBDEs累积最高,w(∑21PBDEs)分别为11.38和4.968μg/g. 不同同系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差异较大,BDE209是水生生物体PBDEs累积的主要组分,占49.83%~91.48%,八溴代和九溴代BDE也发生了高累积. 营养级是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PBDEs累积的最主要控制因素,但捕食和生活习性对生物体尤其是软体动物PBDEs累积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伊春红山水电站枢纽工程建设前对汤旺河干流红山电站坝址段(上甘岭河段),即淹没区上游、淹没区和坝区以及坝区下水生生物进行实地监测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项目区河段水生生物现状进行评价,为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清河水体及水生生物体内抗生素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清河水体和水生生物体内4类抗生素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QNs(喹诺酮类)和MC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ρ(∑QNs)和ρ(∑MCs)的平均值分别为2238.9和814.9ng/L;在检测的5种大型水生植物体内,QNs和TCs(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w(∑QNs)和w(∑TCs)的平均值分别为945.3和389.2μg/kg;在鱼类和软体动物体内,QNs和SAs(磺胺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w(∑QNs)和w(∑SAs)的平均值分别为3213.9和653.5μg/kg. 抗生素对清河水生态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OFL(氧氟沙星)、CIP(环丙沙星)和NOR(诺氟沙星)对藻类和水生植物的HQs(危害系数)均大于1,说明在清河水体中这3种抗生素对藻类和水生植物存在环境风险. 研究表明,清河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污染,其中QNs抗生素的HQs较高,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五元联系数法是针对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利用各因素之间的对立性、差异性及同一性对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五元联系数法可以同时考虑河流健康评价中的确定与不确定因素的优点,以辽河保护区沈阳段为例,建立了包含河流自然形态状况、水质状况、底质状况、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社会服务状况五大类共2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了五元联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对辽河保护区沈阳段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沈阳段河流健康评价的五元联系数为0.576 8,河流健康等级为中等,其中,河流自然形态状况最大联系数为0.932 9,评价等级为中等;水质状况最大联系数为0.550 4,评价等级为不健康;底质状况最大联系数为0.920 9,评价等级为优秀;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最大联系数为0.781 3,评价等级为良好;社会服务状况最大联系数为0.478 3,评价等级为中等。辽河保护区沈阳段底质重金属污染较轻,但存在河床稳定性较差,水体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鱼类多样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强河岸带修复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的治理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高效的不确定性复杂系统评价方法,具有对数据要求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的特点,适用于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基于水生态健康内涵和辽河保护区河流实际情况,构建了由河流自然形态状况、水质状况、底质状况、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类共20个指标组成的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河保护区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为中等,其中自然形态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868 4,健康等级为中等;水质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691 2,健康等级为中等;底质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968 6,健康等级为优秀;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750 4,健康等级为中等。20个指标中,河床稳定性、河道弯曲程度、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结果为中等,总氮浓度为病态。自2010年辽河保护区划定以来,其河流底质中重金属污染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河床稳定性差、水质污染、鱼类多样性和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Judgments of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cooling water intake structures need to be preceded by an appreciation of what is normal. In its report, Return to the River, th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Group (now called th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 the scientific peer review arm of the Northwest Power Planning Council — advanced the notion of a ‘normative river ecosystem’ as a new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salmonid recovery in the Columbia River basin. With this perspective, the sum of the best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ow organisms and aquatic ecosystems function should be the norm or standard of measure for how we judge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aquatic systems. For the best likelihood of recovery, key aspects of altered systems should be brought back toward normative (although not necessarily fully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r pristine state); new alterations should be judged for adversity by how much they move key attributes away from normative or what might be considered normal. In this paper, I ask what ‘normative’ is for the setting of cooling water intake structures and how this concept could help resolve long-standing disputes between groups interested in avoiding damage to all organisms that might be entrained or impinged and those who take a more population or community perspective for judging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essence, I suggest that if a water intake does not move the aquatic ecosystem outside the ‘normative’ range, based on expressions of normalcy such as those discussed, then no adverse impact has occurred. Having an explicit baseline in normal or normative would place 316(b) analyses on the same conceptual foundation as 316(a) analyses, which strive to demonstrate the continuation of a balanced, indigenous community of aquatic organisms at the power station lo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