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山州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矿产,森林,水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带来了资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文山州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蒙蔚 《沿海环境》2000,(9):19-19
廉州湾位于广西南陲,北部湾 北缘,东起北海半岛冠头角,西至南流江口连线与陆岸包围的水域。湾口宽17.75km,海岸线长128km,海湾面积186.3km2。 南流江、大风江的流入,造成江口一带滩涂浅平而广阔,既有区位优势,又具水域水质营养盐充沛、底质肥沃,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特性。美丽富饶的廉州湾潜在迷人的魅力,为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布局与产业结构提供优越的条件。 随经济发展战略从陆地向海洋延伸,以开发商、渔民为主的浩浩荡荡大军,向廉州湾挺进,海洋开发热潮如火如荼,海水也热…  相似文献   

3.
石屏异龙湖区域环境与经济开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异龙湖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诊断分析,把经济再生产的投入、产出与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及治理间的数量关系列表扩张而成模型、对湖区域环境与经济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确定了包括水量调蓄、水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强化管理等措施的综合治理途径,据此制订了湖区综合治理规划,提出了主要经济开发建设项目,并已在6个方面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宁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不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主要探讨了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不足。该县对矿产开发缺乏统筹管理与详细地质资料基础、矿产资源品质不高、开发利用率低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宁城县要想依托矿产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需要加强引导和统筹管理、提高勘探与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积极引进资金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提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索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武是地处渭北旱原沟壑区的一个农业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只有通过生态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建设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一多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同严酷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在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黄防”工程,渭北旱塬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世行贷款及平…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大系统多级递阶优化控制理论,将水资源系统分解成地面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在地面水系统中,给出了多目标开发利用管理模型;在地下水系统中,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管理模型。区域经济涉及区域内的各种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用水系统。对该用水系统提出了分解──协调优化管理模型。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系统的特点,在最高级设置总协调器来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与用水系统,进而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素媛 《环境科技》1996,16(2):26-28
本文通过对辽西水土保护综合治理小流域的现状分析认为;以防护为主的综合治理小流域难以与当前地区经济的协调,提出,必须转换机制,变防护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经济开发型,从转换的原理、转换的必要性辽西开发型水土保护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战略设想:(一)调整种植业;(二)牧业保护业;(三)发展工副业;(四)建立小流域农业生态经济模式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选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98-2013年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检验了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性,分析了广义脉冲响应及预测方差分解,对经济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和动态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活用水量间存有长期均衡关系,而总量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间无长期均衡关系,这与当前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急剧增加的现状相符;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滞后时间较长,而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脉冲响应滞后时间相对较短,且皆具有非渐进性。除工业用水外,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单位冲击响应累计值均为负值;除生活用水外,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单位冲击响应累计值均为负值。说明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生活用水量上升态势显著,水资源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其它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大,但水资源利用对其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低。建议加强对生活节水新技术的投入、建立起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虚拟交易机制,开发水资源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实例研究测算了副产品的现金价值及其作为刺激落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潜力。各类副产品是在经营主产品的同时众一定土地上得到的自然资源。对所研究的地区测算了4种副产品的现金价值。结果表明,大量的财富蕴藏在副产品中,当地的一些村社和企业虽然也采集要利用小部分副产品,分别供本地消费和作为商品获益,但由于保护主义者的土地利用政策,大量的副产品得不到开发。调整这种政策,开办这些原料的地方加工中心,行多人提供就业机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了郑州市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人口与环境、生态系统彼此适应性与制约性,能源利用与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利用与防治生态破坏。进而,探讨了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管理的宗旨;生态工业建设目标定位于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力争使物质在系统中多资循环利用和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及从能量平衡和转换规律视“三废”为放错位置的“原料”,以及开展和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实施流域开发多目标协调、流域的系统化管理和跨流域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歆莹  刘玉川 《环境科技》2005,18(Z1):170-172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与反思,对如何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原理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建议,试图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寻找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环境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浪费和后备资源储备匮乏等现状分析,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走环境资源集约化的道路;以产值、速度为导向的粗放经营是我国经济增长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世纪之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2000~2005年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进行了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地质环境获取的物质需求总量呈增加态势,2005年达到了439.6×108t,显著超过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致使我国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经济增长在依赖于地质资源的同时,物质生产力从240.9元/t增长到416.5元/t,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我国人均物质消耗量为33.6t,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按照发达国家人均物质消耗量开发地质资源将远远超过我国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决定了我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几种经济手段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是一种资源,采取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篇文章策略介绍了当前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的几条主要的经济手段;收费(排污收费与入收费)、补贴、排污权贸易、押金制、执行鼓励金等,以及它们在内外的应用现状,并从经济滨角度分析了这几种经济手段的优缺点及可操作性。系统的经济改革朝着市场化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臻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的地位加强,我国现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文章  相似文献   

19.
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日前在昆明成立。据介绍,这是云南省首个再生产业研究开发机构,其职能是综合研究、协调服务和支持推进,首批会员已达52家。据悉,研究会将重点推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全资源化处理;蓝藻、污泥和“一进清”垃圾渗透液及工业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藏土地辽阔,但其宜农土地少而分布集中;宜牧土地数量大,但质量差异大;宜林土地质高量大;高寒干旱及难利用土地较广。这些特点决定了西藏农林牧生产的结构、规模和布局。目前土地开发水平低、商品性生产落后,部分土地有所退化,经济与生态效益均不高。因此,今后应加强科学管理、增加投入,深度开发与保护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水平;改良草地与建设人工草地,采育结合;保护森林等乃是促进西藏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战略方针和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