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了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的水质污染状况,根据2015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APCS-MLR(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量化主成分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可视化表征,展现水环境质量的空间特征,更加直观地表达水质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DCr、TN和NH3-N,丰水期第1主成分对其贡献率分别为69.97%、69.18%、74.23%,平水期为22.91%、22.21%、37.57%,枯水期为83.77%、83.60%、83.09%;6个断面中,朱顺屯断面的水质优于其他断面的水质,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研究水体水质总体上表现为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研究表明,污染物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和该江段沿岸石化、汽车和造纸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阿什河口内和呼兰河口内断面,干流水体水质优于支流水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12月(枯水期)与2019年5月(丰水期)分别分析了拉鲁湿地的水质,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2个时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枯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157~26.797,0.003~4.259,0.197~24.08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9~9.55,72.85~583.50μS/cm和1.83~12.84 mg/L。在丰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077~3.104,0.004~0.228,0.005~0.09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4~9.27,129.90~512.87μS/cm和1.12~12.18 mg/L。拉鲁湿地枯水期水体的电导率平均值低于丰水期,但枯水期的溶解氧、pH、TN、TP、NH3-N和COD的平均值高于丰水期;电导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H3-N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表明拉鲁湿地枯水期水质大部分为Ⅴ类,其受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丰水期水质主要为Ⅰ和Ⅲ类,其水质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相似文献   

3.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分析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及支流阿什河中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这3类10种抗生素分布规律,分析了抗生素浓度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0种抗生素中在松花江哈尔滨城区入境断面仅检测到6种抗生素并且检测浓度相对较低,但在出境断面检测出9种抗生素仅磺胺甲嘧啶未检出,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加最为显著,其次为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哈尔滨城区内3条支流汇入是导致松花江水体抗生素浓度增加的直接原因.除磺胺吡啶和磺胺甲嘧啶外其余8种抗生素在阿什河各水样中的检出率均达100%,在阿什河上游断面仅磺胺吡啶未检出,但在阿什河入松花江处10种抗生素均检出,除诺氟沙星外其余9种均为各断面最高.阿什河沿岸4个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是影响阿什河中抗生素浓度的重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系中磺胺类抗生素与氨氮和总有机碳、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氨氮和总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氨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阿什河水系中3类抗生素与氨氮和总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及阿什河水体水质指标与其抗生素浓度密切相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及阿什河水系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方某典型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DCr、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6.88mg/L、16.03mg/L、21.00mg/L以及2.03mg/L。CODCr、NH3-N、TN、TP的累计频率达到90%的质量浓度为97.9、24.03、28.07、3.15mg/L,和同区域内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浓度较低。在此基础之上对该污水处理厂水质浓度偏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期望能够为城镇污水处理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减量化水平,采用石灰混凝-浸没蒸发协同处理纳滤膜浓缩液,获得了处理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独采用石灰混凝处理,在石灰投加量为2 g/L时,膜浓缩液混凝软化效果最佳;随着石灰投加量增加,此时,膜浓缩液pH=10.58,硬度去除率为29.1%,COD去除率为24.1%,NH3-N去除率为67.3%。。采用石灰混凝-浸没蒸发协同处理,石灰投加量为2 g/L、浓缩倍率为10时,蒸发残液软化效果进一步提升,较单独处理,硬度去除率由29.1%提升至65.9%,COD去除率由24.1%提升至41.2%,NH3-N去除率由67.3%提升至81.4%;K+浓度由样液中4300 mg/L提高到36210 mg/L、Na+浓度由5860 mg/L提高到48300 mg/L,为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条件;冷凝液ρ(COD)由26.3 mg/L降低至16.3 mg/L,ρ(NH3-N)由2.0 mg/L降低至1.4 mg/L,出水可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
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十三五”以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2016—2019年长江流域615个可比断面监测数据,从流域主要污染特征、主要超标指标浓度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总体好转.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2百分点,劣Ⅴ类下降2.8百分点.TP、NH3-N和COD是长江流域的主要超标指标,2019年三者的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28.3%、35.0%和8.0%;从流域不同级别河流来看,三者浓度在干流均为最低;从干流来看,三者浓度较高的断面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TP和COD污染主要来自面源,NH3-N主要来自点源.研究期间,TP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贡献最大,其断面超标率一直排在首位.针对流域水质分布特征,建议继续加强流域内TP防控,重点加强中游污染治理;同时,优化流域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晋江金鸡闸断面是泉州市重要饮用水取水口断面,其水质安全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晋江金鸡闸断面水文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借助水文统计及降雨径流与面源污染关系分析,提出确定不同水平年典型污染物质量浓度年际及年内变化的方法,进而确定面源污染负荷和水质敏感期. 结果表明:从枯水年到丰水年,CODMn、NH3-N、TP的面源污染贡献率随降雨径流量的增多而增大,分别为30%~74%、53%~61%、39%~62%;ρ(NH3-N)和ρ(TP)的年均值随降雨径流量的增大而减小,ρ(CODMn)与降雨径流量关系不密切. 在丰水年、偏丰年及平水年ρ(CODMn)、ρ(NH3-N)、ρ(TP)的年均值变化均较小,而在偏枯年和枯水年变化较大;三者年内变化规律相近,ρ(NH3-N)和ρ(TP)的峰值一般出现在3月、4月,并且峰值大小与年降雨径流量呈反势,ρ(CODMn)峰值及与年降雨径流量关系不明显. 除3月、4月外,ρ(CODMn)、ρ(NH3-N)大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限值,而ρ(TP)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4组不同NH4-N浓度的曝气生物滤池,分析滤池在7个曝气比条件下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滤池启动阶段,生物膜成熟期随NH4-N浓度的升高而缩短,高NH4-N浓度滤池的生物膜成熟期较其它三组滤池缩短了10 d左右。滤池启动成功后,在相同曝气比条件下,随NH4-N浓度的升高,4组滤池对出水NH4-N的平均去除率由81.1%降至73.3%;高NH4-N浓度滤池的出水NO2-N浓度与其它三组相比增加了10倍,最终达到2.6 mg/L。随着曝气比的逐步增大,4组滤池对出水NH4-N的平均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在曝气比为10:1时平均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8.2%)。本研究表明,选取4 mg/L的NH4-N浓度,维持曝气比10:1是生物滤池运行的理想条件:生物滤池启动周期较短,出水NH4-N去除效果达到最佳且NO2-N浓度较低,从而实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最佳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无人船走航监测技术,对浙江省T县S河流开展水质监测,走航距离约为12 km,结果显示S河流未存在疑似暗管。由监测结果可知,S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平均值为2.64 mg/L,氨氮(NH3-N)平均浓度为0.259 mg/L,总磷(以P计)平均浓度为0.09 mg/L,绘制这3种污染物分布图,发现存在水质突变区域5处。因而针对水质突变区域,结合周边人类活动情况,提出污染源控制措施。无人船走航监测技术可为河道污染物整治提供重要科技手段,同时为今后无人船走航在河流(湖库)水质中的监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林翊  陈雷  周国华 《环境工程》2022,40(1):52-59+77
静湖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湖,并连通故道河及惠风溪等水体一起形成了生态城独特的水生态系统,是北方城市大型景观水系的代表,其水环境改善和保障问题受到较大关注。在对生态城静湖水系水体循环净化设施建设和水质提升工程运行方案实施等重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lft3D FM构建静湖水系数值模型模拟水体水动力、水质演变过程,分析评估了工程运行对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静湖水系水质受降雨影响明显,对比汛前、汛后各河段水质浓度变化发现,汛后COD、TP浓度可升高10%,部分河段甚至升高60%,汛后NH3-N降低20%~30%;通过设置补水、拆除隔离坝、增加循环泵和排水泵等工程措施,静湖水系水动力条件得到较大改善,NH3-N、TP基本能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标准,ρ(NH3-N)可降低3%~25%,ρ(TP)可降低6%~50%。工程措施应综合考虑水环境本底、污染源治理、水利设施运行等多因素共同制定水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建三沙湾海域2018年洪季一个定点站和12个走航站的5项营养盐及水文资料,研究发现:(1)三沙湾沿岸城市排放水是主要的污染源。其中,蕉城区外大金溪湾的硝酸盐、氨盐、悬沙含量、硅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落潮盐度最小时期(宁德城区排放水)分别是涨潮盐度最大时期(海水)水质浓度的1.2倍、3.6倍、6倍、2.5倍和2倍。(2)三沙湾营养盐从陆向海的变化既受陆域河流排放的影响,也受湾内养殖排放的影响。其中NO3-N和SiO3-Si浓度受陆源排放影响较大,从陆向海分别下降了31%和50%。而NO2-N、NH4-N和PO4-P浓度变化受湾内养殖的影响,从陆向海下降的趋势不明显。(3)12个走航站无机氮(DIN)的平均值为57.33 μmol/L,大于21.41 μmol/L;PO4-P平均值为2.28 μmol/L,大于1.45 μmol/L;DIN/DIP基本为8~30。这些参数表明三沙湾水质已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并达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松花江吉林市段布设了14个监测断面,对各监测断面BOD5、CODMn、氨氮、总磷及溶解氧等水质因子进行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监测,运用单项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单项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水质为Ⅳ类,BOD5、CODMn为主要污染因子;平水期为Ⅴ类,BOD5为首要污染因子;丰水期水质Ⅳ类,首要污染物为BOD5、CODMn。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仅有F、I、L三个监测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且均隶属于Ⅳ类;平水期出现I、L两个隶属于Ⅳ类水的监测断面和一个隶属于Ⅴ类水的监测断面J;丰水期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对比两种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于松花江吉林市段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位期汉丰湖和高阳湖上覆水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条件下澎溪河流域永久性回水区高阳湖与城市内湖汉丰湖的水环境差异,确定影响湖库水环境变化的水质指标,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对两湖库上覆水进行逐月样品采集.以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参照三峡水库调度的时间周期,将采样时间划分为蓄水期,消落期和泄水期3个时段,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2个湖库的水环境时空分异特征.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湖库水质等级具有时空分异性,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发育的3,4,5月及雨量充足的7,8月,2个湖大部分处于劣Ⅳ~劣Ⅴ类,而一年中其他时段主要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判别分析表明,透明度,溶氧,电导率,pH值,水温,水深(depth),总有机碳,总氮和氨氮均为两湖库水环境时空显著性差异的指示因子,泄水期,2个湖库水环境差异不大,但蓄水期和消落期,2个湖水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水位条件下,引起湖库水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消落期水环境主要影响因子为TN,NH3-N,水深和pH值;泄水期主要是TN,TP和EC;蓄水期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深,TOC,TN,TP和NH3-N.水体污染程度来看,汉丰湖:蓄水期 > 消落期 > 泄水期;空间表现为:HF3 < HF1 < HF2 < HF4 < HF5 < HF8 < HF7 < HF6.高阳湖:泄水期 > 消落期 > 蓄水期;空间表现为GY2 < GY3 < GY1 < GY5 < GY6 < GY4.  相似文献   

14.
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渗滤液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3200 m3/d,经脱氨预处理和膜生物反应器(MBR)生物处理后的出水采用了高清液回收率的"纳滤+纳滤浓缩液3级减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实际工程运行表明:控制MBR出水COD、NH3-N、NOx--N、TN分别低于800,5,15,80 mg/L,经深度处理后出水COD、NH3-N、TN可稳定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表2标准,系统清液得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曹妃甸海域潮流、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分析了洪枯季曹妃甸海域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入海通量决定COD浓度空间分布,海域潮流运动控制COD动态迁移过程。曹妃甸甸头东部海域二泄大庄河口洪枯季均为COD高浓度区,最大浓度可达2.2 mg/L,大清河及二滦河COD浓度枯季明显降低,污染物涨潮向SW运移并向外海扩展,落潮沿NE向河口输运。甸头西侧海域COD浓度分布季节性变化不大,COD浓度主要集中于沙河口以及三友化工排污口附近海域,在NW-SE潮流作用下,COD呈涨潮向河口输运,落潮流向外海扩散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呼兰河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来源,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对呼兰河哈尔滨段沿线进行现场勘查及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呼兰河哈尔滨段沿岸集中式排污点源、工业点源、农村生活污染、畜禽粪便、农田径流等各类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总入河量为7 671.02吨/年,氨氮总入河量为1 195.16吨/年。松北区的主要污染贡献源为肇兰新河支流污染;呼兰区的主要污染贡献源为集中式排污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