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骏  许永欣  孙茂洋 《环境工程》2017,35(5):162-166
CGE模型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可以准确地模拟政策变动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通过构建包含环境模块的CGE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碳税作为一种碳减排政策对江苏省碳排放量、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可以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环境,但是对于省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依据不同的税制而有所不同。建议平衡碳减排、经济增长等不同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税率水平,在减排的同时可以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理论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类型。分析了该模型相对于其它经济模型的主要优势,综述了CGE模型在气候政策领域中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减排效益,减排政策设计等问题的应用。比较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结果表明,CGE已经回答了在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许多政策问题,但是国内的研究工作急需加强,从经济理论和参数识别两个角度讨论了CGE模型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碳减排为切入点,结合区间线性规划(ILP)和模糊线性规划(FLP)方法,构建了基于IFLP方法的碳减排优化模型,从经济产出-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排放成本模拟分析。优化结果: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经济走势向资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经济的经济模式发展。单一的低碳经济政策减排效果欠佳,国家应该将减排配套政策联合成一体,构造对现实生产活动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在环境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军  邹骥 《环境保护》2005,(1):49-53
本文介绍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在环境经济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评述了典型的应用实例并简要归纳了在环境经济研究中所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特点及分类,指出今后此模型在环境经济研究中的应用需要在如下三个方面进步拓展:在分析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同时也考虑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在区域层次上的应用;对重大社会事件或活动的环境与经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环保工程项目的遴选问题涉及的因素有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了遴选最优环境工程方案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兼顾效益与投资.为了综合考察各种因素,确定各方案的优劣顺序,并进行效益、代价分析:构造AHP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以某啤酒废水治理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层次分析模型应用于工程方案遴选中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应用此模型对环境工程方案进行优选比较科学、简便。  相似文献   

6.
开展能源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是评估环境政策改革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率和公平效应上是否实现共赢目标的基础工作.通过细分社会核算矩阵中的居民收入组账户,构建面向多收入阶层的CGE模型,有利于量化环境税费领域改革产生的效应.经模拟测算得到,中国能源资源税改革将对GDP、部门总产出和社会总消费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带来负面影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微观层面上,居民收入组内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则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准确把握PM2.5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效应,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基于2007~2017年的市级面板数据集,文章使用动态空间面板(DSP)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PM2.5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产业和技术的驱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PM2.5污染存在显著的时序动态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区域内部PM2.5污染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较为稳定;尽管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均有利于缓解PM2.5污染,但技术进步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联合效应可以显著抑制PM2.5污染。为持续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空气质量,应建立区域差异化的治理和联合防控机制。地区政府应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升级,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的手段发挥技术进步对环境治理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大型浅水湖泊太湖的富营养化和藻华暴发一直是困扰该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水问题之一,其中水资源分配不均及部分营养盐浓度较高,严重制约了太湖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基于1999-2019年太湖水质、气象等逐月观测资料,构建了基于协变量(TN、TP、CODMn、降水量和引排水量)的叶绿素a(Chl-a)预测模型ARIMA(1, 1, 1)(0, 1, 1)12,并结合2007-2019年历史引排水方案经验和效果,提出了未来平水年情景下降低太湖藻华大面积暴发风险的引排水方案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所构建的ARIMA(1, 1, 1)(0, 1, 1)12模型能有效预测太湖水体Chl-a浓度;且在预设未来情景下,通过同步增加引、排水量可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引排水方案的优化关键在于季节性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在满足水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冬春季节引排水,可达到改善水动力和排出营养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数学模拟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被广泛应用,为了系统总结相关技术,本文回顾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活性污泥模型(ASM)与机器学习(ML)在水质预测及参数工况优化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探究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模型,以及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GHG)、出水质量(EQI)和运行成本(OCI)的权衡问题;归纳了数学模拟技术在实现污水厂能量自给与资源回收的应用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模拟技术能准确预测出水水质、快速优化工艺参数、权衡温室气体排放、出水水质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资源回收效率等.因此,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优化以及管理,为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迪  吴泽文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3):1306-1314
基于我国工业35个行业2000~2015年的碳排放数据,以Super-SBM模型进行碳排放效率测算,结合劳均碳排放量及劳均工业总产值构造碳排放公平指数,并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测算碳排放公平及碳排放效率的俱乐部趋同指数,在公平效率协调的视角构造碳减排潜力指数并对35个行业进行碳减排潜力测算,并基于公平-效率二维矩阵图以动态的视角设计我国工业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碳排放公平及碳排放效率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固化现象,且碳排放效率的固化程度更高,可见我国工业碳减排的效率原则更重要,国家应从效率上挖掘更多的减排潜力;在公平与效率协调视角下测算出来各行业的碳减排潜力较之公平效率相等原则下有所变化,我国工业仍存在较大的碳减排空间;我国工业大部分行业处于"低排放效率、低排放公平"的状态.因此国家应从碳排放效率提升的角度重点扶持"低排放效率、低排放公平"水平类型行业.  相似文献   

12.
在将企业各主营业务划分至所属细分行业的基础上,采用ZSG-SBM方法测算工业行业2011~2016年和上市工业企业2014~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量化企业的碳减排潜力和能力;综合评估其碳减排状态,并运用四象限矩阵法探讨其减排路径的差异.结果显示,2011~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状况得到逐年改善,制造业内部行业效率呈现集聚现象,重工业行业效率普遍高于0.65,轻工业行业效率参差不齐;异质性企业的减排潜力和能力存在关联和差异,治理结构和技术能力对企业深度减排具有多重影响和关键作用,外部环境对技术能力兼具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因此,干预政策的制定应关注企业碳减排状态的异质性,规划有差别的减排路径,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解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1986-2016年为研究时段,将41个工业部门归类为16个部门,在运用CKC模型分析各部门产值与其CO2排放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以碳排放部门结构、碳排放系数、能源消费强度以及产值部门结构为因素的工业碳排放强度kaya分解模型,运用LMDI法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研究发现:工业不同部门产值与其CO2排放量的关系不同。只有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呈现倒U型关系,机械交通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倒N型关系,其余部门都呈现线性递增或单调递增关系。从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因素看,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机械交通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性CO2减排效应显著。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服饰业和化纤及橡塑工业等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行业的结构性CO2减排效应显著,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在产值与CO2排放量的同步递增关...  相似文献   

14.
巴黎协定下中国碳排放权省域分配及减排潜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模型完成了省域分配,在此基础上与当前各地实际碳排放量进行比对,明晰了各自初始空间余额;而后对碳排放权欠缺地区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0个省区碳排放权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云南配额最高,占比高达10.53%;宁夏配额最少,占比仅为0.28%。(2)全国有14个省区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表现出盈余状态,根据成因差异可大致分为“低排放、高配额”“低排放、低配额”以及“高排放、高配额”等三种类型;其他16个地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欠缺,结合数值差异可划分为以江苏等4地为代表的轻度欠缺地区,以天津等7地为代表的中度欠缺地区,以及以辽宁等5地为代表的重度欠缺地区。(3)浙江、天津、山东等3地目前所具备的碳减排潜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各地区的碳减排潜力水平虽与其碳排放权欠缺量表现出了一定趋同性但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与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构建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供给侧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素,预测四种不同情景方案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部门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四种方案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增长趋势逐年变缓,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峰值后,调整经济增速、改善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的减排贡献度更高。在综合调控经济增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方案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2024年将达到高峰值104.45亿t,2058年实现碳中和,这与现实情况更加吻合。未来若能抓住经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良好机遇,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减排努力,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有望2025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6.
周迪  王雪芹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305-2316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化肥削减潜力及碳减排的小麦生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曹博  秦富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2):784-791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的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并利用SBM模型和ML指数分别测算了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科学施肥条件下,主产省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分别为51.66%、37.41%;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条件下,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未降低,2004~2015年间平均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为0.970,北方地区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要低于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超过了1,大于化肥未削减、全碳排放条件下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化肥削减及碳减排利于实际生产向最大产出迫近,以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连续性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2004~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使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9.5%,碳市场规模?活跃度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0.9%和0.7%.异质性影响上,碳交易政策对东中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明显,对西部地区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PVAR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8年数据为例,从全国和东中西区域层面分析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自身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且相互间能够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2)从区域内部来看,自东向西,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程度逐步递减。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三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尚未形成双向互动关系,碳排放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效率较低,三者均未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以2005~2017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动态效应检验和三重差分等方法,考察了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同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碳交易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实现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工业碳生产率,实现了"降碳促经"效果,且该效果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各试点地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工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而广东、重庆未能对政策做出充分响应;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激励环境治理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革新效应,进而影响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其中结构优化效应是响应政策最为充分的机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碳市场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