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相关要求,在电梯验收检验过程中,对顶部空间有相关的检验要求。但定期检验时对电梯顶部空间无相关的检验项目所对应.也元检验要求。电梯顶部空间在验收检验合格后是否就永远符合要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是这样的.电梯顶部空间,会由于电梯在使用中对曳引钢丝绳进行调整时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梯顶部空间不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电梯顶部、底坑空间的测量是检验员检验的重点之一,空间不足将导致轿顶、底坑设备的损坏,甚至人员的伤亡。然而很多电梯井道、底坑在设计和施工时就不符合相关标准,没有考虑其空间问题,导致电梯存在严重的隐患。本文通过探讨电梯顶部、底坑空间的测量,以告诫使用和安装单位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电梯高效使用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低速电梯被进行提速改造。本文从电梯提高额定速度涉及的曳引系统、限速器、安全钮、补偿装置、缓冲器、导轨、底坑空间、顶部空间、平衡系数、变频器以及轿厢架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举例EVA625电梯综合性能检测仪测得的电梯提速后的舒适度来进行讨论电梯提速与舒适度的关系。最后就电梯提速在现场电梯检验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曳引驱动电梯的空载曳引力试验是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都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井道顶部空间不足、对重缓冲距离过大和曳引条件不符合都可能引发冲顶现象,本文介绍了在该试验中发生冲顶现象后的应对办法,以及如何判定冲顶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电梯补偿链过长过短影响电梯正常检验和使用的实例,阐述电梯补偿链固定点在电梯运行使用过程中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的原因,强调电梯补偿链长度在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电梯检修中发现的故障,对电梯安全回路的绝缘失效和接地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故障电梯安全回路中的接地位置的错误的安装,得出了造成电梯故障的直接原因。结合日常的检验工作,提出了检验人员在检验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式与强制驱动电梯》已于2010年4月1日开始施行,TSGT7001—2009相对于《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在对作业空间在底坑的无机房电梯的作业空间有了特别的要求。目前,笔者验收的多台无机房、检查维修驱动主机和控制柜的作业场地在底坑的电梯尚未达到TSGT7001—2009中的7.3项要求。在此笔者就此和同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测试曳引式乘客电梯安全评估~([1])准确性的比对中,电梯评估组采用同一仪器及方法进行现场测试及事后风险划分~([2])判定电梯风险等级,但最终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结果表明,评估人员对评估项目的理解不同是此次比对结果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引发对电梯安全评估合理判定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无机房电梯一般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主机大多上置或侧置在井道内,与有机房电梯相比大大节省了空间,因此近几年越来越赢得市场的热爱,然而无机房电梯完善的救援程序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从日常检验中电动松闸装置产品缺陷案例出发,探讨常见三类无机房电梯救援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检验要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分析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过程,研究了标准和型规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并对多个电梯术语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检规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检验要求,分析了日常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检验基准值的确定、检验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特种设备之一的电梯发展异常迅速。为满足人们对乘坐电梯的可靠、安全、舒适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对电梯等特种设备实施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督检验)。实施监督检验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危险隐患消灭在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在实施电梯监督检验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经常发现安装单位乃至少数检验人员对有关的电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理解不够透彻,存在认识误区甚至误判。  相似文献   

13.
电梯的曳引机安全性能对于电梯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对于空载条件下的曳引机安全性能的检验检测更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空载条件下独立的制动能力和曳引能力数字化检测与评价方法,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平衡系数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独立的空载电梯制动力和曳引力检测设备。同期在天津市范围内实现了百台级规模的"物联网+"电梯预警的应用示范,进一步验证了空载电梯曳引机安全性能检测的方法,通过比对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及相关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某款电梯曳引机为例,建立了电梯制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其制动力矩以及可能存在缺陷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电梯制动器检验的关注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电梯制动安全系数的新概念,得到了六条结论,为检验方法和检规的修订,以及检验和维保人员对电梯制动器性能的判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检验现场一台电梯出现异常抖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蜗轮齿轮磨损严重并出现断齿,得出蜗轮轮齿失效的结论,再通过蜗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分析了蜗轮轮齿出现磨损的可能原因并进行思考,最后进行总结并引出相关注意事项,呼吁电梯制造厂家定期核查电梯主要部件供应商,同时呼吁电梯维护保养单位重视平时对蜗轮蜗杆磨损情况的检查,警示检验人员也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电梯作为楼宇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在高层建筑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者通过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对电梯维保的困境以及解决办法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的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电梯安装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对于电梯接地要求,和安装方法有许多认识误区,并且检验人员薄于标准要求和检验的方法认识也较模糊。以下就是笔者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电梯缓冲器是减少电梯冲顶或蹲底事故伤害的最后一道关卡,电梯聚氨酯缓冲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绝缘性好、节约空间的优点,在低速电梯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易受环境影响、响应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快速吸收冲击的缺点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本文结合以上问题分析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给出了新的检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时的风险,提出了在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维保、监管四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电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高效运输交通工具,其中曳引式电梯应用更加广泛。现场检验时发现,低速电梯的平衡补偿装置设置情况各式各样,检规及相关标准对其设置没有明确规范,其合理性的判断一直困扰着检验人员。平衡补偿装置不仅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还影响电梯的节能性能及舒适感。本文通过对曳引能力、能耗及电梯乘坐舒适感等方面分析,确定影响平衡补偿装置设置的因素,供检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从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获悉,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工作正有效开展。4月~8月份,全国32个省(含新疆建设兵团)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电梯1292767台,检验发现存在问题和隐患的电梯226364台,存在问题和隐患483204项。据悉,在这些存在问题和隐患的电梯中,已整改完成194500台,消除问题和隐患411084项。各级监察机构组织检查组25380个,检查电梯使用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