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下”开采资源补偿费减征的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三下”开采资源补偿费征收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资源价值理论及现行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通过理论分析、实例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三下”开采资源补偿费减征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三下”开采资源回收难度综合评价模型、补偿费征收模型、合理采出率等有关参数的确定模型,研究了“三下”边界及压煤量、采出率快速准确确定方法,设计开发了程序系统,为搞好“三下”资源补偿费征收、提高矿产资源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进而影响其污水处理潜力发挥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以昆明市为例,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排水系统模拟仿真模型.依据昆明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以2015年为基准年,设计4种减排情景,模拟预测了不同时期下不同情景的污水处理厂减排潜力及费用效益.结果表明: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与强化管理对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充分挖掘其污水处理潜力至关重要,该情景近期与远期污水处理厂COD削减量较基准情景分别提高了314772,389126t;NH3-N削减量较基准情景分别提高24223,27234t;费效比较基准情景分别降低0.2和0.17,污水处理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进而影响其污水处理潜力发挥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以昆明市为例,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排水系统模拟仿真模型.依据昆明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以2015年为基准年,设计4种减排情景,模拟预测了不同时期下不同情景的污水处理厂减排潜力及费用效益.结果表明: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与强化管理对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充分挖掘其污水处理潜力至关重要,该情景近期与远期污水处理厂COD削减量较基准情景分别提高了314772,389126t;NH3-N削减量较基准情景分别提高24223,27234t;费效比较基准情景分别降低0.2和0.17,污水处理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规律,运用1993~2017年中国大陆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分省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将空间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考察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呈“中心-外围”模式分布,且表现出向“外围”扩散的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碳排放的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农业碳排放的增长分布由“二主一小”向“一主”的格局转变,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碳排放还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杨仲山  魏晓雪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384-4392
将“一带一路1”国内重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一带”和“一路”角度分析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遵循测算、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路径,考虑水体和大气污染两方面的三种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重点地区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以Malmquist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通过Tobit模型对10种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5年,“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未见进步.以经济带划分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差异,“一路”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总体次之,“一带”地区最低,分别稳定在0.96,0.82和0.76的水平;大部分重点地区的Malmquist指数大于1,显示生产效率进步,可能存在“回弹效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能源价格可以促进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研究开发、政府干预、生产要素比没有带来正面影响,工业污染显示显著负影响.最终.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15年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时间度”和“熵值”法确定时间权重,构建TOWA-GA混合算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a来,30个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值为0.837,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省域间差异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析发现,省域间总体差异下降了15.91%,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省域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峰  王晗  薛惠锋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1):5079-5091
通过构建RAM-SFA-RAM三阶段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测度模型,对其不同层面的效率值进行多维测度与比较分析,并利用空间Tobit模型对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驱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效率测度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与统计噪音是效率值计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全国样本的效率值在2000~2017年期间总体变化趋势是以持续上升为主,但距离理想发展状态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阶段上可划分为“稳增期”、“振落期”和“提速期”;区域层面的检验中,东部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领先优势,而中部和东北部效率差异性相对较小,其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交互性”现象,西部则整体效率偏低;主要经济带的检验中,京津冀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整体上要高于泛珠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驱动机制检验表明,基于全国样本维度的水资源禀赋、企业技术创新、用水结构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城镇化率表现为负向抑制效应;在区域样本检验中,各影响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所呈现出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水平等应引起重视,不同区域需要依据其实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植物物种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因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植物遗传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植物遗传资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稀缺物品。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则 ,完善现有国际多边体系 ,促进以“遗传编码功能”价值概念和遗传资源保护效应“内部化”与“补偿”方案为基础的植物遗传资源市场化保护与利用机制的形成 ,建立“植物遗传资源交易所”和“生物多样性合作社” ,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积极性 ,实现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时空变化及对水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淮河流域172 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1990、1995、2000、2005 和2010 年分县粮食、化肥及2010 年水环境数据,采用ESDA模型、重力模型、回归分析和GIS 空间技术方法,分别对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空间集聚程度及重心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动态时空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及其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下游的苏北平原和皖北平原,“低-低”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上游的伏牛山、桐柏山和沂蒙等山区;②重心分析表明,20 a 来粮食生产和化肥消费的重心逐步由流域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分别移动了29.51 km和34.97 km,两者重心之间距离呈现近似“W”的“先减后增再减再增”徘徊特点;③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在流域空间位置上高度耦合,呈现增减协同的时空演进格局,且两者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具有同向性,空间耦合特征显著;④回归分析表明化肥消费是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污染来源,也表明流域粮食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较大,呈外部不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淮北平原“四水”转化模型实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野外实验,采用五道沟实验站和杨楼实验区1965-2007年长系列资料,考虑土壤水垂向运动和再分布、冠层截留、蒸发、填洼、大孔隙、潜水排出补给地表水等要素,采用野外实验数据逐步细化和确定参数,提出淮北平原集总式“四水”转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冠层截留量年内分布确定方法。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对资料的要求较低,实用性较强。模型在杨楼流域应用结果表明,模拟流量过程线精度较高,在潜水位变动过线的拟合上效果较优,在径流过程和土壤含水量的拟合上表现较好。通过模型逐年计算统计,得出杨楼实验流域1991-2007年逐年及多年平均“四水”转化定量关系,为该区水文预报和作物水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在线监测与人工水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背景数据的收集,制定了系统化的监测方案,实现了区域内各污染物负荷的定量化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在提质增效的"挤外水"中,污水管道入渗地下水的去除可将污水厂水质浓度提高36.01%;工企业污水的污染物负荷贡献率较低,部分企业需在预处理后继续排入污水处理厂;"收污水"中,对水厂浓度提高影响较大的是城乡接合部散排污水,全部纳管收集后,污水厂水质浓度将提高30.30%。同时,雨水管网混流污水与过河管道漏失污水虽对污水厂水质浓度的提高影响较小,但也会带来水体污染的危害,仍需进行改造纳管。  相似文献   

12.
姜虹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7):28-29,34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企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如何规范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建造合同的会计核算已成为每一个环保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环保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使环保企业执行建造合同准则能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氮氧化物减排的严峻形势,文章借鉴瑞典氮氧化物减排的税收返还制度,运用进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政府与企业关于氮氧化物减排的进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策略(减排,税收返还制度)和策略(减排,标准减排制度)都可以是稳定均衡策略,即无论政府采取税收返还制度还是标准减排制度,只要对惩罚系数、税率等参数进行调整都能迫使企业进行氮氧化物减排。但通过模拟可知税收返还制度对企业的激励作用更大,可以促使企业长期持续的进行氮氧化物减排。  相似文献   

14.
与普通工矿企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大、源头广,其配套的事故水池不仅容积大,投资高,而且控制难。本文从动态管理角度,提出了一种市政污水处理厂事故水池的设计方法以及配套应急响应措施,既能有效发挥事故水池的作用,遏制环境事故,又能减少事故水池容积,节省占地与投资。  相似文献   

15.
高旭阔  席子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484-5492
为研究排污企业应对不同惩罚和补贴组合措施的行为策略,将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构建基于政府与排污企业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政府和排污企业双方利益为核心,对其在不同惩罚和补贴措施下的企业行为策略和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惩罚补贴措施下,政府和企业策略行为无法达到演化稳定点,政府静态政策不会对企业合法排污行为产生推动作用.在动态惩罚补贴措施下,动态惩罚和动态补贴措施对推动企业合法排污行为更为有效,政府可根据排污企业行为制定双边动态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旭阔  席子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484-5492
为研究排污企业应对不同惩罚和补贴组合措施的行为策略,将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构建基于政府与排污企业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政府和排污企业双方利益为核心,对其在不同惩罚和补贴措施下的企业行为策略和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惩罚补贴措施下,政府和企业策略行为无法达到演化稳定点,政府静态政策不会对企业合法排污行为产生推动作用.在动态惩罚补贴措施下,动态惩罚和动态补贴措施对推动企业合法排污行为更为有效,政府可根据排污企业行为制定双边动态策略.  相似文献   

17.
Perpetu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t operating and proposed hardrock mines is a rapidly expanding global dilemma. While economies of scale have encouraged larger mines, improved models routinely predict long-term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at sulfide metal mines. Technical causes include oxidation of sulfide minerals and seepage from waste rock, tailings, and pit wall rock. Perpetual treatment is usually less expensive than permanent stabilization, even using 2% “risk-free” investment return rate; but this option greatly increases the social and financial complexity. A few regulations address perpetual management, but specific requirements range from formal acceptance to complete prohibition. With vague regulations, predictions of long-term impacts often delay permitting as operators and regulators grapple with model uncertainty and regulatory ambiguity. Risk management tools (e.g., insurance, inflation-protected investments, etc.) can reduce but cannot eliminate risk, and their continued availability is uncertain. What regulators and mine operators need – but do not have – is a clear framework to guide them in developing perpetual management plans that balance risks (e.g., uncertainty in predictions, cost, finance, and governance) and ensure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ewardship. This paper responds with a review of perpetual mine management issues, including technical causes, policy examples, investment tools, case studies, technical remedies, and principles for successful long-term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建筑施工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巨大,直接排放的建筑会造成地下水质污染,提出一种集中沉淀和氧化池催化反应的建筑施工污水处理技术,分析建筑施工污水的组成成分,采用接触型氧化池处理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污染的沉淀处理,在厌氧调节池中使用Pd基催化剂对建筑施工污水进行碱性中和处理,以微量Na H2PO2作为还原剂,采用合成流变处理技术,有效去除建筑施工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采用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中污水处理,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较高,污水处理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19.
企业用水、排水量巨大,排水污染成分复杂.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要求下现行的水价标准和水环境持续改善目标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该研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运用水平衡模型计算了目标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真实用水和排水量,并就两档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情境下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着私自取水和偷排废水情...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污水处理效率提升方法,选取覆盖山东省所有地级市的105座污水处理厂2018年污水处理数据为样本,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础上,通过SBM-Undesirable模型将部分产出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山东省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及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山东省2018年污水处理效率平均值为0.64,其中技术效率值为0.67,规模效率值为0.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62、0.62、0.96),技术效率是影响山东省污水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②设置非期望产出后的效率值低于传统DEA效率值,说明COD、氨氮与总磷的排放对污水处理产生负面效应.③技术分类中,A2/O处理工艺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效率最高,达0.8;其他活性污泥技术在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效率为0.7,且在COD及总磷的处理上具有优势;氧化沟处理工艺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55,其对总磷的处理效果差,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企业.研究显示,技术类型、规模大小及主要污染物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山东省应根据各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通过规模与技术的协同改进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