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市场条件下产业分类日趋明细化、专业化和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事必躬亲”的工作方法正在逐步改变。排污单位应履行的各项环保义务(如项目审批、排污申报、污染治理、缴纳排污费等)集环保、法律、会计、统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一体,专业性很强,排污单位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局限和出于履行成本的考虑,必然有委托专业人士代为处理的要求。为满足这一需要,社会中介服务市场应建立相应的环境事务咨询代理行业,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排污单位履行环保义务角度看,处理日常性的排污申报登记、申请排污许可证、计算应缴排…  相似文献   

2.
孙向明  韦联春 《环境》1994,(9):13-14
为了适应持续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提出了不少环境保护新举措,其中,排污审计的引入和实施,对于有效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保证和提高环境质量,具有积极和重要作用。一.排污审计的概念及其现实作用排污审计在一些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比较先进的国家,称之为环境审计。如美国和挪威,不仅设立了环境审计,而且还制定了环境审计标准,它是进行环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管理方式对公司排污现象调控力度进行定量化分析有着显著的现实作用与实用价值,在制定出体现公司排污行为与多种环境管理方式的统计特征量的同时,由此阐述环境管理方式对公司排污现象调控力度的办法,对某市二十多家COD重点排污公司的研究显示,排污收款、环保补贴、依法检测、行政干预等环境管理方式均对公司COD排污现象有一定的调控效果,调控力度从大至小逐次是环保补贴、排污收款、依法检测与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4.
作者结合包头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叙述了排污收费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排污收费是环境管理的关键,关系到环保事业发展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虽已建立并实行,但实质是一种末端治理的环境管理手段,在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相比较,已难以满足行政管理部门对环境管理的需要。论文分析了环境容量的特性及政府对环境进行管理的法理基础及法律依据,结合先进的环保理念及现行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结合新修订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出现行排污许可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排污许可的制度设计及修改相关条文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是在环保领域首个实现"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审核、互联网公开",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联动",统一部署的云服务平台。本研究对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框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对目前信息平台的建设、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实现全国排污单位在一个平台上办理排污许可业务,解决数据重复填报问题;实现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在同一平台进行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与实施监管,解决了流程割裂的问题;初步实现固定污染源数据的整合共享,解决信息不联通的问题等。下一步,应重点探讨该平台与环境统计、排放清单等的数据融合,进一步促进固定污染源管理的业务协同。  相似文献   

7.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最早实施的环境管理三项制度之一,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发挥效能较好的政策之一。征收排污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排污收费制度遵循了基本的价值规律,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刺激和促进了污染的管理和治理,随着这一制度运用的日臻成熟,筹集了大量的环保补助资金,带动和拉动了环保投入,促进了环保事业自身的壮大发展。可以讲,环保事业发展到今天日益深入人心,排污收费制度功不可灭。排污收费制…  相似文献   

8.
分析企业环境管理及固定污染源环境行政管理现存的问题,从环境管理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排污许可制度内涵,明确了排污许可证内容设计总体思路、原则,重构了排污许可证框架,完善了证照内容设计,为实现排污许可证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环保部门法定数据的一条主要来源,是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结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环保工作的正确决策。在多年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基层环保部门要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不但要充分认识申报登记工作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其对诸多工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夯实企业环保责任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石.文章基于环境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和较强的专业性,为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政府的环境监管效能,提出需要在注册环境管理工程师认证基础上,依托第三方市场机构建立专业化、制度化的环保服务市场,为排污企业提供日常环境管理、编制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政府监管部门通...  相似文献   

11.
刘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6-19,57
随着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公众知情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环境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政府基于其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能需要公开环境信息,企业基于对环境产生影响也需要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上市公司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企业,其在环境信息披露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也一再提醒环境监管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亟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有力监管。本文试从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角度论述目前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期望能引起环境保护部门和上市公司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总量控制把污染源与环境目标挂钩,注重于整个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必须科学划分功能区,确定排放总量,选择治理方案必须依法管理,确保治理方案实施和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  相似文献   

13.
对上市公司做出更严格的环保监管,对其他企业来说,具有更大的示范和引导意义。根据中国绿色证券制度实施状况,结合我中心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开展了环保后督查工作,针对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的环保问题,建议从完善上市环保核查工作机制、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完善环保约束与激励机制、探索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环保公众参与机制这五个方面加强对涉重金属上市公司的环保监管。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环境事件时间序列特征可表征环境风险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控制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以及噪声振动危害年发生频次呈大幅度降低趋势,但固废污染事件自2003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变化不大,而其它突发性环境事件自2002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则呈快速增长态势,说明中国在强调突发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事件监管的同时,还需加强固废污染事件及其它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转移"的实施,围底河流域下游或将面临大规模开发.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华南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应当引起重视.水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对围底河水环境容量的探讨有利于指导周边地区的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围底河("罗定船步"至"郁南六雪"段)水环境容量可满足双东环保工业园的排污需要,在满足双东环保工业园的排污需求后,COD尚有一定的剩余容量,但氨氮所剩容量已不多.  相似文献   

16.
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取得重大突破对中国页岩气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钻井液漏失、废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等.对此,涪陵示范区创新环境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优化井场选址、强化井场标准化建设、细化污染防治措施、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强化日常环境监测、加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手段,有效的控制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较好的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管理措施。探讨环境作为资源进入流通领域后,按污染者付费原则收取一定量的排污费,建立排污指标交易制度,实行源头控制的押金/退费制度等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废矿物油再生利用过程易产生环境污染,环评工作有一定难度。本文从项目选址、回收工艺、产品要求、废气与固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环评报告编制的重点。着重分析了回收工艺应符合《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07-2011)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回收产品应符合《燃料油主要技术要求》SH/T0356-1996中4号柴油的标准;应特别关注恶臭的影响分析及其污染控制措施。同时对该类工程环评证书资质类别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防电网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实施的电网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分析中国电网规划的概况,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在大量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既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幕,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级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对植被的影响等18项具体指标,实现了对电网规划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为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案例地区牲畜养殖养分循环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案例区域调查法和养分物质分析法,对江苏牲畜养殖场饲料、牲畜排泄物、土壤、地表及地下水体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牲畜规模养殖中的养分循环与管理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牲畜养殖中液体粪水的排放和露天堆放固体粪便的淋失易造成环境问题.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表径流是造成牲畜养殖废弃物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虽然采取固体粪便与液体粪水相分离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但液体粪水仍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本文还对液体粪水的处理与利用、牲畜排泄物的利用与养分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