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综合应灾能力能否在城市灾害过程中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是衡量一座城市在未来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在阐述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度理论,建立了能够量化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关联程度的耦合度模型;其次,利用耦合协调理论,建立了能够评价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协调程度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某一城市为例,对2007—2018年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进行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估。结果表明:2007—2018年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的耦合度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且其值波动幅度较小,说明该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各应灾子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极强;其耦合协调类型由最初的初级协调型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型,且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呈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城市灾害韧性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应灾能力,首先,选取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生态韧性5个层面来分析城市灾害韧性,构建韧性城市综合应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应用耦合协调理论与熵值法构建韧性城市应灾能力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应用模型定量评估某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城市精准规划、经济结构多元化、建构共意、生态环境建设4个方面灾害韧性建设重心与优化策略。研究表明:某城市于2008—2019年间综合应灾子系统间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极高的稳定水平,而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仅为失调发展等级。  相似文献   

3.
防灾预案研究是灾害管理学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应急防灾、抗灾、救灾行动计划又叫预案管理,它是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救灾抗灾队伍在重大灾案发生时所采取的按照事先已安排诸多比选方案实施的技术措施、管理办法及行动计划。一般讲,防灾预案学从灾害风险图出发,预测本区域内灾情,尤其是最大事故的危险性事先提出对应于不同灾情危险度应设置的防灾机构、防灾队伍及救助资金;灾情监测与快速评估方法及其在紧急状况下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统筹分工等。以倍受全球关注的城市减灾的防灾预案研究为例:城市减灾应急预案即城…  相似文献   

4.
王龙  徐刚  杨娟 《地球与环境》2015,43(3):322-330
灾害风险是当前灾害研究的热点和核心之一。从灾害系统整体角度,厘定区域灾害系统风险,明晰灾害系统风险要素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科学指导区域综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山地城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R=H×E×S/C"的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概念模型,构建了反映山地城市灾害系统"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的"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进行定量评价与排序的"综合赋权(AHP-EVM)"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重庆市38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整体上初步阐明和解释了山地城市(重庆市)38个区县的灾害系统模糊风险等级及成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综合赋权"模糊综合评判的"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结果科学、可靠,能够从整体反映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水平及其构成。经过与灾情数据对比、专家评判,本研究所得评价结果通过验证,且与"模糊物元评价"所得结果基本一致。(2)重庆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整体水平居中。其中,渝中区、江北区,渝东北的城口县、奉节县以及渝东南的酉阳县,灾害系统风险等级高,各类灾害发生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基础,对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韧性,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济南市的灾害分布及特征,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暴露性、承载体易损性、恢复力等方面选取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济南市灾害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济南市灾...  相似文献   

6.
依托GIS技术,采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早稻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综合分析早稻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绘制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并分析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衡东县早稻洪涝灾害风险等级最高,祁东县早稻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SCS模型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识别,可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城市应对内涝灾害水平。针对采用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模拟降水量输入、存在生成的面雨量分布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缺陷,提出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运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法获取不同重现率下的面降雨量分布的方法。结合SCS-CN水文学模型估算不同重现期降雨产流量并作为致灾驱动因子,综合考虑地形情况、植被覆盖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地均GDP等社会经济条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定量化开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以贵阳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域及周边31个气象站点近10年的最大持续降雨量资料,结果表明:最大连续面雨量分布大致呈现由北向南递减;降雨产流高值区随重现期的减小、面降雨量的增加而变化,分布在西北部的白云区、观山湖区及老城区周边两个区域;高风险区域集中在老城区、花溪大道中部及南二环区域、龙洞堡等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市1区为例,选取6个子系统29项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陕西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经济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是影响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区域应灾能力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高低;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各地级市、区自然灾害脆弱性高于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唐山市综合防灾与生态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东部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部分城市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北纬中度灾害带的交叉部位,灾害问题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综合防灾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通过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灾害源、工程地质、建筑和城市生命线等数据的ACCESS数据库分别建立起来了。基于数理统计分析模型的GIS技术,以MAPINFO为平台,采用MAPBASIC开发工具,创建了唐山市综合防灾和生态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唐山市的综合防灾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但考虑各种城市灾害进行综合防灾已成为共识。从多方面防灾的理念出发,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体系及层次结构,即从宏观层次探讨了城市综合防灾总体布局,从中观层次探讨了城市防救灾体系布局,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城市防救灾工程规划,并对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总则  1.1为控制城市水污染,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技术政策。  1.2本技术政策所称“城市污水”,系指纳入和尚未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混合污水。  1.3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指导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技术的选择和发展,并作为水环境管理的技术依据。  1.4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水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受海冰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海冰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我国结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状况和成灾机制,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对海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理论依据,同时给出了利用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体系建设及其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城市减灾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剖析城市减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探讨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确立防灾灾的地位,进而用系统科学思路研究城市综合减灾的体系建设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较为科学地解决了跨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内部学报《防灾技术与教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自1999年起转为正式学报类期刊,并改用现名,在全国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循“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贯彻“双百”方针,为我校师生员工发表科学技术工作及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提供场所,为我校与兄弟院校、防灾减灾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  相似文献   

15.
台风灾害脆弱性评价与减灾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台风灾害是台风致灾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脆弱性的存在是台风成灾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脆弱性的诊断思路。根据台风灾害特点,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建立了台风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福建台风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台风灾害脆弱性普遍较大,Ⅲ-Ⅴ级脆弱性分布县数占全省的67.2%;脆弱性空间分布不均,高值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基于分析,应用Mapinf07.0技术,编制了福建省三个台风灾害脆弱区分布图,并提出针对性的区域防灾对策,为福建经济持续发展和制定台风灾害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安徽省便着手大规模治理河川、兴修水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在洪水来临时,全力抗洪抢险,转移安置群众,并采取以群众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救灾方针,寓救济于生产,恢复群众自救能力.防灾是救灾的前提,救灾是防灾的延续,二者互为表里,安徽省政府不拘泥于临时救济和灾后补救,主张防救协同、标本兼治,继而...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 总则 1.1为了引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江浙地区社会近代化的演进,传统海洋灾害的应灾机制也呈现出蜕变之势,具体可表现为救灾机制及防灾机制转向近代化。江浙地区社会近代化与海洋灾害应灾机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既相互交织又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既是近代化的演进规律使然,也是江浙区域发展特性所致。江浙地区海洋灾害应灾机制的近代化不仅凸显了此区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也为此区新型海洋灾害应灾机制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汲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防灾领域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出台指导防灾减灾各阶段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加强各单灾种法律法规等构建我国综合防灾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汲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防灾领域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出台指导防灾减灾各阶段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加强各单灾种法律法规等构建我国综合防灾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