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凭借课后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课文《燕子》课后有四道习题:1.课文写得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119-124
通过定量的方法,比较了中国、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初中物理教科书在"力与运动""电""波""动力学和平衡""能量""物性"六个主题中知识点的分布和平均深度。结果显示各国均涉及了物理学的这几个分支,但是通过"大而全""窄而深"和"广而浅"的教科书设计理念,对于不同的主题在深度上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阅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有更多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这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一种发展性阅读,它不同于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一般性阅读,而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收到明显效果,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积极投入。只有引领教师从自身做起,才会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梦想。而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作为,就应当明白:功夫在"课"外。一、引领之一:读"本"悟"本"读"本"悟"本"的第一个"本",是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做好课堂教学必读的书本,第二个"本"是指课堂教学素养之本。课改以来,阅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作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的困惑,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并不算少,但是学生实际作文水平提升速度并不如人意。针对这样的状况,广大教师应当强化分析研究,认真反思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紧扣要点、重点突出。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尝试紧扣四个要点环节,推动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一、紧扣阅读积累环节,夯实学生文学底蕴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施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课题之一。阅读中不仅包括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包括古诗词的阅读等,可以说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部分,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但是,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策略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电子白板、一体机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给教学带来了方便,还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但就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而整合的现象,甚至一节课下来是在讲课件而不是讲语文,很多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针对容易忽略的"听""读""思维"等能力的训练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随机对七个省、直辖市所采用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实验教科书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建议今后教科书的修订要适当压缩理论部分的内容,调整田径部分的比例,丰富选修部分的运动项目;要通过设置问题,设置与生活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科书的使用率,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与教科书紧密结合,同时培养学生阅读体育教科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听说读写都全面发展的语文全才。在这四项技能中,听说是基础、读是关键、写是升华。在实际教学中,我尤其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明确要求,因此,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列为了重点,也成为语文考试的重要考点。近年来,语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是指语文新授课文篇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两个重要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要上好阅读课。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课堂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一学段的学生的个性也有差异,这给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难度,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设定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因为阅读几乎包含了语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而且经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朱熹关于文章有"三熟"(读时熟,看时熟,玩味时熟)的论断,更加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阅读并非是单纯地为朗读而朗读,为浏览而默读;也不是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达到理解字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则可以采用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方式以及任务型等多种教学途径,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产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从"阅读""联系""巧学"三个方面,结合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有关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几点尝试,说说想法。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鼓励多元思维。语文学习中阅读鉴赏是最重要的一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提问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提问的针对性不强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在何时设疑、要达到什么目标、突破什么难点,都没有进行认真考虑,而是来个"满堂问"。课堂气氛看起来热闹非凡,但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相似文献   

17.
儿童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儿童已有的经验,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这些丰富的经验不单单指知识。仅仅只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了解分析,从而达到准确、全面、深入地掌握学情。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标、新课程突出倡导人文性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被不断淡化乃至淡忘,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此也乐见其成,但这却造成了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出现了短板,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从当下初中阶段语法教学现状来看,加强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语法基础知识的系统教学、常见知识的"随文教学"、深度知识的拓展教学来规范学生的语言应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阅读,即在教师指导、点拨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关注、感悟、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情智存在的亲历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之前或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激起他们的阅读期待。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表现在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为基础,挖掘课文对学生的潜在意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诱导式""互动式"对话。  相似文献   

20.
"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获取信息的渠道向外延伸,做到"多读""博读",具体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主体向外延伸,为学生构筑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本文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阅读的误区、有效策略的实施、拓展阅读的优势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审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