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体育品德既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又影响学生的竞赛成绩,也污染了社会文明风气,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一种固定型的外在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将会影响人的一生。经调查,幼儿园部分幼儿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主要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中的不良现象出发,对问题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进行探讨,查阅相关资料,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策略,认真落实,最后总结经验,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深化问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在数学四则运算中反映出来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等问题,严重干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教师的教学。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存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据此,计算错误矫正方法对应为弄清算理、加强口算估算能力、教师设计合理练习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克服其畏难心理等方面,从而正确引导小学生准确进行四则运算。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志愿者是社区矫正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当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关注不够。切实保障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权利对于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及扩大志愿者队伍,对于培育志愿精神,对于节约行刑成本与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效等均具有积极作用。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应当享有一系列权利,如人身安全权、自由选择权、信息获取权、物质保障权以及批评建议权等。而这些权利要得到较好的保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提高立法位阶,加强对志愿者权利保障的力度;多方联动,保障志愿者人身安全;统合财政与捐助资金,保障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来源;优化激励模式,保障志愿者的精神奖励获得权等。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形成关于学生的各式偏见。对于这些偏见不应无视、更不应拒斥,反而有必要将之整理为一种公开的知识。从形成看,教师课堂评价偏见通常源于"评价理念—评价实现"进程中具体环节和维度的偏差和误判。从效应看,教师课堂评价偏见对学生造成的负性影响主要包括投射效应、标签效应、晕轮效应和权威效应。教师课堂评价偏见的矫正在于使评价靠近学生而非把学生"框入"评价,对教师课堂评价知识与理论进行查漏补缺,课堂评价范式从"经验式评价"向"证据式评价"转变,课堂评价策略选择与运用从随意性过渡到专业性以及教师凭借课堂评价倾向反思实现评价行为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时政播报已成为许多课堂中的一个固定环节,大大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但在播报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明确时政播报的要求规范和评价标准,坚持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对时政播报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更好地发挥时政播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严格意义上来说,诚信属于道德,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的诚信状况也遇到了危机。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通过有目的地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教学情景,通过简单的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受到品德教育。教师可通过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对品德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通过品德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通常意义上的"后进生"是指在品德、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或学习成绩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的学生。英语后进生也就是指在英语学习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后进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不和谐的反映,引导、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家庭因素,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逆反心理,包括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及破碎的离异家庭等情况二  相似文献   

14.
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界定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朝 《环境保护》2005,(10):42-45
环境行政处罚是实施环境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中的经常性内容。当前,在对我国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的定性认识上和立法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准确界定环境行政处罚与其他行政行为的界限,矫正行政处罚种类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对提高环境执法适用的科学性和效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向素质教育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对学习地位和价值、学习障碍、专业认同度、对不良学习行为的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未来职业发展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概括了高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并从学生、学校和社会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学习状况不良的原因,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编写的。要提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和质量,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其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现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盲文教学中存在学生摸读困难,对盲文的使用难以有宏观把握以及难以熟练运用盲文交流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方面的建设。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既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些与品德有关的知识和规范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懂得如何做人。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怎样和生活有效接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