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怕写作文,二是教师教学作文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感困惑和疲惫,而学生的习作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而快乐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意写作,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体现"让作文快乐起来",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学生心灵,从多渠道入手,让学生打心底里乐意写作文。一、发挥美文独特的优势,让学生乐意作文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作文,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绞尽脑汁。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行文,费尽唇舌,但学生作文依然是空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失望。看到那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此中怎么也寻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尊重。因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措并举,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改进指导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学段目标不明,任意拔高,降低学生习作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为"习作"。为了降低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为作文打基础的工程。为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和良好的文风,习作教学要从"真"字上下功夫,摒弃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陋习,即培养学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要人云亦云。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和批改时,要因人而异,认可学生的差异,认可学生的不同感受。多鼓励,少指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中语句不够流畅、内容平淡肤浅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多观察,注意素材的积累;提倡学生多分享,注意习作的交流,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开发学生身边的习作资源,挖掘并发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要重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收集材料,让学生有话可写。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力求收到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费时费心辛辛苦苦,花去大量时间来学习写作文,结果仍过不了关。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使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多年的在作文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条路,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农村个别学校还很严重,绝大多数学生面对题目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仿写照搬凑字数或是胡编乱凑,这样的习作积极性实际上并未得到有效的调动,何谈创意的表达。就习作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来谈谈对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应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他们的思维如潮水般涌动。但有时觉得无论自己在课堂上多么卖力,多么认真,课堂显得多么热闹,多么生动,学生却总是难以取得应有的进步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也进行了反思:"应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究竟怎样进行教学才可以使学生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练习的设  相似文献   

11.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习作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走进生活,突破时空孩子天性好动,可以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个双向活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该如何进行定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睿智的教学智慧来启迪学生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运筹于帷幄之中,高效于课堂之上"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解决"无米之炊"需要丰富的积累,关键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积累。学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节课都不会雷同,蕴藏着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教师如果建构起学科间融洽的作文教学体系,那么学生的习作题材将有不竭的源泉。一、捏一捏、画一画,从美术课中寻"米"从远古的"题画诗",近代的"连环画",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提出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先由教师讲解、教授作文写作知识,然后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或者看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虽然教师呕心沥血,沫星四溅,而学生却收获甚微,导致学生对作文课情绪低落,对作文不感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如何,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写作生活化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才能从心底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变得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