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ppb级的微量金属元素,用直接法不能或很难测定。因为即使在共存物质不干扰定量测定时,待测成分却因含量太低,其在仪器上不能产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和评价环境质量等问题时,需要知道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中通常要求测量大量的环境样品。河流沉积  相似文献   

3.
农田排水沟渠对水中无机氮的去除效果研究刘焕强1黄树辉1张明华2赵爱俊1张爱娜1王学东1(1.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土壤、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水中,很可能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其含量往往低于ppb级.由于受到目前监测方法灵敏度的限制,监控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一般都需要进行提取和浓缩步骤。 对于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环境意识引入金属材料学科。在考察金属元素分布的环境特征和生物效应的基础上,定义了环境影响因子EAF,并引出了强度环境负荷比(σb/ρ)/EAF等参数。由此综合评价了各种金属的性能与环境负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了已采集的土壤和雨水样品中一些主量和微量金属元素的基础上,利用实地采集的混合酸雨,加入极少量的稀酸和稀碱调制成不同pH值的酸雨,按一定的水土比分别加入部分土壤样中作酸雨对土壤中一些主量和微量金属影响的试验,并研究了它们的迁移机理。研究表明:土壤中主量金属元素K、Na、Ca、Mg溶出量基本上是随着酸雨PH值的增高而减少,但微量金属元素则不呈现这种规律。这除了和土壤中的母质有关外,还和这些金属元素对环境pH值的选择性、有机胶体、无机胶体以及酸雨中的碱性阳离子和有机阴离子的存在和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使用红壤(RS)原位覆盖黑臭河底泥来抑制底泥中氮污染物的释放。结果表明,RS覆盖可有效控制氮污染物释放,经RS覆盖60d后,上覆水中TN、氨氮的释放抑制率分别为77%、63%;同时,RS覆盖可有效减少底泥中TN浓度,60d后RS覆盖组底泥TN从1 409mg/kg下降至786mg/kg,下降了44%,明显高于无RS覆盖的对照组(22%)。随着水流速度增加,水体复氧量增大,使红壤与底泥中部分金属元素(如铁和锰)被氧化,使水中溶解性氮更容易被吸附到底泥中,从而有助于降低TN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和Dioncx公司联合开发的螯合离子色谱(CIC)可以提高测定痕量金属元素的精度和速度。CIC系统能够测定常规离子色谱所不能测定的项目。例如,CIC系统允许从人体组织、体液、植物组织和环境样品中离析出过渡金属元素(如铜、镍等)进行分析。其分析的水平可达PPb级,其测定速度比目前使用的离子色谱法快10~100倍。而且这  相似文献   

9.
使用高分子大网状吸附树脂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第一步,是使水样通过吸附树脂柱或管进行吸附富集.这一工作主要是针对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测定工作。环境样品中,地下水体和以地面水为饮用水源水的水体中,有机化合物含量甚微,采用高分子大网状吸附树脂对水中痕量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医院污水消毒是控制含菌医疗污水污染环境和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用液氯消毒医院污水是较普遍的方法.液氯消毒医院污水的关键是保证出水中余氯的必要含量.由于调整出水中余氯在计算上较繁琐,致使出水余氯不稳定,影响液氯消毒医院污水的效果,同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兰州市区4个在线大气监测点冬季细颗粒成分进行测定,测得微量金属元素和无机可溶性离子分别占细颗粒浓度的1%、52%。微量金属元素中Pb的检出量最高,占本文所测微量金属元素总含量的39.3%;无机可溶性离子含量最高的是SO2-4,其次为NO-3、Na+,分别占本文所测9种无机可溶性离子的23.3%、20.5%和19.7%。采用富集因子法与因子分析法对微量金属元素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量金属元素的来源为燃煤源、风沙土壤源、金属加工,燃煤源成因率最高,为61.2%;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无机可溶性离子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机可溶性离子的来源为二次转化、人为排放、土壤源(包括风沙土壤尘和道路扬尘),土壤源成因率最高,为49.5%。  相似文献   

12.
对长春市供暖季某办公建筑室内PM_(2.5)进行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对其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采用富集因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PM_(2.5)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源解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室内PM_(2.5)中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有燃煤排放尘、工业过程排放尘、机动车排放尘、室内污染源排放尘及土壤扬尘,5种来源的贡献率分别为27.35%、17.57%、12.44%、8.93%、8.05%。PM_(2.5)中金属元素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 729.63,存在极强生态危害;金属元素对成人的非致癌暴露量以呼吸摄入为主,对儿童的非致癌暴露量以手口摄入为主,对成人和儿童均具有非致癌风险,但不具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天津—渤海湾区域三个地球化学环境单元十二种地球化学环境类型20种地表物质类型的45个浮土组合样品中八种微量金属元素研究表明:其总体含量水平为:Pb 19.3±4.0ppm.Zn 63、9±6.5.ppm,Cu23.8±3.4ppm.Co9.49±0.88ppm.Ni19.1±2.1ppm.Cr70.4±5.9ppm,Cd0.075±0.009ppm.Be3.24±0.42ppm。各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浮土酸碱度无关;但Zn—Pb.Cu—Co.Cr—Ni.Be—Cd等元素对在含量分布上具显著相关关系。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分散程度为:Pb>Cu>>Cd>Ni>Zn>Co>Cr;房山花岗闪长岩的风化淋溶序列为:Pb>Zn>Cr>Be>Cu>Co>Cd>Ni;由弱到强的迁移能力序列为:Ph|Co、Ni、Be|Cu、Cr|Zn、Cd. 根据研究结果建议(1)制定区域性环境质量标准时,应重视微量元素对的含量关系;(2)铅应该作为区域(特别是京津城市近郊)微量金属元素污染防治的重点;(3)平原上方和平原下部地段应分别重视钴,镍,铍和铜.铬的污染防治;(4)滨海海湾地段宜对诸重金属聚积和沉积后再迁移作用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聚合氯化铝铁的形态分布对微污染源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碱化度存在线性相关性,并推导出中等聚合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在碱化度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铁摩尔分数也存在线性相关性;增加碱化度或降低铁摩尔分数,可以增加中等聚合物含量、降低单体含量,从而影响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混凝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叶绿素a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与混凝剂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系数不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与混凝剂中单体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因此,预聚合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提高混凝过程中的除浊、除藻效率,降低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五十年代日本发生了“水俣病”后,对于汞污染环境及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生物富集等问题,引起了世界有关部门的共同关注.汞在水中,迅速为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降到底质,经微生物甲基化作用,变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再通过水生食物链的生物学放大作用,使受汞污染的水域中的  相似文献   

16.
鉴于氰化物所具有的明显的毒性和电镀、炼焦、造气及其他化工等含氰废水对环境水体的污染,水中微量氰化物的监测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项目。 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报导颇多。尤其近年来,采用仪器分析手段,诸如气相  相似文献   

17.
水中含氮污染物种类繁杂,危害巨大,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与多孔碳的复合材料(LDH/C)具备记忆效应、结构可调性、阴离子可交换性等优势,在去除水体中含氮污染物方面极具潜力.根据2015年以来LDH/C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LDH/C的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LDH/C去除含氮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一、引 言 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外已开始应用合成大网状树脂做为水中有机物的提取与富集步骤。1974年,G.A Junk 等发表了应用树脂吸附法分析水中痕量有机物  相似文献   

19.
常规水处理工艺通常不能完全将水中新兴污染物(ECs)去除,残留的污染物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环境风险,如何有效地去除水中痕量新兴污染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概述了新兴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危害,并分析了混凝工艺去除新兴污染物的可行性,重点介绍了新兴污染物性质、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pH和水中溶解性物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混凝与氧化、膜过滤及吸附等工艺的组合集成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混凝技术去除新兴污染物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2015年7月3—17日,采集天津3条典型道路路边道路交通环境中不同粒径段的PM_(2.5)样品,分析其中的12种金属元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3种典型道路上PM_(2.5)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日均限值(75μg/m~3)。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上PM_(2.5)中金属元素累计质量浓度分别为0.68、0.74、0.67μg/m3。(2)多数金属元素的粒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Zn和Cu为轮胎和刹车片磨损标志物,峰值在较大粒径颗粒物上。Sb通常作为添加剂以Sb2S3的形式加入到刹车片中,峰值出现在0.2~1.0μm粒径段。(3)Cr、Co、Ni、Cu、Zn、As、Cd、Sn、Sb和Pb的富集因子10,受到人为源的作用。对于儿童和成人群体,全部道路路边环境的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均大于1,具有非致癌风险。PM_(2.5)中Cr、Co、Ni、As、Cd的致癌风险基本上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10-6),具有明显的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