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生态支撑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1-2010年间区域的生态支撑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近十年来,由于生态系统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降低的趋势,生态支撑能力从0.37下降到0.06;而社会经济则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社会经济压力从2001年的0.03发展到2010年的0.7。总体来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0.618,成为系统发展的最优点,但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生态环境系统较强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在收集和分析对生态工业发展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将影响生态化工产业发展的因素归纳为3大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机制性因素,6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产业因素、社会因素、政策法规,同时针对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省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11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基于SPSS软件的克朗巴哈α系数的信度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并按各二级指标中所含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了影响生态化工产业发展的12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建议,为化工产业生态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高西沟在实施有效的水土治理措施后,耕地集约利用情况,得出结论:1997—2006年米脂县高西沟村耕地集约利用情况呈波动上升趋势,1999~2001年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当年的自然灾害有关;高西沟村非农指数、单位化肥投入、复种指数和人均纯收入,极大地影响到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说明农户的经济情况影响高西沟耕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建模确定最佳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锡矿山锑矿区2002-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总体评价、时空分析及变化监测。结果表明:由第一主成分构建的RSEI最佳。2002-2019年研究区RSEI先降低后升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2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集中于中部采矿集中区,2008年进一步向四周扩张,2019年中部采矿集中区质量提升,总体生态环境改善。2002-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区域占65.550%,2008-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区域占77.683%。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以重庆市小安溪流域为例,根据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导致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恶化的主要因素——地质、资源、经济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为缓解小安溪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究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于2000—2018年博斯腾湖大小湖的水质、水量、生物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该流域的水系现状,分析了博斯腾湖大小湖与开都河的水量状况,并初步提出了水系的优化调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开都河径流量、博斯腾湖大小湖水位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14年后,博斯腾湖流域的水量开始盈余;博斯腾湖流域水系生态需水保障程度整体较差,呈现先恶化后逐渐恢复的趋势。针对博斯腾湖水系连通现状,提出了增加路径、原位加强、节点调控3种博斯腾湖水系网络的基本调控方式,通过水量调控可以满足博斯腾湖大小湖生态需水,增加孔雀河生态输水。3种调控方式的有机结合可为改善博斯腾湖水质,满足孔雀河下游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更好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2013年2—12月白云湖水生态构建示范区22次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重建后,示范区各指标浓度范围为COD 15.0~26.0 mg/L,BOD53.53~15.60 mg/L,TN 0.41~3.80 mg/L,TP 0.04~0.25 mg/L,NH3-N 0.11~2.98 mg/L,与重建前相比,浓度均值依次下降了39.49%、38.17%、85.35%、72.26%、73.74%,BOD5、TN、TP由劣Ⅴ类分别改善至Ⅴ类、Ⅳ类和Ⅳ类,COD由Ⅳ类提升至Ⅲ类,NH3-N由Ⅴ类提升至Ⅱ类。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促进西北干旱区中小城市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解决该地区中小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水价作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水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制定出该地区中小城市的水价。以西北干旱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石河子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石河子居民、居民生活用水情况、现行水价、居民家庭节水情况、居民的心理承受水价以及平时生活的节水意识等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居民的心理承受偏低,现行水价仍有一定的上调空间,调价范围为1.58~2.31元/m3,最高可调至4.11元/m3。结合石河子的水价,为西北干旱区的中小城镇的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泊水位波动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长、规律性等是影响湖泊水生植被状况、水资源调配的关键因素。以往研究主要通过选取部分水位变化指标来识别主要的生态影响。而要维持湖泊生态健康进行合理水位调控,需要综合水位变化的多指标,从整体上分析湖泊植物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洪泽湖为例,基于IHA/RVA法,重点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后洪泽湖水位变化对挺水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后洪泽湖3,5,7,9月月平均水位以及最小30 d平均水位等指标发生较大改变,对挺水植物面积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他IHA指标改变度小,影响不明显。3月平均水位超过13.4 m,挺水植物萌发抑制明显;当5月平均水位在13.1 m,7月平均水位在12.7 m时,挺水植物面积显著增加;9月平均水位高于13.4 m,挺水植物面积大幅减少。当最小30 d平均水位<12.0 m时,挺水植物面积平均减少14.32 km2。为满足洪泽湖挺水植物生长和繁殖需求,确定3,5,7,9月适宜生态水位为13.20,13.10,12.70,12.85 m。 相似文献
17.
18.
19.
底泥生态疏浚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解决区域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了锡山区宛山湖底泥污染和生态清淤研究。以宛山湖九里河口以北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宛山湖基本情况及底泥污染现状调研分析,充分考虑通航和引水需求以及施工深度限制等因素,确定生态清淤范围和工程量。本次疏浚面积为0.75 km2,疏浚深度为0.3~1.3 m,疏浚总量为56.82万m3,其中底泥清淤34.82万m3,航道疏槽22.00万m3。从清淤要求、清淤深度、清淤设备选择、清淤工艺等关键技术点着手制定宛山湖北部湖区底泥清淤方案。通过对先导区污染底泥的生态清淤,有效削减底泥内源污染,促进宛山湖水体水质改善,并为宛山湖水生态修复奠定基础,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比湖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变化,采用2014年5月和10月2次的野外实地考察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和空间变异特征的方法分析艾比湖流域地表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水化学组成以Na+、Cl-离子为主,其次为Mg~(2+)、SO_4~(2-)。2)通过因子分析可得,第一主成分包括TDS、矿化度和Mg2+,第二主成分为p H。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以5为阈值的前提下将丰水期的水化学参数聚为两类,一类为HCO-3、K+、Ca~(2+)、Cl~-、Na~+、SO_4~(2-)、p H和Mg2+,另一类为TDS、电导率和矿化度;而枯水期可聚为3类,第一类为HCO-3、K+、Ca2+、Cl-、Na+、SO_4~(2-)和Mg2+,第二类为TDS、电导率和矿化度,第三类为p H。4)根据水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从丰水期到枯水期各水化学参数空间变异较为明显,并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K+的空间变异最为显著,p H的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