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施建筑领域CO2排放控制是推动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 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运行阶段CO2排放量为21.7×108 t,约占全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的20%,其中直接排放6.9×108 t,间接排放14.8×108 t. 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领域CO2排放仍呈刚性增长态势. 为明确建筑领域CO2排放达峰路径,综合考虑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和用能情况,以建筑运行中供暖、炊事等活动所需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直接排放以及热电联产供暖、空调、照明、电梯、电器等外购热力和电力间接排放为核算范围,在预测不同阶段建筑发展规模、建筑能源消费、用能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未来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达峰时间,提出达峰路径和重要政策举措. 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CO2排放量从13.2×108 t增至21.7×108 t,其中直接排放已于2017年达峰,间接排放仍在持续增长. ②从建筑规模和节能降碳措施等角度分情景开展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预测建筑领域CO2排放将在2029—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排放量为28.1×108~29.2×108 t,达峰后有2~3年的平台期. ③低碳清洁取暖、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节能改造和合理控制建筑规模4项措施是建筑领域实现碳排放达峰的重要举措,4项措施的减排贡献率分别达到40.7%、27.1%、17.7%和14.5%. 研究显示,2030年前,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强化建筑节能、合力控制建筑规模是建筑领域降碳的核心举措,而推动低碳清洁取暖是实现我国建筑领域降碳最主要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IPCC排放因子方法建立了2015—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CO2排放清单,基于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关系的脱钩系数法,得到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脱钩情况,结合历史CO2排放和脱钩情况提出的京津冀城市群达峰判别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CO2排放达峰情况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近5年来,保定、张家口、秦皇岛、邢台、沧州、廊坊、衡水7市碳排放量暂未达到峰值状态;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邯郸、唐山6个城市已经处于CO2排放达峰状态。建议已经具备达峰条件的城市抓紧开展达峰行动方案,制定CO2排放达峰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分辨率的TROPOMI数据,分析了我国疫情爆发期的NO2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对比了疫情同比期和环比期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全国范围内NO2柱浓度的同比下降率和环比下降率分别为40.46%和50.09%,经济发达且人口稠密的城市群,排放量下降较为显著,其中江苏、河南、山东、浙江等NO2历史排放较高的省份受疫情影响更大.湖北省疫情期的NO2柱浓度绝对值(1.63×1015molec/cm2)在中东部省份属于最低位水平,同比和环比下降率也均在50%以上.相对来说,武汉、孝感等周边城市的影响远大于十堰、恩施等西部山区.地基国控站点的NO2质量浓度也显示了与卫星观测较一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证明了采用“自上而下”的遥感手段,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和社会经济活动水平进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4.
温室气体CO2排放浓度及CO2汇的分布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90年全国各地消耗的化石燃料为基础,计算出全国各地CO2的排放量.用区域尺度大气扩散模型,模拟计算了1990年中国CO2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全国CO2年增长的平均浓度不超过0.55 mg/m3,为目前全球CO2平均浓度年增长3.24 mg/m3(IPCC,1992)的1/6。同时还计算了中国的土壤、农作物、森林、草地和河流湖泊1990年吸收CO2的总量,给出了以省、市为单位的CO2汇的分布图。结果指出,森林、草地和农作物是CO2的巨大汇。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道路交通行业CO2排放未来控制路径,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和货物运输发展状况、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效结构变化,采用行驶里程法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CO2排放现状、未来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①采用行驶里程法计算道路交通行业CO2排放量相对合理,2019年全国汽车CO2排放量为9.52×108 t,比油耗法所得结果高20%左右,二者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交通油耗统计数据偏低. ②从车型看,重型货车和小型客车是汽车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39.7%、38.2%;从燃料种类看,汽油、柴油、其他燃料(天然气、醇类燃料等)CO2排放量分别占42.8%、52.5%、4.7%. ③道路交通CO2排放预计于“十五五”末达峰,峰值在12.2×108~13.9×108 t之间,达峰后有2~3年的平台期. ④推广新能源车是道路交通CO2排放控制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为能效提升,运输结构调整在前期有一定的贡献,2025年上述措施对道路交通CO2减排量占比分别为56%、34%和10%左右,2030年分别为55%、40%和5%左右. 研究显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持续降低新生产燃油车碳排放强度,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CO2排放.   相似文献   

6.
马心怡  黄文晶  胡凝  肖薇  胡诚  张弥  曹畅  赵佳玉 《环境科学》2023,44(4):2009-2021
目前基于排放清单估算的区域和城市尺度上的人为CO2排放不确定性较大.为了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亟需对我国的区域尺度,特别是大城市群的人为CO2排放进行准确估算.分别利用两种先验人为CO2排放数据(EDGAR v6.0清单和EDGAR v6.0联合GCG v1.0的改进清单)作为输入数据,采用WRF-STILT大气传输模型模拟长三角地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大气CO2摩尔分数,再以安徽全椒高塔观测的大气CO2摩尔分数作为参考值,通过贝叶斯反演方法得到的比例因子改进了模拟结果,并实现了长三角人为CO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在冬季,相对于基于EDGAR v6.0模拟的大气CO2摩尔分数值而言,基于改进清单模拟的大气CO2摩尔分数与观测值更为一致;(2)模拟的大气CO2摩尔分数在夜间高于观测值,白天则相反,主要因为排放清单的CO2排放数据不能表征人为...  相似文献   

7.
钢铁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及CO2排放行业,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为此,研究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工艺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CCUS技术应用4方面,通过设置基础情景、稳定发展情景和强化减排情景3类情景,利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对我国钢铁行业34项减排技术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发展情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为433元/tCO2,所有技术的总减排成本为2100亿元,总减排潜力为4.9亿t。在各项减排技术中,废铁-电弧炉炼钢具有较高的减排经济效益,其以较低的单位减排成本贡献了钢铁行业近50%的碳减排量。未来,我国应加快推进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炼钢的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生产工艺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从碳达峰的定义及判断标准入手,提出了1套适用于中国城市碳达峰的评估体系。一方面,中国城市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达峰期限和达峰峰值目标,具备条件的城市应尽早达峰;另一方面,中国城市需要制定精细化的达峰路径图,其内容要包括城市总体的年度和阶段性排放目标、部门的达峰期限、达峰峰值和达峰前后的排放控制方案。同时,配合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碳排放的统计与核算工作,构建碳排放数据信息平台以及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和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9.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2排放源. 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 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工艺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开展了基于情景分析的钢铁行业CO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对不同情景下钢铁行业CO2的排放趋势进行测算,识别钢铁行业CO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判断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CO2排放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有望在2020—2024年期间达到峰值;行业CO2总排放量峰值为18.1×108~18.5×108 t,达峰后到2030年降幅将超过3×108 t. 研究显示,粗钢产量是决定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能否快速达峰的关键,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以及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是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并有效降碳的重要途径. 到2030年,粗钢产量降低、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提高系统能效水平以及氢能炼钢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对钢铁行业CO2减排的贡献率分别为11%~52%、34%~52%、7%~20%、5%~13%和2%~3%.   相似文献   

10.
水泥行业是主要的CO2排放行业,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2%,占全国工业过程排放的60%以上. 为开展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研究,提出了基于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拟合分析模型以及基于主要下游产业的需求预测方法,对2021—2035年我国水泥熟料及水泥产量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水泥行业碳排放特征的分析,考虑主要控制措施的可行性,构建我国水泥行业CO2排放情景,对2021—2035年水泥行业CO2排放趋势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结果表明:①中国水泥熟料消费量在“十四五”期间仍有一定上升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水泥市场需求在“十五五”时期下降. ②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加强产能控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推进原燃料替代,可推动水泥行业碳排放于“十四五”中期达峰,峰值为13.8×108~14.2×108 t,经过2~3年的峰值平台期后呈持续下降趋势,2030年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将较2020年下降15%~18%. ③2030年,水泥熟料及水泥产量的下降将带动水泥行业碳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1.4×108 t. 在各项技术措施中,节能改造是CO2减排潜力最大的措施,2030年能效提升可带动水泥行业CO2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0.38×108 t;其次是利用固体废物替代燃煤,可带动行业CO2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0.17×108 t. 研究显示,推动我国水泥行业碳达峰及碳减排,需在加强产量控制避免水泥过度消费的基础上,聚焦节能改造和原燃料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获取的城市SO2和CO2排放清单数据,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去探究两者排放趋势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分析这种趋势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预测CO2今后趋势的借鉴意义。利用DTW算法实现SO2和CO2在时间轴上的匹配关系,将城市按照滞后型、同步型、超前型进行分类,对于各类城市进行碳达峰年预判,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碳减排行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薛成杰  方战强 《环境工程》2022,40(8):231-238
土壤修复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即将突破万亿市场,是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CO2排放影响世界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中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一目标,旨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全球CO2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土壤修复产业中碳排放量随土壤修复市场发展逐渐增加,若不采取碳减排措施,势必会增加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通过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对土壤修复产业中"双碳"时间节点进行预测,分析了土壤修复产业中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土壤修复产业中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产量,并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对于非农用地,应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调整乡镇企业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合理开发旅游用地;同时必须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智烈慧  张哲  白军红  李晓文 《环境工程》2023,41(1):132-140+163
旅游业发展应注重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有序,生态旅游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滞缓;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围垦开发活动使得该区域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建立包含湿地生态指标的多层次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最小限制因子法,评估生态、空间、设施和社会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判识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期诊断影响研究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环境日容量由1995年的-288.57万人升至2020年的11.60万人,但旅游环境承载力仍为严重超载;2)1995,2020年的最小限制因子分别为污水处理和交通设施,且仅有这2个指标超载,其他指标均为弱载,所有指标均不适载;3)1995年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受限于生态环境容量,而2020年旅游环境容量二级指标顺序为空间>社会>生态>设施;4)目前,旅游设施超载,而包括湿地生态指标在内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均弱载,服务供给不足以支撑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根据国内外大量实测数据,说明全世界大气层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出现“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近地而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情况;从而引起海面水温变化,使海洋上冰块瓦和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按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结果,近百年全球近地面大气层气温变化总的趋势是上升,北半球比较明显。海平面孔 有上升的趋势。按近40年中海平面可能上升0.4~1m的预测值,估计了海平面可能对珠江水位、沿海风暴潮潮位及咸潮入侵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珠江三角洲、特别广州可能产生的危害。作者认为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当前还是一个不确定性问题,宜加强科学研究和实测。  相似文献   

17.
侯纲 《环境工程》2012,30(4):114-117,109
研究的目的是找到目前条件下切实可行、效果显著而又成本低廉的碳减排方法。通过整理和论证,从建材的低碳生产、建材的节约使用、建筑的低碳、交通的低碳、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城市碳汇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同时也分析了我国的现状,指出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王世进 《环境工程》2017,35(6):146-150
利用1980—2013年间的城镇人口与碳排放数据,选取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化面积等因素,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并利用格兰杰夫因果关系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因果关系与时间效应。最后,从降低工业碳排放、加快低碳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低碳社区发展,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