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东北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β-环糊精(β-CD)作为化学调理剂对污泥进行调理,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以污泥比阻(SRF)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投药量、pH值和搅拌强度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β-CD和聚丙烯酰胺(PAM)两种调理剂的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β-CD在温度为25℃,pH为7,混合阶段以150 r/min的速度快速搅拌1 min,反应阶段以50 r/min的速度慢速搅拌5 min,投加量为30.66 mg/g·干污泥时,对活性污泥的调理效果最佳,污泥比阻由5.92×10~(13)降至0.53×10~(13) m/kg。相同调理条件下,PAM或β-CD的投加量均为其各自的最佳投加量时,PAM的调理效果略优于β-CD。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玉米淀粉与氢氧化钠、三氯化铝和无水碳酸钠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加热,使得玉米淀粉改性,制得改性淀粉絮凝剂,并研究了改性淀粉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搅拌速度与时间分别为快搅速度200 r/min,快搅时间0.5 min;慢搅速度100 r/min,慢搅时间3 min的情况下,使用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时,COD去除率为77.94%、石油类去除率为61.2%、透光率为62.7%、SS去除率为79.96%;最佳反应条件为:投药量为12 mg/L、温度为5~30℃、pH值为6-8.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改性填料与普通填料在清水中的氧传质性能。根据反应器特征,建立了全混式反应器氧传质模型。分别测定了改性填料和普通填料在清水中连续曝气供氧的溶解氧值与曝气时间的关系。同一曝气流量下,改性填料反应器中清水的DO比普通填料反应器高;增大曝气流量,同一曝气时间反应器中清水的DO升高,直至饱和值Csat,并且前者比后者提前接近饱和值。采用全混式反应器氧传质模型,通过matlabprograms寻优求出连续曝气供氧时两种填料在清水中氧的液相总传递系数kLa。计算结果表明:曝气流量增大,氧传递系数kLa增大,其值约为22h-1~36h-1;在相同曝气流量下,改性填料的kLa均高于普通填料,约提高10%。试验表明改性填料增强了反应器的氧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CTMAB、CPAM为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膨润土。探讨了最佳制备条件为:CTMAB投加量2 mmol,CPAM投加量0.03 g,原土投加量6 g,搅拌速度200 r/min,改性时间大于1.5 h。FTIR和XRD对复合改性膨润土进行表征,表明CTMAB、CPAM进入膨润土层间,扩大了膨润土的层间距从而提高了吸附性能。在原水浓度191 600 mg/L,改性土投加量2 g,搅拌时间1~3 h,pH值6~8,搅拌速度200~300 r/min,离心速度1 400 r/min,离心时间2 min的工艺条件下,制药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0%。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膨润土复合材料对制药废水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设计了沉淀一体式低高径比反应器(UOSB)耦合二沉池的连续流系统(UOSB-ST),对反应器内污泥筛选和机械搅拌剪切对污泥颗粒化效果和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提供的表观气体流速为0.31 cm/s的曝气(剪切)时,反应器内接种絮状污泥的污泥体积指数(SVI30)可由95 mL/g(第1天)下降至74.94 mL/g(第20天),污泥平均粒径由67.61μm增大到173.9μm,沉降速度达10~27 m/h,分形维数D2为1.995 8,Dpf为1.069 5,污泥结构密实、表面光滑且规整,颗粒化效果显著。继续运行至第25天,丝状菌开始在颗粒污泥表面生长,导致污泥SVI30迅速上升至252.87 mL/g。此时向反应器施加转速为300 r/min的机械搅拌增加水平剪切,短期内促进了污泥的聚集和沉降性的改善(第55天SVI30为41.67 mL/g,污泥平均粒径为250.69μm),污泥的优势菌群为反硝化菌属和有利于EPS分泌的菌属。研究表明,连续流系统中水力选择作用(倒置...  相似文献   

6.
姚斌  孙瑞晨  张绪坤  罗俊  吴起  曹伟 《环境工程》2015,33(11):120-124
为了实现城市污泥高效、安全、节能的干燥处理,选用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辅助以机械搅拌,设计了1种污泥过热蒸汽搅拌干燥试验装置,并对污泥搅拌干燥装置的主要组件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主轴转速对污泥干燥效果影响的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轴转速越高,出料污泥的含水率越高。在200℃的过热蒸汽和10 kg/h的加料速度下,主轴转速为300,450 r/min时,含水率分别降低至29.91%和37.45%,已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从污泥表观形态可以看出:主轴转速越高,污泥颗粒越小,有利于成型,但在高转速时污泥破碎不充分,综合考虑主轴转速适宜取450 r/min。  相似文献   

7.
风浪扰动在湖泊和水库中频繁发生,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太湖风浪扰动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理,利用室内摇床试验,设置不同的扰动强度(0、50、100、200、400 r/min)来模拟太湖风浪扰动,扰动时间为24 h,并测定不同扰动强度下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组中,100 r/min组的ρ(Chla)、微囊藻数量、Fv/Fm(潜在最大光合效率)、ETRmax(潜在最大光合速率)、Ik(半饱和光强)和α(光能利用效率)增加最快,试验结束时分别为扰动前的3.29、10.75、1.20、2.30、2.21和1.21倍;并且扰动结束后,100 r/min组中3~10细胞群体细胞数量占比由25.80%降至20.70%,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10细胞群体细胞数量占比由0增至25.55%,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方差分析表明,试验第7~11天,100 r/min组的ρ(Chla)、水华微囊藻数量、Fv/Fm、ETRmax和α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第1~5天,400 r/min组的ρ(Chla)、ETRmax和Ik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显示,适宜的扰动强度(100 r/min)促进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光合活性,过高的扰动强度(400 r/min)则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8.
对氢氧化镁混凝过程应用于活性黄X-R废水脱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 H值、药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时间对活性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运用i PDA在线监测系统对混凝过程中染料废水的絮体形成进行监测,并进一步探求了不同搅拌条件对絮体生长特性和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色度去除率,其最佳p H值为12.0,在p H为11.5和12.0时最佳药剂投加量分别为144,216 mg/L。搅拌过程中快速搅拌最佳速度为200 r/min,时间为40 s,慢速搅拌最佳速度为40 r/min,时间为10 min。搅拌条件对混凝过程至关重要,搅拌速度和时间增加都会对絮体形成及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根据Zeta电位的变化可知,混凝的主要机制是电荷中和及吸附。  相似文献   

9.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工艺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工艺系统,通过间歇式运行,改变进泥初始ρ(VSS)和曝气强度,考察了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情况.对进泥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曝气强度恒定在1.0 m3/h,搅拌转速为95r/min,停留时间为25 d;初始ρ(VSS)为40.7 g/L污泥的曝气强度在0.4~1.0 m3/h间由大到小进行调节,搅拌转速为95 r/min,停留时间为44 d.结果表明,初始ρ(VSS)与曝气强度对ORP有影响,当曝气强度充足时,ORP呈先下降再回升趋势,最终ORP能达到0 mV以上.对于pH的变化,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污泥规律相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ρ(VSS)为34.2 g/L的污泥pH从开始的6.01上升到8.11,然后下降到5.60~6.03.但初始ρ(VSS)为40.7 g/L的污泥pH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pH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开始的7.33到最终的9.16.表明由于溶胞作用,系统中ρ(总氮),ρ(氨氮),ρ(总磷)较高,pH上升,若曝气强度充足,pH随后下降,ORP回升;若曝气强度较低,pH则一直呈上升趋势,ORP则处于较低值.因此ORP与进泥初始ρ(VSS),曝气强度,反应温度,ρ(氨氮)和pH等因素有关.从ORP的测试结果看,ATAD系统处于厌氧到微好氧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李宏  史巍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87-88,91
对聚合氯化铁混凝处理制药废水的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证实表明:在溶液pH值为6,PFC投加量为700 mg/L,温度为20℃,搅拌强度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4min时,效果最佳,COD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等温层曝气器曝气室内气泡—水接触界面的氧传质过程,确定了表征氧传质效果的各项参数,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等温层曝气充氧动力学模型及其解析方法.应用本模型预测了美国Prince湖等温层曝气器的充氧效果.根据等温层曝气充氧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结果,随曝气量的增加和气泡直径的减小,氧总传质系数和氧传质速率均增大;随曝气量和气泡直径的增大,曝气效率下降.在等温层曝气器结构固定的情况下,减小气泡直径和增加水深均有利于改善曝气室的充氧效果,尤其是当气泡直径达到μm级别时;当曝气量超过一定临界值0.06m3/s时,曝气室的充氧效果略有削弱.根据曝气量对氧传质速率、曝气效率和单位时间内曝气室的充氧量的影响特性曲线,可确定等温层曝气器的优化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硫离子选择电极法快速检测油田水中硫化物,优化了操作条件,在溶液pH值大于11.5和中速搅拌(800 r/min左右)条件下,单个样品分析时间少于15 min.空气中的氧对测定结果干扰明显,通过取样时加入硫化物稳定剂方法可消除空气中氧的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小于4.0%,与碘量法相比,相对偏差小于15%,方法检测下限为0.35 mg/L.  相似文献   

13.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对造纸黑液进行湿式氧化处理,数据回归得到CODCr、吸光度、浊度的回归方程,各回归方程显著,氧分压对造纸黑液各指标影响最大;研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氧分压、进水pH值、进水浓度、搅拌强度、反应时间对造纸黑液湿式氧化(WAO)处理的影响,6因素优化的操作条件依次为:180℃、3.0MPa、7.25、5500mg/L、500r/min、60min;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造纸黑液的CODCr、CODCr去除率为1661mg/L、69.8%,吸光度、脱色率为0.63、96.3%,浊度、浊度去除率为661NTU、74.8%.均匀设计法在造纸黑液WAO处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添加H2O2加速低合金钢海水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极化曲线、旋转圆盘电极试验和失重(质量损失)法研究了低合金钢在添加了H。o:的海水中腐蚀加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低合金钢在添加H2O2的海水中腐蚀加速主要受到了H2O2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和H2O2添加周期的影响。研究表明,搅拌速度不变、H2O2添加周期相同的条件下,在H2O2浓度为0.8mol/L的70℃海水中,低合金铜的腐蚀加速最显著;在试验的转速范围内,加速作用随搅拌速度增大变得更为显著;H2O2加入后350min内加速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因附近农药厂排放含四氯化碳污水而受到严重污染,实验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研究环境温度为20℃,通风速率为40mL/min,土壤含水率10%,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02%和0.13%条件下的两种供试土壤中四氯化碳污染物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土柱通风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四氯化碳污...  相似文献   

16.
赵丽雅  林佩茹  郑义  王攀  任连海 《环境工程》2022,40(11):120-126
探究了半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搅拌速率和物料停留时间对甲烷产量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调控因素与厌氧体系中间产物和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提高OLR至5.5 g VS/(L·d)时,产甲烷效果最佳,平均日甲烷产量达到3084.40 mL/(L·d)。提高搅拌速率和物料停留时间可促进甲烷产生,但过低或过高的停留时间会导致NH4+-N和VFAs积累并抑制厌氧产甲烷过程;综合考虑,搅拌速率为20 r/min,停留时间为1 d最有利于甲烷的生成。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在厨余垃圾半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搅拌速率和物料停留时间对甲烷产量的影响大于OLR,其标准总效应分别为0.435、0.370和-0.04,这主要是由于提高搅拌速率有效缓解了干式厌氧发酵中VFAs对甲烷产量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SBR(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不同ρ(NaCl)、曝气时间、ρ(CODCr)、进水ρ(NH4+-N)对AGS(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pH、温度和ρ(DO)为8.0、30 ℃和3 mg/L条件下,以及ρ(NaCl)、曝气时间、ρ(CODCr)和ρ(NH4+-N)为20 g/L、8 h、600 mg/L和70 mg/L时,ηA(NH4+-N去除率)和NAR(NO2--N积累率)达到最佳. 当进水ρ(NaCl)为10 g/L时,NOB(亚硝酸盐氧化菌)被完全抑制,AOB(氨氧化菌)能够保持正常活性. ρ(CODCr)较高时能够促进NAR的提高. 经过116 d的培养,AGS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耐盐极限为50 g/L,此时ηA小于50%,AOB被严重抑制,AGS丧失硝化能力. AGS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明显,SND(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平均值为24.2%,SNDV(同步硝化反硝化比速率)平均值为0.63 h-1,低ρ(DO)比高ρ(DO)下的SND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浸渍法制备催化氧化HCN所需催化剂,分别以Ce3+〔Ce(NO3)3〕、Fe3+〔Fe(NO3)3〕、Cu2+〔Cu(NO3)2〕、La2+〔La(NO3)2〕为活性组分,以Hβ、HY、5A、ZSM5分子筛作为载体,进行催化剂的优选. 以恒温管式反应器作为反应装置,在250 ℃以下,考察空速、反应温度、φ(O2)对HCN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NOx的生成率. 结果表明:以0.1 mol/L Cu(NO3)2溶液浸渍Hβ分子筛,于300 ℃焙烧所得催化剂Cu/Hβ,在HCN催化氧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在空速低于6 000 h-1、反应温度高于100 ℃时,Cu/Hβ催化剂对HCN的去除率高于95%;反应温度高于200 ℃时,HCN去除率接近100%. 在φ(O2)由1%增至5%时,HCN去除率高于95%;反应温度低于200 ℃且φ(O2)小于3%时,NOx生成率低于5%. 表明铜基改性分子筛催化氧化脱除气相HCN方法所需反应温度低于200 ℃,受φ(O2)影响小,具有节能、二次污染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高铁硫酸渣为原料,采用酸浸-还原-除杂-结晶一重结晶-干燥工艺,合成高纯度硫酸亚铁。通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硫酸渣中铁的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结晶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硫酸亚铁产品纯度的影响做分析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硫酸渣与硫酸的固液比为1:3,硫酸质量分数为20%~2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结晶精制条件:结晶溶液pH值为1-3,温度为60℃;除杂最佳条件:pH值约为4.5;冷却结晶温度控制在20℃,结晶干燥过程为30℃,干燥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