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研究以32μm粒径聚乙烯颗粒模拟微塑料污染环境,探究其对典型淡水水体初级消费者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首先确认了其对大型溞存在急性毒性,24 h急性毒性LC50当量浓度为309.6 mg/L,证明在自然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峰值暴露可能对浮游动物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大型溞摄食实验和摄食恢复实验,在实验观测的染毒范围内,大型溞表现出了明显的摄食抑制。3 d蚤龄的较10 d蚤龄更为敏感,3 d蚤龄的8 h摄食抑制的EC50当量浓度为97.0 mg/L。恢复实验显示,微塑料染毒后,大型溞如脱离污染环境,其摄食抑制将逐渐减轻,2 h后即达到恢复稳定,但高浓度染毒组的大型溞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石油烃对中华哲水蚤摄食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对中华哲水蚤的滤水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排氨率各浓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石油烃浓度的变化最敏感。恢复培养14 d后,0.051 mg/L、0.103 mg/L和0.215 mg/L浓度组的滤水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43 mg/L和0.86 mg/L滤水量和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低浓度组中华哲水蚤以蛋白质代谢为主,0.43 mg/L和0.86 mg/L石油烃暴露下O∶N增大,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开始参与代谢,恢复培养14 d后各浓度组以蛋白质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3.
以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微塑料为主要对象,研究电解质浓度,电解质类型及pH值等典型水环境因素对其沉降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水环境中PET微塑料的沉降随电解质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强,其悬液标准化浓度(C/C0)最低可降至0.64;同一类型电解质对水环境中PET微塑料沉降行为的影响程度相似,而与1-1型电解质(NaCl及KCl)相比,水环境中1-2型电解质(CaCl2及MgCl2)的存在能够显著促进PET微塑料的沉降;水环境中PET微塑料的沉降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pH值由10降至4,PET微塑料悬液的C/C0由最高0.98下降至最高0.76.一阶动力学沉降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水环境中PET微塑料的沉降行为.此外,DLVO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能够反映出PET微塑料沉降行为的变化趋势,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微塑料环境行为的认识程度,同时能够为评估微塑料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酚AF暴露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对BPAF(双酚AF)暴露的易感性,采用暴露试验法初步研究了BPAF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发育毒性. 结果表明:①BPAF暴露可延缓胚胎期斑马鱼的发育和孵化,使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异常、心率下降、心脏搏动停止等症状. ②暴露96 h后,ρ(BPAF)为2.0、2.5、3.0 mg/L暴露组胚胎期斑马鱼的畸形率高达100%,暴露24 h致畸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为2.00 mg/L,暴露96 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84 mg/L. ③暴露72 h后,对照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0;除ρ(BPAF)为1.0 mg/L暴露组外,其余BPAF暴露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100%. ④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以及中毒程度的加深,幼鱼期斑马鱼出现的中毒症状依次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背脊弯曲、心跳停止,暴露48和72 h时其心包水肿的EC50分别为1.76、1.56 mg/L,暴露96 h的LC50为1.77 mg/L. 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响应的差异分析显示,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的反应更为敏感,幼鱼期斑马鱼的心包水肿症状可作为BPAF毒性响应的最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究NH4+-N冲击对微压反应器(MPR)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提高单周期瞬时进水NH4+-N浓度至40,50 mg/L,对MPR进行冲击。结果表明:常规负荷下,MPR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冲击周期降解历时数据显示,在进水40 mg/L NH4+-N冲击周期内进水ρ(COD)、ρ(NH4+-N)、ρ(TP)分别为192.58,40.96,2.52 mg/L,出水分别为38.16,0.70,0.26 mg/L,去除效果无显著变化,出水TN浓度上升至16.04 mg/L。增加NH4+-N冲击浓度至50 mg/L,冲击周期内NH4+-N降解速率不变,反硝化速率提高,出水ρ(NH4+-N)、ρ(TN)升高至4.95,17.62 mg/L,TN降解主要受碳源不足影响;TP去除效果无变化,冲击后57个周期内除磷系统受到影响,出水TP出现较大波动,最高浓度达到2.6 mg/L。以上结果表明,MPR系统受到NH4+-N冲击后1个周期内,脱氮性能即可恢复,说明冲击对脱氮系统造成了可逆的短期影响,但对除磷系统造成不可逆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植物富集土壤中重金属,是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重金属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矮小、生物量较低,是植物生态修复的难点。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根际促生菌(Lelliottia sp.Kz9)和100 nm纳米零价铁(nZVI100)单一或联合施用对不同浓度镉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长及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100在低浓度(5 mg/kg)镉胁迫下可显著促进印度芥菜的生物量、根系发育,以及地上部分镉和铁的吸收(p<0.05),nZVI100在高浓度(20 mg/kg)镉胁迫下可显著提高印度芥菜的生物量、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铁的吸收(p<0.05);联合施用Kz9和nZVI100对不同浓度镉污染土壤印度芥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铁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不同浓度镉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受Kz9和nZVI100的正向影响依次为nZVI100处理组>Kz9与nZVI100联合处理组&...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PP)微塑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浓度PP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产CH4和产酸效能的作用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了乙酸激酶(AK)和mcrA基因在不同PP微塑料作用下的丰度变化.结果表明,PP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产CH4和产酸效能具有促进影响,CH4和乙酸累计产量随PP微塑料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当PP微塑料投加量为0.2g/g VSS时,CH4和乙酸累计产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48.2%和15.2%,达227.1mL/g VSS和1291.2mg/L.相应地,mcrA基因丰度随之提高98.2%,表明PP微塑料对产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CH4效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京市室外细菌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基于培养法分析了2020年9月—2021年5月不同季节细菌气溶胶浓度及粒径的分布特征,探讨气象因素(温度和相对湿度)和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细菌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室外细菌气溶胶平均浓度为447.10 CFU/m3 (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形成单位),呈春季〔(648.55±537.24)CFU/m3〕>冬季〔(324.50±181.99)CFU/m3〕>秋季〔(319.59±305.07)CFU/m3〕的特征,不同季节细菌气溶胶浓度差异不显著. ②北京市室外约80%的细菌气溶胶直径大于2.1 μm,细菌气溶胶浓度在第2级(粒径为4.7~7.0 μm)显著降低,峰值粒径出现在第1级(粒径>7.0 μm). 粒径大于7.0 μm的细菌气溶胶在春季与秋季以及春季与冬季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均小于0.05). 可进入人体下呼吸道的细菌气溶胶(≤4.7 μm)比例近50%(冬季、秋季、春季占比分别为61.0%、58.9%、41.6%),冬季空气中可进入人体下呼吸道的细菌气溶胶比例最高. 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室外环境细菌气溶胶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M10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细菌气溶胶浓度受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研究显示,北京市室外环境中可进入人体下呼吸道的细菌气溶胶比例近50%,冬季细菌气溶胶暴露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SO4对55-65代松江鲈肾细胞系的毒性效应。采用MTT法测得CuSO4 24 h LC50为154.34 μmol/L。酶活力测定的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在CuSO4浓度为0~300 μ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在300 μmol/L时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在CuSO4浓度为100 μmol/L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CuSO4浓度的降低逐渐降低。微核率随CuSO4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高达14.33‰,彗星实验发现在半致死浓度条件下松江鲈肾细胞拖尾率为54.00%、迁移长度18.41±2.94 μm,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认为CuSO4会引起细胞氧化酶活性的改变以及细胞核DNA损伤。松江鲈肾细胞系可以作为Cu2+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农药污染土壤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改性传统芬顿试剂,研究化学氧化修复处理土壤中氯代有机物和苯系物的效果,探究EDTA-2Na、H2O2、FeSO4浓度和H2O2投加次数对土壤中苯、1,2-二氯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与Fe 2+物质的量比为1∶1的EDTA-2Na,苯的降解率提高了29.6个百分点,1,2-二氯苯的降解率提高了26.4个百分点;相同试验条件下,苯、1,2-二氯苯的降解率随着EDTA-2Na、H2O2、FeSO4浓度和H2O2投加次数的增加而上升,然后逐步趋于稳定;适宜工艺参数是H2O2浓度为3.0 mmol∕g,n(H2O2)∶n(FeSO4)∶n(EDTA-2Na)为10∶1∶1(n为物质的量),反应时间为2 h,H2O2分4次投加,此时苯的降解率最高达86.0%,1,2-二氯苯的降解率最高达8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