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企业生产中违章行为心理动因的探索,提出了违章的行为函数,并对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进行了逆向解读和分析,从而佐证了违章行为函数的合理性,指出了从行为者心理动因角度减少或者杜绝违章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1 违章行为研究的现实性在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所发生的大量事故中有70%以上是由于作业者违章引起的,研究违章行为的产生和制止,对于减少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有现实意义。2 提高安全意识是制止违章的有效途径人类从事生产的过程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违章也受意识支配。从意识角度看,违章行为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有意识违章指的是有目的、明知故犯的违章行为。有意识违章者的目的是有意获得价值的后果。这与目前市场经济下,工资、奖金与企业的效益或本人的产出挂钩有较大的关系。图快趋简和贪利忘理是颇为常见的两种…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安全黑名单等对违章行为态度、违章主观规范和违章知觉行为控制的重要影响,构建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炼化装置大检修违章安全管理模式,并通过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违章黑名单、全员安全积分劳动竞赛等具体应用实践,有效降低并避免实际违章行为,充分保障了装置大检修期间的现场安全。  相似文献   

4.
违章作业心理剖析湖南南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段述林不安全的心理因素产生不安全行为,往往导致违章作业。据统计,至少7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在安全管理中,针对不同的违章作业心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杜绝违章作业。减少伤亡事故有积极作用。诱发...  相似文献   

5.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意识的违章作业,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造成有意违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侥幸心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就这么违章一次,果真会发生事故?”;“这个隐患现在可能不会发生事故,以后再说吧”等。如:1989年3月7日,安徽某化工总厂有一班长在更换检修棚的石棉瓦时,因没系安全带踩断了石棉瓦,从5米高处坠落死亡。但自己是班长,又是班组安全员,道理都懂,还经常教育别人,却偏偏自己死在违章上。2.逆反心理:是当前安全生产的一大障碍。这种。心理状态往往是当某些职工因受到领导批评、扣奖或对分房等情…  相似文献   

7.
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是造成各类事故的主要祸根 ,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所谓习惯性违章 ,是一种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 ,为职工认可的、习以为常的、经常性的违反有关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和制度的行为和倾向。它包括习惯性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操作两种性质、两个层次的违章。一、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心态1.习以为常、麻痹侥幸心理。2 .技术不熟、盲目乐观心理。3 .怕麻烦心理。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冒险蛮干心理。5 .缺乏吸取历史教训心理 ,即健忘心理。还有逆反心理、从众心理、无知心理等。二、…  相似文献   

8.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在生产操作中沿袭不良传统做法,违反安全生产操作技术或操作规程的行为.这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不是在单个个体身上偶尔出现,而是在一个或多个个体身上经常出现的难以根除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炼厂职工心理因素与安全生产的联系,阐述了可能诱发事故的几种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不安全心理状态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0.
所谓习惯性违章 ,简单地说就是指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与一般性的违章不同之处在于 ,违章者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已经淡漠 ,习以为常 ,意识不到是违章行为 ,并且习惯性重复违章。习惯性违章引发事故的机率要远远高于偶然性违章。对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有时管理人员也认识模糊 ,重视不够 ,致使违章得不到及时的制止。甚至有的为了赶时间、抢进度 ,还习惯性违章指挥 ,情况就更加严重。这也就是习惯性违章危害性大于一般性违章的主要原因。分析开化硫酸厂以往所发生过的事故 ,大都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今年发生的两起事故 ,也与习惯性违章有…  相似文献   

11.
<正>习惯性违章是企业安全生产绊脚石,铲除习惯性违章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树立"从教育入手提高认识,靠制度规范约束行为"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大生产作业现场管理、监督力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要坚决整改,决不姑息迁就,培养职工"遵章守纪,有章必循"的良好工作习惯。1认识和辨别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它是长期逐渐养成的、经常发生的、违反规章制度或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影响机务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的因素和形成过程,减少违章行为的产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增加风险倾向、安全管理两个变量,构建了机务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关系模型,并以某航空公司机务部一线维修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章行为态度是影响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首要因素,其受到风险倾向和主观行为规范的影响;违章行为意向受到风险倾向、安全管理、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违章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违章行为。所构建的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关系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尽管安全生产法规严明 ,企业采取了种种措施 ,但“三违”现象仍未杜绝。为什么“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 ?其中除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外 ,还有不可忽视的职工心理因素 :1)麻痹心理。一些职工安全意识薄弱 ,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生产过程中疏忽大意 ,放松了安全警惕。如 :某厂一位空调工春节加班检修清扫风道 ,事先未检查安全托板是否放置牢固就往上爬 ,结果连人带板从4.2m高处坠落下来 ,造成大脑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2)侥幸心理。有的职工不尊重客观规律 ,单凭主观意识 ,企图偶然获得成功或免去不幸。如 :某厂…  相似文献   

15.
大众心理因素对环保理念的推广表现为人的心理与环保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生态学和环境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大众对环保心理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对环保意识的形成和整个社会环保理念的推广具有促进性作用。通过环保宣传和环保教育,在大众中培养自觉环保意识,大众通过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对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心理认知,自觉形成环保理念,形成环保的行动自觉。通过环境心理因素引导,培养大众的环保科学文化知识,让大众将环保关注点放在具体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上,并引导大众从身边生活的细节出发,做一位爱护环境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电网作业现场存在的违章行为,利用视频行为预测技术通过对作业过程中违章行为的智能识别来及时提醒违章人员,可以在线实时检测施工人员、车辆和物品设备,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有效控制违章行为,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预防,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 提高操作可靠性的必要性已有数据表明 ,在生产过程中 70 %~80 %的事故直接与作业者的违章有关。作业者的违章大多具有下列特征 :在发生违章瞬间 ,作业者并不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当发现过失时 ,并不明白为什么产生错误。这种无意识的违章行为实际上是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可靠性下降而造成的。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 ,作业者与机器组成一个系统。在一般情况下 ,这个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的稳定状态 ,一旦出现作业者或机器的可靠性下降 ,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会因此下降 ,导致事故发生。通过对关键岗位上的人员认真挑选 ,并且加强教育和训练 ,提高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代的员工安全行为受相关个体变量的影响并不一致,如何提高新生代员工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员工和传统老员工两个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生代员工和传统老员工安全行为受心理资本、安全动机和安全知识三个变量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安全行为受心理资本、安全动机和安全知识的影响均比传统老员工显著要大,且具有以下三个差异:①新老员工心理资本对安全遵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②新老员工安全动机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③新老员工安全知识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新生代员工安全行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6月1日,广州石化全面实施了《广州石化职工安全管理禁令》和《广州石化承包商安全管理禁令》,对不安全行为设置了“高压线”。职工办理作业许可证弄虚作假、作业监护过程擅自离岗、违章指挥等十种行为第一次将给予记过处分。  相似文献   

20.
从对二汽车桥厂历年来400多起工伤事故分析看,近80%的事故是由行为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导致违章违纪造成的。常见诱发事故的心理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思想上麻痹大意,心不在焉。主要表现为操作中缺乏正常的心理控制,工作时间串岗,与人交谈,一心两用,结果导致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伤害事故。修造车间一女工史某,在磨工件时,因和别人谈话忘了已把限位开关搬开,导致工作台一直向一侧移动,砂轮打在轴的始点上,工件抛出打在该女工胸部和头部,眼镜被卡环汀碎。这与因麻痹大意使工件失手、误动等造成事故同出一辙。第二,习惯性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