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一、“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设的一个环境情报组织,它的英文全名是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Potentially Toxic Chemicals,简称IRPTC。它是1976年成立的,总部设在日内瓦,目前已有92个国家参加。1979年由我国卫生部,国务院环办和外交部联合签署报告,经中央批准后我国正式参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受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委托,于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第二次有毒化学品登记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无锡第一次有毒化学品登记工作会议(1982年6月)以来有毒化学品情报交流和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堆肥分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堆肥不同阶段特点 ,通过接种和不接种堆肥实验 ,分别研究升温 -高温阶段和高温 -降温阶段动力学。从得到的动力学方程分析可知 :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 ,在升温 -高温阶段最大反应速率比对照组提高约 13 8.7 ;在高温 -降温阶段最大反应速率比对照组大 4.73 g/( h· kg) ,而半速系数 Km比对照组下降了 10 3 g/kg。说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使反应速率增大 ,而且使半速系数减小 ,使底物与酶反应更完全 ,有机物分解更迅速、更彻底 相似文献
6.
如何控制当今国际市场上近70,000种化学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已成为决策者们头痛之事.然而,国际社会对于控制这些化学品的扩散确也作了努力,特别是OECD和EEC的成员国,当然仍任重道远. 目前国际市场上有60,000至70,000种化学产品,并且平均每年仍有200到1,000种新化学品进入市场.化学品对人类健康或环境的长期影响的科学研究方法还远不完善.在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1、工业化学品、人体健康与环境 近几十年来,化学品在人类各种活动中的应用得到了巨大发展.毫无疑问,化学品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好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也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而且,若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对化学品的使用加以严格控制,其严性还会与日俱增.过去之所以没有采取适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各国对制订环境法令和关于美学的不同意见,需要深入地了解环境中化学品的影响,从而可预测化学品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对环境危险性进行决策的理论和工具,并对大量危险性物质的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确定主要污染物的系统方法。该书有助于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9.
化学品安全评价也叫化学品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们虽然从术语学角度上来说有所差异,含义不尽相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一种化学品从生产、运输、消费、乃至最终进入环境的整个过程中,甚至在进入环境之后,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及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6)
欧盟 (EU)计划即将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CDC) ,旨在具体地协调欧盟 15个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对传播性疾病的反应 ,采用有效的机制对付如非典肺炎 (SARS)和西尼罗河病毒等传播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欧洲委员会 (EC)支持上述计划 ,目前正待欧洲议会批准。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个实体 ,计划要求有 10 0多人员 ,2 0 0 5年经费预算约 640万美元 ,至 2 0 0 7年将增加到 3 10 0万美元 ,该中心不计划招聘大批疾病专家 ,但能在急需时迅速将其召集起来。 ECDC与美国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相比 ,规模显得较小些 ,CDC拥有 850 0名… 相似文献
11.
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销毁有毒化学品时最重要的是确保人员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其销毁活动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与环保规定。介绍了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的安全与环境设计标准、控制工艺废弃物,尤其是有毒废气的具体做法,以及销毁设施内部、作业区附近的环境监测方案。这些环境保护措施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日,环境保护部在北京召开了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视频工作会议,部署全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强调,坚决遏制突发化学品污染事件高发势头,进一步完善化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总参防化研究院合作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国家有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已于1990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计算站VAX-11/785计算机上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该专题是“国家环境信息系统”课题的一个独立专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通过对无锡市化工行业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无锡市的化工企业的分布、结构和风险特征,提出了对化学品环境风险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引 言 外原化学品(无论是医药还是环境化学品)能引起先天性缺陷的情况,直到1958年的酞胺哌啶酮[学名:2-(2,6-二氧代-3-哌啶基)-I H-异吲哚-1,3(2 H)-二酮]事件发生以后才逐步得到普遍认识。然而,化学品在其它形式的生殖障碍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