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当前,用人单位都在认真学习理解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该法对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提出了更加严格而具体的要求。那么用人单位应如何适应新的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用人单位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了《劳动合同法》。由于现行《劳动法》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进而无法实现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组织在总体上进行劳动关系的协调。而《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尤其是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对于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职业劳动行为所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为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其效力与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当事人的利益得失,也关乎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都应对此表明妥切的立法态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直接配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重要法律,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和向全民征集意见,在制定过程中争论非常激烈。了解其中对若干问题的争论和立法选择,有助于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下半年我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劳动合同法》作了原则性的解读。为了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理解、执行《劳动合同法》,本刊邀请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人力资源与咨询部法务中心以专题形式就如何执行《劳动合同法》作进一步的解读。第一个专题是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中的相关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生效前订立、生效后继续履行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是否有效?《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该如何理解?本期“以案论法”即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所谓除名.依据国务院1982年4月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8条的规定.是指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对该职工有权予以除名。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是指依据《劳动法》第25条“劳动者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实施后以及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都没有相关规定废止《条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科学》2012,(1):48-50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提前30日究竟是什么性质?是否必须等待30日期满,用人单位才能做出解除、终止的实际行为;或者应当询问劳动者拟何时离职后再做出处理?还是期间用人单位可以随时做出解除、终止的实际行为,即同意劳动者随时离职?本期"以案论法"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9,(11):43-45
《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的规定与《劳动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实践中,有一部分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于相关法条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困惑。本次圆桌谈话将主要围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对于经济补偿金计算的不同规定,详细阐述两者的适用关系,以期为企业在计算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开始于双方劳动关系的建立,结束于劳动关系的终结。《劳动合同法》在多个方面对劳动关系建立中,以及相应的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协商确定进行了调整或明确。这些变化将直接对用人单位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多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我国司法实务界并不承认多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多将兼职等一重劳动关系之外的雇用关系按照民事关系看待。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从法律上肯定了劳动关系的多重性。该法第三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对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同时,为了配合《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充分保障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规范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行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又对经济补偿的计发标准作了进一步明确。本文依据上述规定.针对实务中需要明确的计算经济补偿的几个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经济补偿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年飞雪至。进入12月,忙碌的2007已屈指可数,憧憬的2008也已触手可及。盘点得失,计划未来。时届寒冬,职场上下可谓热气腾腾,踌躇满志。 岁末年初,正值辞旧迎新之际,对于用人单位和广大的劳动者来说,2007年的岁末注定是难忘的。因为数十天后,即2008年1月1日起,对数百万用人单位和数亿劳动者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将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10,(10):6-16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期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各地也陆续以各种方式制定了配套实施办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稳妥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动关系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劳动合同法》实施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在贯彻中解决以及如何解决?本期“关注”邀请实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上期,我们讨论了《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和相关权利义务适用中有关时间效力,以及空间效力中的地域覆盖、用人单位的认定等问题。本期我们继续讨论空间效力中劳动者的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劳动权利义务的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工作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一直是困扰劳动保障部门的一个工作难点,因此问题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处理过程当中也因为缺乏书面劳动合同的约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劳动关系短期化、劳动者举证障碍、用人单位恶意缠讼、执行障碍等问题尤其突出.近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再次明确劳动合同为要式合同,强化了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修改《《劳动法》》的呼声很高,但作为一部法律整体上修改有其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首先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一般来说,行政法规和一般法律作为我国法律的两种表现形式,存在着位阶上的差别,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若《劳动合同法》由国务院制定作为一部较低效力行政法规,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将成为由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部较高效力的法律。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可以并且应该在内容上对不符合现实的法律制度进行纠正和突破,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制,弥补《劳动法》的不足。但这次《劳动合同法》只是在原来的框架内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是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时常处于分离状态。为此,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识别,以利于对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从立法原意来看,立法对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员工规定的条件是比较宽松的。然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却因此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败诉风险。究其原因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0.
企业员工从被招收录用、签订劳动合同起,到整个生产、工作全过程,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中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法定的权利?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