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根据我国再生纸厂污水处理中曝气的要求,对几种曝气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适宜再生纸厂污水处理曝气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气量及曝气密度是曝气系统重要的运行参数,在中试条件下,以充氧能力和氧利用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橡胶膜及刚玉微孔曝气器在不同通气量及曝气密度下充氧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膜微孔曝气器的充氧能力随通气量及曝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随通气量及曝气密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刚玉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随曝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随通气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曝气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橡胶膜微孔曝气器氧利用率最大时,其最佳通气量为3.0 m3/h时,最佳曝气密度为4.5%~5.5%,刚玉微孔曝气器最佳曝气密度为11%~15%。 相似文献
4.
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污水中广泛存在,并对曝气氧传质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SDBS的浓度在0~5.74×10-5mol·L-1之间变化时,氧总转移系数(KLa)和水质修正系数(α)先减小后增大,在浓度为1.43×10-5 mol· L-1左右时最低.对于同一SDBS浓度,通气量越大,α值越大,说明大气量可以部分抵消表面活性剂对传质的不利影响.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CsDBs< 1.43×10-5 mol· L-1)时,表面张力迅速下降,抑制传质作用占主导,此时KLα减小;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由于气含率增大所带来的促进传质作用逐渐占主导,此时KLa增大.最终建立KLα和表面张力(γ∞)、气含率(b)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方程为:KLα =0.00024γ∞+0.094 b+0.044. 相似文献
6.
曝气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曝气技术存在能耗高、治理效果不佳等缺点,微纳米曝气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曝气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逐步得到推广。文章通过对比微纳米曝气与传统鼓风曝气对黑臭水体、污染河道水体的治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能耗条件下,微纳米曝气在污染水体DO提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方面,相对于传统鼓风曝气均表现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曝气充氧条件下受污染河道的水质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曝气充氧技术是修复受污染河道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曝气充氧方法治理修复受污染的上海市新港河道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受污染河道的水质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参数的识别求解方法,并以实测值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38%,其中相对误差低于20%的占83.3%;生化需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16%,其中相对误差低于20%的占91.7%;氨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15%,其中相对误差低于20%的占91.7%,除个别点的相对误差较大以外,其余均在20%以内.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在曝气充氧条件下新港河道水质的实际状况;同时,应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曝气量、流速和底泥悬浮、温度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为曝气充氧修复受污染河道的工程设计及运行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8.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曝气量在线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曝气控制是生物脱氮工艺重要的控制变最,它决定着整个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费用.应用Benchmark-BSM1平台模型对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几种典型的曝气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馈-反馈曝气量控制最优,其次为反馈控制、恒DO控制和恒曝气量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和恒DO控制相比较,出水氨氮浓度大约降低24%,最大出水氨氮浓度降低18%,曝气能耗降低9%,获得了曝气量最优控制方法以及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应采用的曝气控制策略,为了实现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硝化反应的最优控制,应同时控制曝气量和好氧区体积. 相似文献
9.
采用SBR反应器在间歇曝气模式下对搁置2个月的短程硝化污泥进行恢复,控制曝气量分别为120、100、80和60L·h-1,在温度为25℃、交替好氧/缺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条件下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进水氨氮浓度为50~80 mg·L~(-1),出水氨氮浓度分别在第12、18、21和21周期之后稳定在5 mg·L~(-1)以下,氨氮去除率均高达95.00%左右;第30、35、38和42周期时,亚硝氮积累浓度分别达到20.83、22.81、21.50和20.73 mg·L~(-1),硝氮出水浓度均低于0.5 mg·L~(-1),亚硝积累率均高于99%,氨氧化菌(AOB)活性最终均稳定在100.00%左右,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逐渐被抑制,4种曝气量下均成功实现了短程硝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体黑臭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水污染问题,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曝气技术在提高黑臭水体自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刻理解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水质的提升效果及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综述了曝气对黑臭水体复氧效率以及对黑臭水体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曝气技术的复氧效率不同,纯氧曝气复氧效率最高,达70%.②单独曝气能有效地去除黑臭水体中的污染物,NH4+-N、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2%~45.6%、19.5%~84.8%和56.4%~88.2%,同等条件下,曝气与其他技术结合使得污染物去除率显著增加,综合治理后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在46.8%~98.7%之间,底泥曝气下污染物的去除率比水曝气下污染物的去除率高20%以上.③曝气深度、曝气时间和曝气强度都影响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但对其影响程度不同,且都存在各自的边界条件;另外,曝气强度影响细菌的优势类群,曝气增加了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及组成.目前仍存在不同曝气技术的复氧效率、曝气边界条件优化、曝气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曝气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等方面研究不足的问题,建议未来我国曝气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①加强不同曝气技术复氧效率的研究;②加强曝气对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③加强曝气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④加强曝气对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河道曝气提升河流水质的WASP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曝气充氧是修复受污染河道的重要技术,数学模型是预测、评估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应用WASP水质模型评价不同时段河道曝气对河流水质的提升作用.初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WASP水质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为水污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曝气条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曝气能够有效降低河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浓度,改善水质;随着曝气河段内溶解氧(DO)水平的提升,水质虽不断改善,但改善幅度逐渐减小;全年不同月份曝气效果差异显著,5~9月曝气效果较好.结合经济投入和环境效益,最终确定夏季提升DO水平达到4 mg·L-1为河道曝气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水体曝气与生物膜联合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景观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生境条件,将水体曝气与生物膜复合净化技术应用于北京某疗养院5 000 m2景观水体,研究该技术提高水体透明度和降低水体中营养盐的效果,曝气方式采用新型的推流型射流曝气机,生物膜载体采用弹性生物膜填料.研究显示,该技术能使水体透明度从25 cm提高到了120 cm;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4 -N)、硝氮(NO3--N)、总磷(TP)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2.4%、86.6%、90%和73.3%;水体底部溶解氧(DO)含量由4.3 mg/L增加到7 mg/L左右.环境水体透明度的提高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表明水体曝气与生物膜复合净化技术是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生境改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干湿交替方法,用5层倾斜土槽装置填充蜂窝煤渣和砂壤土等附着材料,探讨3种不同挡水板高度(90 mm、60 mm和30 mm)处理对模拟生活污水污染指标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对污水中BOD5、COD、TP的去除率均在87%~95%以上、TN的去除率在69%~80%之间,对COD、TP平均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BOD5和TN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去除率的顺序为:去除率90 mm≈去除率60 mm>去除率30 mm。本试验条件下采用60 mm为最适合水板高度,以满足装置一定污水流量的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14.
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三峡库区江段主要有机污染水质指标BOD5为例,通过经验分析与计算,深入研究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BOD5生化降解系数K1的影响,并建立了与水流条件相关的经验关系式.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单位时间内BOD5降解速率K1将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丁酯模拟废水,考察了曝气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减小,反应器内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显著,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氧(DO)浓度下降,对废水特征污染物丙烯酸和对甲基苯磺酸的降解产生显著影响。当ORP为-272~-106 mV,DO浓度为0.36~0.93 mg/L时,丙烯酸平均去除率在97%以上。当ORP为-245 mV以下时,丙烯酸中间降解产物乙酸和丙酸在出水中的浓度显著升高,由ORP为-128~-106 mV时的乙酸9.42 mg/L,丙酸未检出,增加到ORP为-272~-245 mV时的乙酸65.3 mg/L,丙酸296.0 mg/L。当ORP为-128~-106 mV,DO浓度为0.70~0.93 mg/L时,对甲基苯磺酸平均去除率达87%,当ORP降至-179 mV以下,DO浓度降至0.53 mg/L以下时,对甲基苯磺酸去除率降为20%~24%。当ORP从-128~-106 mV降至-272~-245 mV时,废水溶解性有机碳(DOC)平均去除率由89.9%降至46.1%。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以美人蕉生态浮床为研究对象,将曝气时间设置为0(对照)、4、8、12 h/d,曝气量均为2.4 m3/(m2·d),研究曝气时间对植物生态浮床去除水体中营养盐的影响,在培养的0、3、5、7、18、28 d对美人蕉株高进行测量,同时监测水体中ρ(DO)、ρ(TN)、ρ(TP)、ρ(CODCr)、ρ(NH3-N)、ρ(NO3--N),试验结束后对美人蕉根际细菌总数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曝气4和8 h/d情况下ρ(DO)及TN、TP、NH3-N、NO3--N去除率均差异显著;②曝气4 h/d下美人蕉长势最好,并且在试验的第28天美人蕉株高达109 cm;③曝气4 h/d下ρ(DO)最高,并且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好,试验至第28天,ρ(DO)为11.29 mg/L,TN、TP、CODCr、NH3-N、NO3--N去除率分别为75.10%、69.32%、65.75%、73.29%、78.79%;④试验至第28天,曝气4 h/d情况下美人蕉根际细菌总数达1.01×106 mL-1,显著高于曝气0、8和12 h/d下的细菌总数(分别为4.12×105、9.07×105、7.77×105 mL-1). 研究显示,该试验条件下,曝气4 h/d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