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静  王学军  胡俊栋  陶澍 《环境科学》2006,27(1):154-159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80)、曲拉通100(Trition 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白腐真菌降解水溶液和土水系统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PAHs的赋存状态以及体系pH值、温度等均影响着PAHs的降解.在水溶液中(无土),加入4种表面活性剂均降低溶液中PAHs的降解.在土水系统中,Trition X-100和SDS抑制PAHs降解,而Tween80和LAS对PAHs的影响则受到浓度的影响.低浓度Tween80和LAS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但适当浓度的Tween80和LAS促进PAHs降解,并且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过高浓度的Tween80和LAS没有表现出对PAHs降解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LAS在滇池典型入湖河口缺氧水体中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滇池典型入湖河口(海河口)缺氧水体中的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探讨了温度、pH值、LAS的初始浓度、添加营养盐(NH4Cl或NaH2PO4)以及曝气等因素对LAS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口水体中的不同条件下,试验26 d后LAS的生物降解率都达95%以上,且降解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温度、LAS的初始浓度、添加营养盐以及曝气均对LA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当水温从10℃增至25℃时,其降解速率P从0.21 d-1增至0.90 d-1;在连续曝气时,LAS的降解速率也由缺氧状态的0.72 d-1提高至1.97 d-1;LAS的初始浓度增大,其降解速率减小;添加NaH2,PO4能明显地促进LAS的降解,但是NH4Cl对其降解产生抑制;不同pH值(7.05-9.44)对其降解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底泥吸附和污水有机物降解实验 ,研究了高COD浓度污水与洁净底泥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洁净底泥对高COD浓度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 ,且在起始段此作用较明显 ,但在后期的作用就下降很多。底泥固相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水相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率 ;但对于不同来源的污水 ,并非按照同一比例增加 ,污水性质显著影响底泥的有机污染物吸附量。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由于其作用缓慢 ,在开始的阶段 ,对水相有机污染物的减少远没有底泥吸附所起的作用大 ;但在后期其累计的作用将明显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污染水体底泥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底泥中主要的污染物有重金属、营养元素、难降解有机物.目前底泥的治理方法有原位修复和异位处置,原位修复主要有掩蔽技术、淋洗技术;异位处置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法、干式热处理;生物修复技术是既可用于原位修复又可用于异位处置的一种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且没有二次污染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降解洗涤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微生物生态学和生理学等多角度地介绍了微生物群落对LAS这种非生物源物质的生态适应,以及筛选蒲株降解LAS的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细菌的降解能力,取决于降解性质粒的存在。筛选菌株以LAS为唯一碳源生长,可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LAS。用海藻酸钠固定化的筛选菌株PLesiomonas sp.90-1,还可高效降解100ppm的LAS废水,去除率在90%以上,实现了高浓度LAS废水的好氧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纳污泡底泥中污染物的监测研究,探讨了纳污泡底泥中污染物的富集及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制剂修复黑臭河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对江门市某河涌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向底泥投加IBC能增加底泥中有益微生物量,优化底泥微生物群落,使河涌底泥中有机质逐渐降解;同时能抑制硫酸盐还原菌(SRB)繁殖,降低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试验进行4个月后,底泥有机质去除率达到54.7%63.7%,底泥中SRB数量减少了92.8%63.7%,底泥中SRB数量减少了92.8%94.5%,底泥硫化物含量降低了81.9%94.5%,底泥硫化物含量降低了81.9%87.5%,河涌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向上覆水体投加IBC,在IBC中微生物和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快速降解,上覆水体的COD和氨氮浓度逐渐下降,试验进行4个月时,去除率分别达到20.0%87.5%,河涌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向上覆水体投加IBC,在IBC中微生物和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快速降解,上覆水体的COD和氨氮浓度逐渐下降,试验进行4个月时,去除率分别达到20.0%35.2%和32.9%35.2%和32.9%44.1%,提高了河涌的生物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8.
底泥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与原位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底泥是多环芳烃(PAHs)重要的环境载体之一,PAHs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各种水体,经过复杂的过程沉积富集于水体底泥中。PAH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有多种途径,其中微生物降解是去除环境中PAHs的最主要途径。PAHs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或通过共代谢而被降解。影响微生物降解PAHs的因素有: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温度、pH值、供氧条件、营养条件以及其它的环境因素。受PAHs污染底泥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通过导入高效微生物,提供电子受体、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等来降解底泥中的PAHs。该技术被认为是去除底泥中PAHs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但还存在着多方面的缺点而使其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从高分子量的PAHs的降解机理、生物降解过程中基因调控机制、环境因子与微生物降解PAHs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受PAHs污染底泥的微生物原位修复过程的监测、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深圳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和二沉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2株通过共代谢机制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细菌L-2和L-15。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细菌L-2和L-15分别为Klebsiella sp.和Enterobacter sp.。研究表明:L-2和L-15以LAS作为唯一碳源时,对其降解率仅有1.1%和5.9%。当添加葡萄糖作生长基质,L-2在温度30℃,p H=7.5,m(葡萄糖)∶m(LAS)为20∶1的条件下,对50 mg/L的LAS的降解率可达94.2%;L-15在温度30℃,p H=7.5,m(葡萄糖)∶m(LAS)为16∶1的条件下,对50 mg/L的LAS的降解率可达92.2%。试验结果说明,筛选得到的2株细菌在共代谢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废水中LAS降解。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荆(LA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讨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滇池烷基苯磺酸钠的分布,降解及对鲤鱼的危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滇池水中LAS含量为0.018~0.029mg/l,局部水域达0.2~0.7mg/l;ABS强烈地吸附在底质中,以湖体呈曲线分布,平均含量高达0.43mg/kg,16h内LAS动态降解率比静态降解率高2.2倍,不同浓度的LAS对滇池鲤鱼的结果表明,5~35mg/l浓度水中,溶解氧下降,pH值升高,产生急性危害效应,半致死浓度48TL50为3.0mg/l,完全浓度为0.3mg/l。当LAS含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淋洗效果,土柱分为2层,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1cm ),下层为清洁土壤(9cm).实验结果表明,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低环PAHs的穿透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4环以上PAHs相对淋溶率较低,低于10%.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穿透曲线相比,PAHs的淋溶均有滞后现象,而且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淋溶滞后现象越加明显.分析人工污染土柱中PAHs的相对淋溶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洗车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N—ACF)去除水中LAS的效果,考察了PAN—ACF的用量、时间、温度以及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模拟废水和实际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废水中LAS浓度为10mg/L时,在处理最佳时间为5min、最佳用量为0.5g/L、常温弱酸性的条件下,LAS的去除率能达到92%以上。此外PAN—ACF对废水中的CODcr及NH3-N也能有效地去除,用NaOH溶液再生后对LAS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探讨了SBR系统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及曝气时间、进水pH值、沉降时间、闲置时间、泥水比等因素对废水中LAS去除率的影响,并在单条件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当废水中LAS含量为100mg/L时,曝气时间为4.5h,沉降时间为4h,闲置时间为5h,进水pH=7,进水为4h,其对废水中LAS去除率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锰双金属复合催化剂(MnFe2O4),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氧化降解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成功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MnFe2O4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投加量以及初始pH值等各种因素条件对LAS的降解效率以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nFe2O4活化PMS降解LAS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R2>0.9).在LAS初始浓度为80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0g/L,PMS的浓度为2.5mmol/L,初始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30min的情况下,LAS降解效率达到94.1%,此时LAS的降解速率常数达到0.192min-1.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了MnFe2O4/PMS体系中起主要氧化降解作用的活性自由基为SO4-·.通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Fe和Mn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提高了MnFe2O4对PMS的活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向进水中投加不同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研究了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对高浓度LAS的去除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LAS投加量分别为15、25、35mg/L时,系统对LA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73%、95.16%、91.49%,生物降解对LAS及COD的去除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MBR反应器和MBR反应器处理洗涤废水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生物膜MBR反应器和MBR反应器处理洗涤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对COD、LAS及氨氮的去除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MBR反应器相比,生物膜MBR反应器的运行条件要好。生物膜MBR反应器的运行条件:水力停留时间(HRT)4~4.5h,气水比351∶,而MBR反应器的运行条件:水力停留时间(HRT)9~10h,气水比451∶。通过两个反应器抗冲击负荷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相同的条件下,就膜生物反应器的上清液而言,生物膜MBR反应器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海绵铁对洗浴废水中阴离子洗涤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的处理。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铁锰比为6∶1、反应时间为60min时,海绵铁对洗浴废水中LAS的处理效率可达83%以上。动态实验结果表明,LAS含量为4.3mg/L的洗浴废水,以4L/h的流量经海绵铁柱处理后,LAS去除率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9.
LAS和AE对水生植物损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对水生植物水绵、水浮莲的损伤作用.观察发现,在LAS处理液中,水绵细胞壁外层被溶解而消失,载色体的规则螺旋缠绕结构被打乱,集结成团.细胞膜与细胞壁部分分离.水浮莲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膜部分解体,细胞质中有许多空腔,液泡增大,叶绿体变形;在AE处理液中,水绵细胞壁外层被溶解,细胞膜消失,载色体和造粉核解体,分散于整个由细胞壁内层构成的空腔中.水浮莲细胞膜部分解体,染色质浓缩,核膜逐渐解体,叶绿体和线粒体解体,液泡消失,被细胞质充填.可以推断:LAS和AE对水生植物损伤的机理不同,AE以溶解为主,LAS则除溶解外,所带电荷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