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宁  高乃云  徐斌 《四川环境》2007,26(4):119-122,12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除氟技术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沉淀、吸附和膜分离三种处理工艺的热点研究——电凝法、载镧改性吸附法和唐南透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动态,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开发高效、低成本、易操作和安全的饮用水新型除氟技术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遍布世界各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地方病。自然界中的氟主要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我国生活饮用水规定水中氟含量在0.5—1,0毫克/升。然而在阿克苏、石河子、奎屯的一些地区,地下水氟含量在1.2—13毫克/升,个别地区地下水氟含量高达23毫克/升。因此,对含氟水进行净化处理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电凝聚除氟原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氟斑牙患病率致病的主导因素,以及饮用水中化学成份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探讨饮用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梳理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问题,认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问题的长效机制.文章在总结各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对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权利义务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实施及考核机制进行了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我国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已成为当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标准的技术基础性作用,通过阐述我国目前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现状,并与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构建科学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体系,确保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可靠性数学理论中的威布尔分布,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单、三相耐氟电机的平均试验寿命及其置信区间,初步了解了我国耐氟电机绝缘试验寿命水平;探讨了耐氟试验合格标准的制订方法;提出了合格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饮水氟中毒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主要由饮用水含超量氟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各大洲都有分布,涉及的国家及地区较多。在我国,该病的分布很广,受害人数也比较多,其中有的省区病害相当严重,对人民身体健康的损害和对生产力的破坏是很大的。本文从饮用水中氟的来源、存在状态及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说明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害程度与饮用水中氟的含量高低有直接关系,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几项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最后就做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闫志超  苑宏英  员建  孙力平 《四川环境》2009,28(5):75-78,90
饮用水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本文简要介绍常规消毒技术去除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常规消毒剂仍然是现代饮用水处理工艺使用的主要消毒剂;近些年来,对常规消毒剂联合消毒的协同作用和联合消毒剂的概念提出了探讨,认为联合消毒荆是今后饮用水去除病原微生物的发展趋势;膜技术这种物理消毒技术,由于其高效性而得到广泛关注,膜消毒去除病原微生物也成为当今消毒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6年2月、5月、8月和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对东坡区1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除1个水库为中营养状态外,其余9个水库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各水库枯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全年同比最低。10个水库的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超标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N,主要污染来源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27日,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饮用水处石效卷处长在学院组织的专题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中国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报告。石处长是环境保护部水环境保护专家,长期从事水环境管理工作,参与国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负责指导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并监督实施,承担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全国水环境保护形势分析工作,对我国的饮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有总体的把握和研究。报告会上,石效卷处长对中国饮用水安全面临的形势、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作了深入介绍。学报编辑部根据录音将讲话进行了整理,经石处长本人审阅和修改,本刊予以刊出,以供读者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1.
对湛江市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的进行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法对选取的9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6年南渡河、鉴江2个水源地年均水质均不达标,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项目均为粪大肠菌群;其余7个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Ⅲ类标准,其中雷州青年运河水质最好,为Ⅱ类;各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分析了该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管理政策和应急预案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验针对存在的氟污染饮用水问题,将天然沸石用NaOH和Al2(SO4)3溶液改性制成除氟材料.静态试验研究表明:改性沸石除氟吸附反应快,其最佳pH值范围为5~9,而且对氟离子具有较好的离子选择性能.通过动态试验研究发现,降低进水流量和原水浓度可以增大滤层的吸附容量.两种再生方式对比试验表明:用Al2(SO4)3溶液再生效果优于用NaOH和Al2(SO4)3溶液联合再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18年度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研究,并使用R3.5.1统计软件的"vegan"程序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对新的综合指标和水质指标月变化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76.05%;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酸盐、砷和硫酸盐;季节和天气状况是影响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核与辐射安全和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面掌握山东省威海、烟台地区饮用水辐射卫生安全情况,对两市16县(市、区)饮用水进行了总放射性水平分析。经实验分析两市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水平均在国家规定标准限值以内,通过数据收集,为两市饮用水辐射卫生应急监测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资讯     
《绿叶》2007,(7)
数字106项从7月开始,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新标准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新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国外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差别比较,结合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发展趋势的探讨;表明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更具先进性,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其可操作性更强,又与我国国情贴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广安市(渠江段)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对2016~2021年广安市(渠江段)其中一个饮用水水源地中6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污染物来源,并提出水源地环境整治措施。结果表明:2016~2021年水源地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pH值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浓度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冬季的特征。水体中氨氮和总磷聚为一类,可能主要来源于水源地两岸农田施用的农药和化肥,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硝酸盐氮聚为一类,可能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也是这5个水质指标的重要来源。因此,应加强广安市(渠江段)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治理,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质差已构成威胁12亿人口生存的一大尖锐问题据“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结果证实:饮用水水质差已构成威胁12亿人口生存的一大尖锐问题。该调查历时5年,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参加调查的环保专家认为:肿瘤病、慢性病人数增加,与饮用水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水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部门间在饮用水水源地确定和保护区划分方面缺少有效衔接。水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导致了水源管理效果不佳,水源地是否纳入保护区缺少准确定义等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认为水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监管,饮用水水源地按照属地制定水源地名录,环保部门按照名录、技术材料和技术参数组织划分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一、氟化物的毒害作用氟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这就造成了在那些大量加工含氟原料的生产环境中氟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按对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氟化物(氟化氢、氢氟酸、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它金属的氟化物、氟硅酸等)属于作用于各种酶(如烯醇化酶、胆碱酯酶、三磷酸腺戒酶等)的原生质毒。有人认为:当磷存在时,氟能跟生物体中所含的镁、锰、铁、镍及其它生物重要元素生成复合物。这就破坏了中间代谢、特别是碳水代谢。氟能淀积钙,这就导致了钙磷置换的破坏。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