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水电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21%。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水电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水库移民、生态环境等难题。在对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型水电是否属于可再生能源、水库移民及库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对水电项目进行了政策分析,认为国家在政策上应大力鼓励支持开发水电,同时要加强严格监管,使其担负起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提出了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川西地区水能资源优势、开发障碍及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川西地区包括甘改,阿坝,凉山,雅安,攀枝花,乐山和眉山七个州市。金沙江水电基地,雅砻江水电基地和大渡河水是基地集中分布该区域,是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富集区的核心。从水系和行政区方面分析该地区水能资源分布状况,国际国内比较优势,开发利用水平,管理体制,丰枯矛盾和资金短缺等。最后提出以溪落渡,向家坝,瀑布沟和独松电站为主的开发重点;华东,西北市场开发为主的市场开拓战略方向;四川电网与华东,西北电网的联网建设,以电代柴保生态的战略;规范集资办电的投融资制度,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制方向和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是我国水能、煤炭、铝、磷资源富集区,具有储量大、质量好、分布相对集中、组合配置好等特点。目前该流域及其邻近省区电力紧缺,煤炭供应不足;铝、磷等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线产品。乌江流域经过多年建设,具备了综合开发、加工的基础。乌江流域具有建设电力—冶金—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其开发在战略上应分两步走,前期重点加速水电梯级建设,扩大煤炭、磷矿、铝土矿等主要资源的开采规模,原煤、精选磷矿以外运为主;后期建设重点是在进一步开发水电梯级和扩大资源开发规模的同时,兴建火电厂,形成水火互济强大电力基地,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重钙、黄磷等铝、磷综合性加工工业,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原矿初加工、深加工的冶金、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   

4.
开发和建设西南能源基地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基地,水能蕴藏可开发年发电量1.03万亿kw·h,占全国的54%,煤炭保有储量770亿t左右,占全国的10%。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一起,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两个格局。但是西南能源基地的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很低,按发电量计算,仅占水电可开发总量的1.3%。目前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和建设西南能源基地,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紫石乡背靠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红灵山景区,环境优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以雅安天全县锅浪硗水电站为例研究认为:锅浪硗水电开发将会造成紫石乡乡村旅游-农家乐消失,乡村旅游环境恶化,乡村旅游吸引力下降,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发生重大改变等不利影响。研究结合紫石乡村旅游发展管治现状与水电开发存在的影响建立"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相结合的管治组织体系,针对水电开发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管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特点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流域的水电开发类型与空间格局,可为水库群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优化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水电开发率、水电开发密度和水电开发强度3个指标对流域水电开发程度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水电站类型以高水头低闸坝的引水式小水电为主,高坝大库相对较少。梯级水电开发已拓展至岷江三级支流,汶川—都江堰河段是干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段,杂谷脑河是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一级支流流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电开发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大于国内主要河流。农村小水电占水电站总数的82%,梯级农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是将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江产业经济带西延拓展区刍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庆-攀枝花市间的长江与金沙江通道地带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组合配置优势突出,产业带建设意义重大。该区段产业带建设宜采取:加强以能源和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水能和矿产资源,发展水电能源、原材料和化工工业为先导,加速发展先进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拓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时空布置实施“点-轴式”布局,依托中心城市,从东西两极的重庆和攀枝花市相向分层次逐段推进的发展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控制流域水电过度开发、核定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是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该研究将环境约束范式下的水资源约束作为水资源要素纳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效率评价体系,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经济效率与综合效率的门槛效应,进而基于效率拐点核定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以此构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核定的效率支撑范式。该研究选择国内22条主要的水电开发流域作为案例区,共纳入331座大中型水电站,研究发现:(1)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经济效率与综合效率均随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其经济效率演变幅度大于综合效率。(2)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经济效率具有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其经济效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效率拐点所对应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为27.15%,该阈值明显高于环境约束范式下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3)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综合效率也具有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其综合效率呈“U”型变化趋势,效率拐点所对应的流域水电开发规模阈值为44.45%,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超过该阈值后,更...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水电站建设的高峰期,水电开发造成的各种问题也就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这些问题是综合、复杂、多变的,因此,动态、综合地剖析这些问题会更有助于实现对水电开发以及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以岷江上游为例,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为主线,对水电站的建设之前、建设之中和建设之后3个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水电站建设使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的量、形式以及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移,而且水电巨大经济效益的产生是以部分“廉价”享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降低或丧失以及由此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代价的。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企业、科研工作者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水电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电资源具有可再生、廉价、无污染等优点,环境效益非常明显,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四川省水电资源优势明显:水电资源总量丰富,位居全国前列,开发潜力很大;适宜筑坝建库,径流调节性能好;淹没损失较小,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一半多;可建设的水电站大中小齐全,且以大型水电站为主;水电资源的市场需求大。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省内外电力需求,同时充分发挥水电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四川省要加快对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主要河流水电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省内电网改造进度,积极推进省际电网联网,特别是和华东、华中电网的联网进程;大力开拓四川电力市场,发展高耗能产业;加大受电地区对四川省水电资源开发的帮扶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丁和张维迎对“公共地悲剧”的论述,是以参与耗用公共资源的人数不变为假定的。但是,有些资源即使在长期中也无法改变其公共资源的属性,这使得耗用这类资源的人数在长期中会发生变化。只要有超额利润,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耗用该资源;反之,则会有人退出。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探讨了长期中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下,人们耗用这种无进入壁垒公共资源的均衡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集体理性可以使该资源的耗用速度减慢,但是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而个体理性下资源的消耗速度更快,但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福利的效果。进一步认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制度只能是权宜之计,技术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候资源是旅游事业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分析和评价了庐山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庐山具有适宜的气温,适中的湿度,丰沛的降水,类型多样的气象景观,并且还有较长的适宜旅游期等资源优势。据此提出了开发四季旅游和度假旅游,建设世界别墅公园和大自然花园的构想,以期能充分发挥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使风景区保护与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相协调,同时又利于实现风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湘西洛塔岩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特点,在调查、分析洛塔自然条件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实施了13处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通过系统总结洛塔地区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与方法及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岩溶水小流域为单元对岩溶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①地下河堵洞引水开发利用模式;②地下河出口及岩溶大泉引水开发利用模式;③凿引水隧洞拦截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④地表地下联合水库开发利用模式;⑤表层岩溶泉开发利用模式。通过对失败工程的案例分析,认为在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查清工程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经济技术支持的可行性,然后采取相适应的开采方式与方法。岩溶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的提出,为在湘西实施“水源〖DK1〗·土地〖DK1〗·生态”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前期湖南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我国中部农业精华地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导向和原有基础等多重影响,形成了传统农业发达而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经济。21世纪前期,为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质量的提升,追赶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湖南提出了工业化带动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现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在科技发展、资源结构和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大的差异,湖南的工业化必须在对原有传统工业化战略有所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战略的基本点表现为:(1)将优势传统农业产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2)打破城乡户籍隔离体制,依托城镇化的率先突破,带动工业化发展;(3)高度警觉工业化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分类推进,实现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湖南省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传统发展型、发展经济型、节水型、协调型等4种不同方案条件下,2010~2030年湖南省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2)在协调型模式下,水资源供应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且用水效率最高,是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方案;(3)为了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还需完善用水管理、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水利建设、加大循环利用和环境整治,提高节水技术水平和水资源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农业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层次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湖南2001~201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表明: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也呈现上升态势。但是,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最快,资源和社会子系统次之,环境子系统最慢,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总体处于不协调状态。根据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增强整个系统的有序性和协调性,是提升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四川水力资源开发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将大力进行开发。根据四川境内的四大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资料,经初步分析,认为水土流失与河道泥沙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成正相关态势。然后,进一步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在阻挡流失水土进入长江主河道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表明,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阻拦了流失水土进入长江河道;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如电站,水库等的库容却大大减少,降低了工程效益发挥,缩短了使用年限。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控制水土流失,大力开发四川水力资源和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屏蔽建设的措施。在四川水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四川,对整个长江流域,必须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故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而生物工程植物治沙措施在这一问题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及强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指出,该地区资源供给及资源再生能力不足,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和浪费,而且,伴随着经济增长也日益出现环境恶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