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督管理减排(以下简称"管理减排"),主要是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实行实时在线监测、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环境监督执法等环境管理手段,削减新增污染物排放,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与在发达国家相比,管理减排在我国总量控制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关于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削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依然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中国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实施现状,剖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即建议通过建立完善总量控制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实施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广排污权交易等手段和措施,完成总量控制和削减,逐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铁矿烧结污染物排放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矿烧结是我国钢铁工业主要工序之一,同时也是大气污染排放非常严重的工序,不仅污染物产生总量大,而且污染物种类多,仅通过末端治理的方法很难经济、高效的达到污染物减排。分析了铁矿烧结生产过程中烟尘、SO2、NOx、二恶英等污染物的产生原理和排放特征,为"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污染物协同控制新思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凡 《环境》2014,(12)
正近年来,茂名市通过建立环境执法协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力度等举措,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污染源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发展绿色经济,压缩淘汰污染产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多年来,茂名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总量控制,协同各方共同努力,去年底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超额37.5%完成省下达指标,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油城"茂名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以总量减排倒逼空气质量改善,一丝一缕拨开"雾"云,打破"重污染城市"的刻板印象,焕发出清新的"容颜"。  相似文献   

5.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特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总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对于控制污染源发展趋势,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环境管理曾一度以浓度控制为核心.1996年9月,国务院批复《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包括《全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这标志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6,(17):1
"今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两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程度不同地有所增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了<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公报>,指出当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7.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要改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实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为基础.投资需求与构成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规划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环境保护投资约为15300亿元,约占向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要改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实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以加大投入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单力 《环境》2007,(8):58-58
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削减是国家"十一五"阶段的主要约束性指标,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代表省政府与揭阳市政府签订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责任书",到2010年底,揭阳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3.6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万吨以内.  相似文献   

9.
<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将贵州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的“公园省”,贵州环保部门将加大力度,削减各行各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腾出环境容量;继续推行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在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贵州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工业固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7,(6):50-53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已成为国家、各省、市在"十一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为此,中山市委、市政府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中山"、 "平安中山"为着力点,巩固环保模范城市成果,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控制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