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镭  张华 《环保科技》2003,9(1):44-48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 ,以及人与自然对立依存的关系 ,探究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诸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进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并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是中国环境保护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年."两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真正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相似文献   

4.
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贤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I0001-I000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三百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形成了在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与其俱生而来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危机也演变成全球性问题。长期以来人类以掠夺自然界资源为主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引起反思,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及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立足我国社会现状,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到要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文明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杭州的实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态人居、弘扬生态文化、优化体制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生态文明之路,这对于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到要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促进入与自然的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12.
林群慧  李晓亮 《环境保护》2013,41(11):44-46
我国当下污染形势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和复合型特征,发展问题与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传统发展范式难以有效应对。为有效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五大领域协同推进、系统方法解决交织问题的思路,要求从文明进步新高度和民族复兴大背景来认识、通过五位一体总布局来协同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是一个区域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生态文明研究的相关成果,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生态质量的优良性、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性、全社会环境保护观念的普遍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措施,提出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构建“两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国际环保合作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峻挑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然而,改变全球变暖趋势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坚定地探索并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而人口均衡发展应作为其最重要的内涵。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18.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目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和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适逢在十七大前夕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了省环保局姬振海局长的新著《生态文明论》,由于其理论的开创性与体系的完整性,使得这部著作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期摘要刊发其精华,并编辑整理了媒体的部分热评,一同奉献给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将它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天下兴亡",古语新解,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还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存安危更重要的呢!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如今,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