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硅粉为硅源,CTAB和PEG-6000为模板剂,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曲线、FTIR以及TEM表征了其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晶体形貌,并且以该样品为吸附剂,对含Cu2+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以微硅粉为硅源成功合成了具有典型六方排列孔道结构的MCM-41,其比表面积为869.5 m2/g,孔容为0.97 cm3/g,平均孔径为3.3 nm;溶液pH为5~6时,MCM-41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MCM-41对Cu2+的最大吸附吸附容量36.3 mg/g;MCM-41对Cu2+的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的特征。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3种不同硅铝比的ZSM-5沸石分子筛(25H、38H和50H,25、38和50为硅铝比)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能有效吸附去除水中Cu2+离子,动力学符合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3种材料吸附速率及吸附容量顺序为:25H〉50H〉38H,其中,25H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2.83mg/g。投加量由0.8g/L增加至2.0g/L,材料对Cu2+吸附去除率由87.0%增加至97.5%。考察水中常见阳离子对吸附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干扰离子的影响顺序为:Pb2+〉K+〉Na+〉Mg2+;随着干扰离子浓度的增大,材料对Cu2+的去除率显著下降。硅铝比及晶粒形貌均对沸石分子筛吸附Cu2+有较大影响,小的孔径不利于Cu2+的吸附,低硅铝比有利于Cu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以微硅粉为硅源,CTAB和PEG-6000为模板剂,制备得到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后接枝法将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引入到MCM-41的表面和孔道内,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的MCM-41介孔分子筛(SH-MCM-41)。采用TEM、N2吸附-脱附曲线、TG分析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巯基功能化的样品为吸附剂,对含Cr(VI)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SH-MCM-41对水中Cr(Ⅵ)的吸附经240 min可基本达到平衡,其理论吸附量为21.3 mg/g;利用准一级、准二级、Elovich方程、粒内扩散模型和班厄姆孔道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拟合度R2为0.991,Elovich方程模拟相关系数R2大于0.95,表明吸附过程包含了多种反应机制。结果显示,吸附过程由液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孔道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MCM-41分子筛,以其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Pd/MCM-41催化剂,并用于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乙醛的净化。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法(BET)、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Pd/MCM-41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研究了Pd/MCM-41在空气氛围下对乙醛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Pd/MCM-41具有规整的六方孔道、孔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常温下,Pd/MCM-41催化剂可快速吸附乙醛,吸附容量可达105 mg·g~(-1),而吸附在Pd/MCM-41上的乙醛在180~220℃之间即可发生氧化而生成CO2和乙酸。  相似文献   

5.
利用仿生合成的方法,以甘氨酸为模板剂、钛酸正四丁酯作钛源,水热合成一种新型纳米TiO2花式微球,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pH值、温度和Pb(Ⅱ)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TiO2花式微球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花式微球直径约2Ixm,平均孔径约56nm,比表面积约是270.3m。/g;当pH值为4.0时TiO2花式微球对溶液中Pb(Ⅱ)吸附率达到最高,210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20、30和40qE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5.64、76.34和77.52mg/g。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速率方程,与Langmuir等温式拟合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包覆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CS/MCM-41-A)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的氨氮,研究了反应时间、溶液p H、溶液氨氮初始浓度、CS/MCM-41-A投加量、竞争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CS/MCM-41-A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298 K下,当CS/MCM-41-A投加量为5 g/L,溶液氨氮初始浓度50 mg/L,p H为7,吸附时间为40 min时,溶液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74.35%,CS/MCM-41-A对离子的选择吸附顺序为Mg2+K+Ca2+Na+。CS/MCM-41-A吸附氨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更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CS/MCM-41-A对氨氮的去除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泡花碱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硅镁胶(MgO-2SiO2)吸附材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Co2+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合成pH在10.50~11.00,可以得到目标硅镁胶(MgO·2SiO2),在460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这是由Mg-O伸缩振动和si—Mg-O弯曲振动引起。在500℃焙烧4h后,可以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硅镁胶,随着溶液pit的升高,去除率增大,在pH为4~8时达到最大。25%时,最大吸附量可达135.5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重复使用4次,对Co2+的吸附量仍然达到130mg/g,说明硅镁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径的氨基改性的MCM41(NH2-MCM41)和纯MCM-41,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氮气-吸脱附对其结构作了表征.将NH2-MCM-41和纯MCM-41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铜离子,其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略有升高;铜离子在2种吸附剂上的吸附均符合Langmu...  相似文献   

9.
实验通过间歇吸附方式研究了核桃壳粉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核桃壳粉粒径及用量、溶液pH、Pb^2+初始浓度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Pb^2+吸附的最佳pH为5.0,去除率随吸附剂粒径的减小、用量的增加、Pb^2+初始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优化实验条件下,0~0.3mm15g/L的吸附剂在298K时,对pH=5的50mL50mg/LPb^2+溶液的去除率达96.98%。核桃壳粉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在283、293和303K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5、18.27和20.94mg/g。吸附过程是放热的、混乱度减小的自发过程,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293和303K时分别在90和120min基本达到平衡。结合FTIR和SEM手段发现核桃壳对Pb^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包括离子交换、螯合等化学吸附以及颗粒内扩散步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以ZnCl2为活化剂制取污泥基活性炭。以此污泥基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含Cu2+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值、Cu2+的起始浓度对Cu2+离子吸附量的影响;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出吸附等温线,并考察了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剂吸附Cu2+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基活性炭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pH值为5;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量随着吸附质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仿生合成的方法,以甘氨酸为模板剂、钛酸正四丁酯作钛源,水热合成一种新型纳米TiO2花式微球,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pH值、温度和Pb(Ⅱ)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TiO2花式微球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花式微球直径约2 μm,平均孔径约56 nm,比表面积约是270.3 m2/g;当pH值为4.0时TiO2花式微球对溶液中Pb(Ⅱ)吸附率达到最高,21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20、30和40℃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5.64、76.34 和77.52 mg/g。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速率方程,与Langmuir等温式拟合更好。  相似文献   

12.
巯基功能化13X分子筛对Pb(Ⅱ)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对13X分子筛表面进行修饰,采用XRD和FT—JR测试方法对功能化前后的分子筛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功能化后分子筛在保持原有结构同时表面还接枝了对Ph^2+离子有吸附能力的巯基基团。吸附实验表明,巯基功能化分子筛对水中Ph^2+离子比原分子筛具有更强的吸附去除效果,饱和吸附容量和去除率提高近一倍。SH-13X对Ph^2+离子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47.01mg/g,吸附强度b为2.26。动力学分析表明SH-13X对Ph^2+离子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且粒内扩散不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吸附机制。溶液中的Ph“与嫁接在分子筛表面及孔口位置的-SH功能团形成配位络合物而去除。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镁盐、铝盐、纯碱和烧碱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多孔镁铝复合氧化物(P—Mg3.1AlO4.6),其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总孔容分别为206.3m2/g、8.961nm和0.4208cm3/g。研究了这种多孑L材料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性能,在25~45qC时,静态吸附量为82.32~141.7mg/g;当初始浓度100mg/L、流速5mL/min、床层高度10cm和pH=6时,半穿透时间、半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06rain、49.28ing/g和51.30Ing/g;拟合参数及误差分析表明,cr(Ⅵ)在P—M敬。AIO4.6上的静态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Yoon·Nelson模型能很好地预测cr(Ⅵ)在P—Mg3.1A104.6上的动态穿透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溶液中Pb^2+和Cd^2+吸附过程的特征,分别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三方面进行了实验,同时还研究了pH、温度、时间、重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在实验设定条件下,棘孢曲霉对Pb^2+和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2mg/g和59.8mg/g;动力学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3h;热力学实验数据显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水玻璃为硅源,采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Z)作为改性剂,掺杂纳米级Fe3O4,通过溶胶-凝胶、常压干燥技术,制备得到赋磁硅气凝胶吸附材料(MSA)。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分析(BET)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赋磁硅气凝胶接触角在113°~116°之间,比表面积可达589.79 m2/g,密度约为0.192 g/cm3,饱和磁化强度约为0.44 emu/g,具有超顺磁性。赋磁硅气凝胶对疏水性有机物异狄氏剂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KF为42.91;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为0.0341 g/(mg.min)。  相似文献   

16.
改性甘蔗渣对Cu^2+和Zn^2+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改性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Cu^2+和Zn^2+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Cu^2+和Zn^2+的吸附容量有显著提高,对Cu^2+和Zn^2+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根据Langmuir方程,PMDA和EDTAD改性甘蔗渣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60.21和33.45mg/g,对Zn^2+的吸附量分别是70.53和36.53mg/g。两种改性甘蔗渣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在30min内均可完成,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模拟动力学过程得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以EDTA溶液为洗脱剂对吸附Cu^2+和Zn^2+的改性甘蔗渣进行洗脱再生,再生的吸附剂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木粉/壳聚糖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吸附树脂R1、R2、R3对二元金属离子Cu2+/Pb2+和Zn2+/Pb2+溶液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较系统考察。Pb2+离子溶液中存在竞争离子Cu2+、Zn2+时,随竞争离子浓度增加,3种吸附树脂R1、R2、R3对Pb2+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竞争离子吸附量显著增加。二元溶液中各金属离子浓度相同时,3种树脂对竞争离子Cu2+、Zn2+的吸附量大于对Pb2+的吸附量;各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及NaNO3、尿素后,对Pb2+离子的吸附量下降迅速。随吸附树脂用量增加,竞争离子Cu2+、Zn2+的吸附量逐渐减小,Pb2+的吸附量在吸附树脂用量0.10 g/L(Zn2+/Pb2+溶液)或0.15 g/L(Cu2+/Pb2+溶液)时出现最大值。溶液pH值对树脂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3.0  相似文献   

18.
对比了不同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同时研究了啤酒酵母的固定化方法、菌体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非同定化和固定化啤酒酵母吸附热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非固定化死啤酒酵母对Cd^2+的单位菌体吸附量是常用吸附剂活性炭的3倍;由1:3的海藻酸钠与碱处理啤酒酵母(w/w)制得的固定化颗粒吸附效果最好;菌体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单位菌体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啤酒酵母对重金属的吸附位点有限,Cd^2+的实际最大吸附量为13.95mg/g,Cu^2+为7.67μg/g。非固定化和固定化啤酒酵母对Cu^2+和Cd^2+的等温吸附过程均可用Linear方程、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进行拟合,但非同定化啤酒酵母以Langmuir方程最优,其拟合计算的最大吸附量qmzxCd和qmxxCu分别为13.96mg/g和8.01mg/g;固定化啤酒酵母以Freundlich方程最优,实际最大吸附量Cd为75.41mg/g,Cu为66.58mg/g。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静态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实验,研究了温度、共存离子以及溶质的初始浓度对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影响,探讨了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在As(V)初始浓度为10mg/L,pH为7的条件下,25℃时的吸附量0.41mg/g高于30℃时的吸附量0.31mg/g,As(V)在金红石TiO,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CaCl2和MgCl2的添加对As(V)在金红石TiO2表面吸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T=25℃,Ca2+或Mg2+浓度为10mmol/L时,As(V)吸附量分别为0.64和0.56mg/g,Ca2+比Mg2+对As(V)吸附促进作用强。As(V)在金红石TiO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dlich方程,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胺化木质素作吸附剂对水中Cu2+、Cd2+的去除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结果表明,胺化木质素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u2+、Cd2+,且对Cd2+的吸附能力大于Cu2+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均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