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利用微藻的种类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现已知全球藻类3万余种,其中微藻约占70%.阐述了微藻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重点探讨了4种主要的可利用微藻-螺旋藻、小球藻、杜氏藻和红球藻的分布、繁殖方式和生态条件,分析了微藻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微藻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海藻糖浓度范围内(5%-25%),15%的浓度有利于盐生杜氏藻的生长和分裂,最大细胞密度为4.50× 105 cell/mL,对照组(CK)仅为3.53×1O5 cell/mL.海藻糖浓度为15%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78.3 mg/g,对照组仅为56.70mg/g;海藻糖浓度为10%时,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为24.19mg/g.海藻糖可降低铜胁迫对盐生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紫球藻营养盐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物量和物质积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安全环保的植物循环光合磷酸化促进剂——NaHSO3 (≤4mol/L)溶液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及蛋白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可显著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提高叶绿素a(Chl a)和b(Ch1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蛋白含量;促进效应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低浓度(< 1mol/L)效应较好,以0.50mol/L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类、命名,论述了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并分析了这类病毒在赤潮和水华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中典型致臭藻类培养浓度与吸光度、浊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马晓雁  李军  张赟 《四川环境》2010,29(4):31-34
颤藻(Oscillatoria Vauch.)和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是常见的导致地表水体臭味的藻类,本文分别对颤藻和硅藻培养液的吸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经过光谱扫描发现,颤藻和硅藻在紫外区均无明显吸收峰;颤藻液在可见光区波长为420、440、625和675nm处有吸收峰,硅藻液在420和675nm处有吸收峰,颤藻液的吸光特性优于硅藻。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藻浓度与吸光度均成正比;本文同时探讨了培养液中藻浓度与浊度的关系,两者为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光度或浊度可准确反映培养过程中的藻浓度。  相似文献   

6.
城区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生物修复技术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生物操纵控藻技术、植物控藻技术和微生物控藻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和展望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相互结合在水体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是一种经济微藻 ,除可用作食品、饲料、饵料外 ,在医疗保健、精细化工和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藻胆蛋白是存在于螺旋藻等藻类藻胆体中的一类捕光色素复合蛋白 ,具有很高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级氧化技术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介绍了臭氧氧化、二氧化氯氧化及光催化氧化等典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情况。结合目前油田水处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硫酸盐还原菌含量高、有机物浓度高、微生物易于繁殖以及结垢严重等现象,对高级氧化技术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油田采出污水杀菌、油田水的灭藻和除泥、油田地面水体油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浅论微生物技术控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水体会引起藻类增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阐述了利用病毒、原生动物、细菌等微生物技术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研究进展,并对病毒控藻技术应用时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利用微生物技术控藻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栗褐芽孢杆菌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筛选出的溶藻细菌--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进行除藻试验,结果表明该溶藻菌种除藻效果显著,对藻类的去除率在70%以上,对氨氮和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栗褐芽孢杆菌通过其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灭活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