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检测水质中总大肠菌群及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方法学研究进展。按其作用原理可概括为3类。第1类是通过对培养基成份及培养条件的改进达到检测目的;第2类是用酶底物0NP G和MUG与细菌产生的半乳糖苷酶及葡萄糖苷酸酶起反应,根据色泽及荧光的显示以证实总大肠菌群及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存在;第3类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探针”方法,根据DNA分子杂交试验以检测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及埃希氏大肠杆菌。其中,酶学方法较敏感,色泽及荧光显示明确,操作方便,能较快获得结果,比其他2类方法具有较多优点。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中两种大肠菌群标准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食物或水中大肠杆菌的检出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近期粪便污染.大肠菌群的监测对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检测原理和步骤、适用范围以及检测结果等方面对两种常规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食物或水中大肠杆菌的检出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近期粪便污染。在检测原理和步骤、适用范围以及检测结果等方面对两种常规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食物或水中大肠杆菌的检出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近期粪便污染。在检测原理和步骤、适用范围以及检测结果等方面对两种常规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样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的检验,是确定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至今国内外多数仍延用平板法测定细菌总数,用MPN法(多管发酵试验)测定大肠菌群。平板法需要大量的营养琼脂和平皿,要予制营养琼脂,用前要融化琼脂,比较烦锁费时费力,并每毫升水样所发育的菌落数可能低于存在的个体细胞的实际数。MPN  相似文献   

6.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个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了分析.检测水样体积为100mL,分别于2006年3~6月取自水源水(黑河)、景观娱乐用水(大唐芙蓉园北湖和兴庆湖)、纳污河(浐河)和未消毒的二级出水(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MF)测得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杆菌CFU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FU的2.2~5倍,是粪大肠杆菌CFU的7~14倍.病原细菌检测的几何平均值范围,QPCR法在25~67000 CCE·100mL-1之间,MF法大肠菌群在3~45000 CFU·100mL-1之间,粪大肠菌群在0~3000 CFU·100mL-1之间(n=60).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来计算,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以及粪大肠杆菌CFU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3、r=0.908和r=0.948.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下水的微生物污染日益严重,其来源的研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重庆南山老龙洞岩溶地下河系统为对象,采用滤膜法监测地下水中的总细菌、大肠杆菌、粪大肠菌及粪链球菌等微生物指标,以拟杆菌(Bacteriodes)为指示细菌,采用PCR-DGGE示踪地下水中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的来源.结果表明,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各类细菌含量严重超标,总细菌数为10~2.9×10~7CFU·m L~(-1),大肠菌群总数达4.3~4.0×10~5CFU·m L~(-1),其中粪大肠菌群(FC)和粪链球菌(FS)分别最高达到1.1×10~6CFU·(100 m L)~(-1)、1.1×10~5CFU·(100 m L)~(-1);FC/FS多数为2以上,暗示流域地下水受人类粪便影响为主.地下水样和粪便样品的拟杆菌群落的PCR-DGGE比对分析表明地下水与人粪之间相似性为7.1%~69.1%,其中地下河出口处达到69.1%.地下水与猪粪之间相似性为1.1%~53.4%,地下河出口处仅为1.5%.因此,人类粪便为地下河污染的主要来源,猪粪污染为动物粪便污染的一部分,还存在其他动物粪便污染来源.此外,PCR-DGGE产物切胶测序发现大部分Bacteroides为人类肠道或粪便来源的细菌.  相似文献   

8.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处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测得的大肠菌群CFU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QPCR法可信度为94%,最小检测值为每管未稀释DNA提取物含2.7个大肠杆菌细胞.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表明, 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PU的2.2~5倍.病原细菌的几何平均值范围, QPCR法在25~67 000 CCE/100 mL之间, MF法大肠菌群为3~45 000 CFU/100 mL之间.2种方法的离散和回归分析表明, 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CFU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为r=0.983.  相似文献   

9.
<正> 大肠菌群主要分布于人或动物的肠道内,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并且易于在实验室内培养和检出,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大肠菌群作为判断食品或水体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臭氧水对所选择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随着施加臭氧水剂量(浓度)的上升,模式生物的灭活率显著上升;在1 mL的大肠杆菌菌液中滴加2 500μL臭氧水就可以将浓度约为106 CFU/mL的大肠杆菌全部杀灭;在1mL的不动杆菌菌液中滴加1 750μL臭氧水就可以将浓度约为106CFU/mL的不动杆菌全部杀灭,而且杀灭细菌效果持久,均无细菌再生现象。大肠杆菌对于高浓度臭氧水的抗性大于不动杆菌,其灭活速率K值分别为0.192 min-1、0.279 9 min-1,Chick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体现出大肠杆菌、不动杆菌的灭活特性,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方式对出水中细菌耐药性的影响,使用二沉池出水进行氯消毒和紫外消毒试验. 选择AMP(氨苄西林)、TET(盐酸四环素)、CIP(环丙沙星)和CHL(氯霉素)作为典型的抗生素,研究消毒前后粪大肠菌群耐药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当水中ρ(有效氯)在0~1.0mg/L范围内增加时,粪大肠菌群对AMP和CIP的耐药率都有所升高,而对TET的耐药率却呈下降趋势. 当使用1.0mg/L氯消毒之后,粪大肠菌群对AMP、TET、CIP、CHL的耐药率分别为35.1%、5.6%、62.3%、0. 粪大肠菌群对AMP、TET和CIP的耐药性在氯消毒后会逐渐恢复. 氯消毒后48h,粪大肠菌群对AMP、TET和CIP的耐药率均高于消毒前. 在较低的紫外辐照剂量 (约16mJ/cm2以下)范围内,随着紫外辐照剂量的升高,粪大肠菌群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降低,而较高的紫外辐照剂量则可能导致粪大肠菌群耐药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快速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常规监测中,大肠菌群的检测采用的是传统的多管发酵法,由于传统方法费时费力,在水样多及时间紧的情况下,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监测的需要,本研究工作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即在初发酵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革兰氏阳性菌抑菌剂和显色剂,直接依据产酸产气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推算出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通过大量对比实验,最终完成了革兰氏阳性菌抑菌剂种类、浓度和显色剂浓度的确定工作,并用所购菌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性较好,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进行比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使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水质中的粪大肠菌群,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酶底物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的优点,检测灵敏度也高于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可以采用成品的培养基及试剂,操作方便,无需确认试验,20 h即可判断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MPN值,实验环境是否无菌对酶底物法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影响不大,但是培养温度对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底物”荧光反应检测地面水中总大肠菌群的MPN值,是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制备有利于总大肠杆菌群生长的LC培养基;选用能与总大肠菌群生成的β-半乳糖甙酶起反应的底物,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甙。4-甲基伞形酮在3600A紫外线照射下具有强烈的蓝色荧光,根据荧光即可判别水样中是否含有总大肠杆菌群。此法与现行的标准“多管发酵法”进行平行实测比较,经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检测周期上,前者较后者可缩短2/3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污泥堆肥处理中的优化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生物组合菌剂在污泥堆肥中的优化改良作用,本文以地衣芽孢杆菌、高产木聚糖酶短小芽孢杆菌、高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和耐辐射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分别以0%、5%、10%的3种接种量为正交试验水平,按照不同比例微生物菌剂组合对污泥进行了需氧堆肥的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堆体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等堆肥指标是否能够达到微生物有机肥标准。结果表明:不同菌剂组合均对堆肥指标有一定影响,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堆肥的表观状态、加速有机质的降解、固定氮、释放磷和钾、提高蛔虫卵死亡率、减少粪大肠菌群数,其中10%的高产木聚糖酶短小芽孢杆菌、10%高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10%耐辐射枯草芽孢杆菌、0%地衣芽孢杆菌的菌剂组合最有利于污泥堆肥。  相似文献   

16.
准确识别水体中微生物污染物的宿主来源是进行针对性污染治理的基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筛选出适用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的宿主特异性拟杆菌引物,并结合总细菌引物(BACT1369F/PROK1541R)、大肠埃希氏菌引物(EC23S857F/EC23S857R)、拟杆菌通用引物(Gen Bac3F/Gen Bac3R)及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常规水质指标对研究区域的水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源(q HS601F/q Bac725R)、牛源(Bac B2-590F/Bac708Rm)、猪源(Bac41F/Bac163R)及鸡源(q C160F-HU/q Bac265R-HU)特异性拟杆菌引物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适用于目标研究区域.选取的14处城市地表水均受到粪便污染,污染源分别为人、反刍动物和禽类粪便.水体中各污染源强度为人源反刍动物鸡源,其中人源特异性拟杆菌浓度与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大肠埃希氏菌引物(EC23S857F/EC23S857R)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说明人粪是各地表水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17.
以大肠菌群的lacZ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特异的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方法。对ddPCR反应体系中试剂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优化筛选的同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定量限。最终确定反应体系中的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和0.5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大肠菌群lacZ基因组DNA浓度范围为3.95~7.80×10~4拷贝(copies)/20μL ddPCR反应液时,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文章所建立的方法可检出每微升单个拷贝数的大肠菌群lacZ基因组DNA,且具有快速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等特点,为建立水污染早期应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主要河流水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传统培养技术评估了细菌总数、粪链球菌、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总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的污染水平;同时以拟杆菌作为特异性指示菌,选取人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HF183)和猪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Pig-2-Bac)进行源追踪.微生物培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要河流在春季有15.4%的研究断面未达到Ⅲ类水质,秋季有61.5%的研究断面未达到Ⅲ类水质.在春季,主城区河流主要受人类粪便污染,区县河流主要受动物粪便污染;在秋季,主城区和区县河流都主要受人类粪便污染.指示微生物指标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粪链球菌、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两两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肠球菌与脆弱拟杆菌有显著相关性.猪源性拟杆菌特异性生物标记Pig-2-Bac和人源拟杆菌特异性生物标记HF183对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区分成功率达100%;用这两种特异性引物对春季水样DNA进行扩增,发现13个采样点均未受到猪源粪便污染,唐家沱、朝天门、鸡冠石、合川受到人源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9.
应用FCM-qPCR方法定量检测水中常见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水体病原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粪大肠杆菌作为指示,然而研究表明粪大肠杆菌与水中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呈现出较差的相关性.因此,选取水中典型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定量检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联合使用方法,用于快速获取水环境中总病毒、细菌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大肠杆菌、军团菌、腺病毒、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的浓度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受纳河流上下游的病原体检测中.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总细菌和总病毒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93%);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病原体浓度水平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研究为评估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及排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