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瑞成 《环境工程》2010,28(6):59-62
结合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危害及其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指出了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是我国该类填埋场污染治理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填埋场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周围水环境的治理,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情况以及对渗滤液的处理情况,同时并探究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城市垃圾填埋场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各国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结构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良斌  李丽  刘玉强  董路  赵娜娜 《环境工程》2007,25(4):62-64,69
介绍美国、德国和欧盟等国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对于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防渗构造、防渗系数、防渗层厚度的有关规定。并对我国54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生活填埋场防渗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发生渗滤液泄漏,这与现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有关防渗结构的要求不足有关。建议我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复合防渗结构,人工膜厚度至少为1.5mm,压实粘土层厚度至少为50cm。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垃圾填埋场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近年来,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防止渗滤液的污染,首先应该解决好削减其产量的问题,然后通过工程手段对已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本文提出了防治结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思路,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水质特点和处理现状,削减渗滤液产量的管理和工程措施,概括了垃圾渗滤液常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浸出液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哈市程家岗垃圾场周围地下水的监测,了解垃圾浸出液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程度,污染指标主要是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酚等。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万有  艾桂琴 《环境科技》1994,14(5):32-33,28
  相似文献   

7.
联邦德国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生物垃圾堆肥技术标准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国生活垃圾填埋方面的技术规范及要求,从垃圾场选址、分级、防治的污染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德胃关的技术标准,同时也论述了德国生物垃圾堆肥技术方面的标准及措施,对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参加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标准》,德国《生活垃圾技术条例》.日本《废弃物最终处置场指南》和欧盟《废弃物填埋导则》等有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的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厦其主要特点.井与中国现行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相比较,主要从选址、入场垃圾要求、渗滤液排放标准、防渗结构和终场覆盖系统等5方面分析了GB16889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其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特点,阐述了进行城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并阐述了在进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标准》,德国《生活垃圾技术条例》,日本《废弃物最终处置场指南》和欧盟《废弃物填埋导则》等有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的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主要特点,并与中国现行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相比较,主要从选址、入场垃圾要求、渗滤液排放标准、防渗结构和终场覆盖系统等5方面分析了GB16889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其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结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实例和工程实践的经验,分别从城市总体规划、场址自然地理条件、填埋场的库容、场地外部建设条件和满足社会法律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对填埋场的场址的选择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品晶  李健晨  吕凡  章骅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22,43(9):4506-4512
为探究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源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采样分析了东部沿海某填埋场不同暴露状态填埋区域冬夏两季的昼夜间气体样品.定量检测到的各种恶臭物质合计浓度最高可达60000 μg·m-3,夏季检出的恶臭物质种类多于冬季,且各采样点平均浓度高于冬季30~300倍,其中,硫系物高于冬季4.7~136.7倍.含氧化合物是物质浓度最高的恶臭组分,各采样点硫系物合计浓度不足恶臭物质合计浓度的10%,但换算的理论恶臭浓度贡献率超过理论恶臭合计浓度的90%,甲硫醇和丙硫醇等硫系物是填埋场恶臭污染的关键物质.填埋单元覆膜后堆体表层恶臭物质浓度和理论恶臭浓度随时间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说明覆膜具有一定的恶臭阻隔效果,但填埋单元仍有较大的恶臭释放潜力.相似度分析显示,作业后临时覆盖和未抽气区盖膜单元内累积的恶臭气体可以通过膜搭接缝隙和膜破裂位置等处释放至环境,导致填埋场周边夜间恶臭污染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污染特点,结合国内外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相关研究、北京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监测数据及公众投诉情况,提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及臭气防护距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烟气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平  程建光  陈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16-118,133
在焚烧法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同时,焚烧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垃圾焚烧污染物存在形式及数量与焚烧条件和净化系统密切相关.介绍了垃圾焚烧中酸性气体、重金属、二恶英等烟气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并阐述了对各类污染物生成和排放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和重要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石墨炉法)与ICP-AES(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极谱法在分析元素时各自的优缺点,又从目前环境监测的角度阐述了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分光广度计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子吸收分光广度法分析中常出现的问题(从仪器、方法角度分别讲述)。并提出了原子吸收分光度计要进一步应适应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氮动态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准好氧和厌氧的垃圾填埋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渗滤液中ρ(NH4+-N),ρ(NO3--N),ρ(NO2--N)和ρ(TN)的动态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装入模拟装置的城市生活垃圾,经过12个月的降解后,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ρ(NH4+-N)和ρ(TN)显著下降,分别降至945和986 mg/L,下降率(分别为79.2%和77.3%)远远大于厌氧填埋结构;ρ(NO3--N)和ρ(NO2--N)变化波动较大,在第25~31周时,NO3--N与NO2--N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厌氧填埋结构中,ρ(NH4+-N)由初始的4 599 mg/L降至2 812 mg/L,ρ(TN)则降至2 859 mg/L,其降解效果远不如准好氧填埋,而ρ(NO3--N)和ρ(NO2--N)较低,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7.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应探讨企业化经营模式。在单一处理模式、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依托于大型企业模式中选择适宜的模式。填埋场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中,由废物产生单位集资建设是可行办法。探讨了填埋场收费标准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一类特殊工程,其安全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鉴成熟的工程力学思想,将分析山谷型垃圾填埋体的安全稳定性转化为分析垃圾坝稳定性。利用已知的稳定填埋场边坡有关性状,反算出垃圾土可能最小综合内摩擦角,利用这个参数来计算填埋体在三种典型状态下对垃圾坝产生的最大作用力,从而来判断垃圾坝的稳定性。探索了一套分析山谷型填埋场填埋体稳定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两个公式,对于该类型垃圾填埋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规律的短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静态箱法测试了杭州市天子岭卫生填埋场封场后的甲烷排放情况.24h周期内,2个测试点甲烷排放速率均值的变化范围为3.67~36.65 mmo·l(m2·h)-1.2个测试点甲烷排放速率的最大比值为625,其差异可以根据覆土层厚度的不同得到解释.单点甲烷排放速率显示与大气压强和覆土层含水率的相关性,逐次回归结果分别为r2=0.89(测试点1)和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