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大学的建设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且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对绿色大学建设具有指导意叉。“绿色大学”建设围绕教育的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思路构建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由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实践和绿色办学构成,反映的是绿色校园建设所应包括的5大部分。指标层包括指标和主要参数,反映准则层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绿色校园建设呈现阶梯状快速发展,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近几年也蓬勃发展。本文在研究中国绿色校园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选择网上购物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买到满意的物品,但高校快递业务量猛增的背后,国内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校园快递管理制度,校园快递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快递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应建立"一站式"校园物流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研发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并倡导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具体改进措施,旨在完善校园生态环境,打造健康发展的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突出,校园开展教学也应该重视能源消耗,文章分析了建设绿色校园如何进行电能监控系统设计,为我国高校打造出绿色校园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1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侧能源淌耗的问题日趋严重。发展绿色能源.建设绿色校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能源问题的日益突显,使得发展绿色能源、建设绿色校园成为更多高校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校园通常指学校在校园建设、管理以及在校人员日常行为等方面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理念,并且能够有效发挥环境育人职能的高校校园和相应的校园文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阐述了高校绿色校园的主要内涵以及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大量问卷调查分析了北京大学目前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进一步建设绿色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绿色大学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建立了新的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几何平均值计算绿色度,对中国矿业大学的绿色大学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的绿色度等级为"浅绿色".据此,提出相应的改善校园绿色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占地面积大、人员集中、用能用水量大和节能空间显著的特点日益显著.我国目前建有各类高校近2000多所,各高校逐渐成为重点能源消耗大户,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势在必行.建立高校能源管理系统,有利于建立高等学校校园节能工作的长久机制,有利于推进和深化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何明勇 《环境工程》2022,(4):335-336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代表着绿色文明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与社会各领域的结合,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转,构建长效发展机制。随着国家“双碳减排”的倡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更应成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在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是指导校园发展、塑造校园品牌、提升校园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特色大学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对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培育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发扬党内民主,传播廉政文化,建设高水平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校园生态文明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成为该背景下的重点研究方向。校园生态文明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具有诸多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了解二者融合的特点和机理,探索高效的融合路径,能为高校党建提供有力支撑。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编写、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主题,为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提供了有效参考,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0.
低碳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高校是我国低碳建设的重要领域,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通过对"低碳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现状的分析,认为积极推进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是构建低碳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从成立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好宏观和微观的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