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跨国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从早期的处理边界、航运及渔业问题,到近期更多地关注跨界水资源的水量分配、污染控制、洪水控制等,相关国际条约也不断在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上取得完善和发展.我国涉及的跨界水资源利用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流域.目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跨界水合作已成为重点议题.本文主要从国际条法、国际经验、中俄跨界水保护合作三方面分析了跨国界流域内上下游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如下:第一,上游国家主要强调国家主权,下游国家则强调国际义务;第二,已有国际条约规定的跨国界流域内各国的权利和义务较多,但具体落实这些义务并不容易;第三,国际实践表明,跨国界流域上下游国家之间的具体合作模式要根据国家实力对比及利益博弈关系确定,并以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第四,我国没有签署有关跨界河流的多边条约,故不受其约束,但这些条约对于跨界水双边合作协定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艳梅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6):1099-1111
跨国水资源包括国际河流、湖泊及其大小支流,或者国际河流的入口和出口(通常称为国际流域)以及处于两国或更多国家管辖之内的地下水系统。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应承担的义务,流域各国在自己境内利用跨国水资源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有义务通过国际合作或者采取合理的单边措施,保护国际流域水资源,防止对其他流域国造成重大损害。规范跨国水资源保护问题的国际法律文件包括全球性水条约、区域性和流域水条约、政府间组织的决议和宣言、国际法学术团体的决议和规则等。根据这些文件的规定以及国际社会的实践,流域各国应当采取的保护国际流域水资源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交流信息、监测、通知、紧急情况下的援助、控制污染、公众参与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损害。中国在保护相关跨国水资源方面也采取了环境影响评价、交流信息等措施,但是需要加强和改进。参17  相似文献   

3.
A 欧洲 在欧洲(西欧、东欧和北欧)的大部分领土上,出现了许多跨国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因此,欧洲的国际环境立法中规定了许多控制跨国河流或地下水污染的环保措施。为有效地保护水资源以使其能够持续下去,几个国家正致力于协调其政策和行动,以趋在不同的原则上达成共识。应用于跨边界水域的许多原则较之不跨界水域要复杂得多,这一观点在欧共体(ES)、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环境政策中都有很好的体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我国周边国家对跨界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跨国界流域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周边国家与我国开展环境合作的重要诉求和多个区域合作机制下试图预防经济活动造成重大不利跨界影响的重要手段.近期,缅甸密松水电站事件、美国捐资湄公河委员会开展水电站跨界生态影响等动向再次凸显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有145个国家存在跨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跨国界流域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现存263个跨国界流域中,约有1/3的流域由两个以上国家共享,世界40%的人口生活在跨国界流域内.  相似文献   

5.
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十大关系法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跨国水资源特有的属性使其对于一个国家具有多方面的利益,因跨国水资源开发而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些矛盾以及可能引发的新争端,应对跨国河流的开发保护现状和未来利用计划以及涉及邻国利益可能引发的争端,有通盘的权衡和充分的认识,因此,结合相关法律,处理好跨国水资源开发中的十大关系将成为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的关键。具体包括:国家主权与水权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与云雾等大气水之间的关系;下游流域国家之间的关系;先利用国家与后开发国家之间的关系;跨国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水资源公平利用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跨国水资源的冲突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利益分享与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损害预防的关系;流域国家与非流域国家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中国在开发跨国河流时也应受到启发,做到既满足自身需要,又兼顾他国利益,以实现跨国水资源的和谐开发。  相似文献   

6.
全球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领域变迁与尺度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性淡水危机加剧、水冲突频发的背景下,跨界水合作成为化解水危机,实现国家间和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跨界水条约数据,基于网络视角,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与国家尺度对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持续增多,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合作领域从边界与水量向联合管理与水质保护转变,合作目的由以规管性为主导向规管性、程序性和原生性并进转变。多边合作与跨界地下水合作是当前全球跨界水合作的发展趋势。(2)同一时期五大洲跨界水合作发展进程与侧重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涵盖的流域与国家日益增多,但其流域覆盖率仍较低。(3)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大致经历了“网络形成—网络扩张—网络分化”三个阶段;欧洲国家间的跨界水合作联系相对较强,亚洲国家在跨界水合作网络中也愈发活跃,区域性与全球性并存是当前跨界水合作网络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跨界水合作需求,中国应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跨界水资源合作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俄罗斯(以下简称中俄)跨国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的重点与难点,探讨了跨国界水资源的共享问题,介绍了中国周边跨国界河流情况现状,提出了跨国界联合监测的特点及其重点,主要是水生生物和珍惜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探讨了跨国界联合监测的难点,主要有跨国界联合监测指标和监测断面的确立、联合监测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统一和跨国界污染事故的信息共享与联合应对。最后给出的对策与建议是:高层重视,整体研究、加强交流,技术立项和跨界联动,信息共享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立法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淡水资源日益紧缺、污染事故频发以及日益兴起的"中国水威胁论"等情况,既充分、合理,又合法、有据地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以宏观的视野检视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立法,存在诸如:缺乏双边或多边区域性专项水协定;立法理念不协调;水资源污染防治立法视野狭隘等缺失.应采取健全双边或多边的区域性专项水协定体系,调整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拓宽立法视野,兼顾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保育及水环境保护等措施规制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跨界含水层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水资源,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国际含水层管理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国际五大跨界含水层管理的案例经验两方面,梳理了跨界含水层合作管理在国际立法和国际案例的基本经验,并基于中国跨界含水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保护存在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清,重要性认识不足,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投入与管理等问题及原因,提出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加强科学研究,为决策和管理服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讨论,水量水质兼顾,生态保护优先,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环境监测,理顺管理体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