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化学方法用于酸性红B模拟废水脱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两种电极材料 (SnO2 Ti和RuO2 Ti)对酸性红B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 ,考察了不同 pH、电流密度(j)及外加电解质 (Na2 SO4/NaCl)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电极材料都能对酸性红B染料废水进行有效脱色 ,主要是Cl-在电解过程中的间接氧化作用 ,同时也包括电极表面的直接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模拟黄连素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RuO2/Ti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对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比较在KCI与K2SO42种支持电解质体系中的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电流强度、初始pH、电解质浓度和电极间距等因素对废水中黄连素及COD去除率的影响,明确了电化学原位生成活性氯是黄连素降解的主要原因;确定了电流强度、pH、电解质浓度和电极间距等最优...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铈修饰的PbO2/C电极,通过SEM、XRD、XPS及循环伏安对PbO2/C、Ce-PbO2/C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PbO2/C电极比PbO2/C颗粒细小,表面均匀致密,电化学氧化能力较强,修饰电极中Ce以CeO2的形态存在。以Ce-PbO2/C为工作电极,电解浓度为1 000 mg/L的高盐酸性红B模拟活性染料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质浓度、极间距对脱色率、氨氮去除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初始酸性红B溶液浓度为1 000 mg/L,pH值为6,电压10 V,电解时间1 h,电极间距1.5 cm,该条件下脱色率、氨氮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9.98%、97.23%和90.17%。通过UV-Vis及GC-MS初步分析了降解过程可能存在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铈修饰的PbO2/C电极,通过SEM、XRD、XPS及循环伏安对PbO2/C、Ce-PbO2/C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PbO2/C电极比PbO2/C颗粒细小,表面均匀致密,电化学氧化能力较强,修饰电极中Ce以CeO2的形态存在。以Ce-PbO2/C为工作电极,电解浓度为1 000 mg/L的高盐酸性红B模拟活性染料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质浓度、极间距对脱色率、氨氮去除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初始酸性红B溶液浓度为1 000 mg/L,pH值为6,电压10 V,电解时间1 h,电极间距1.5 cm,该条件下脱色率、氨氮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9.98%、97.23%和90.17%。通过UV-Vis及GC-MS初步分析了降解过程可能存在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HFS-1型深度光氧化废水处理设备对活性艳蓝K3R、酸性红3B、活性黑KNB、酸性红A、直接耐酸大红4BS等5种染料的水溶液和多菌灵农药废水进行了深度光氧化处理。结果表明:(1)染料在处理5min后,脱色率都在90%以上;处理15min后,CODCr的去除率除活性艳蓝K3R较低外,其余的都在80%以上;BOD5/CODCr的值都有所增大。(2)多菌录农药废水(经稀释)处理40min后CODCr的去除率为57.0%,BOD5/CODCr的值由0.20增加到0.44。(3)采用深度光氧化-絮凝的工艺处理多菌灵农药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57.5%。  相似文献   

6.
高压电晕与臭氧联用对不同结构染料脱色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高压电晕与臭氧联用对活性艳红X-3B(单偶氮)、活性艳蓝X-BR(蒽醌)、活性黑KN-GRRC(双偶氮)、酸性红ARL(单偶氮)、酸性蓝BRL(蒽醌)、酸性橙AGT(双偶氮)和分散蓝2BLN(蒽醌)7种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显示,酸性橙AGT模拟废水的脱色速度较慢,而其他6种染料在15 min内都能完全脱色,这表明染料结构本身的差异决定了脱色效果;活性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优于酸性染料;蒽醌染料和单偶氮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明显好于双偶氮染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片上涂覆TiO2薄膜为电极,自行设计组装光电催化反应器,对酸性紫红染料废水进行光电脱色处理,探讨了光电反应的协同性并研究了初始染料浓度、电压、pH和电解质浓度对脱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化学催化和电化学氧化具有协同效应,单一紫外光催化和单一电催化酸性紫红的脱色率分别为44.27%和13.12%,而光电催化(紫外、外加电压10 V)的脱色率达到77.18%。初始浓度较低、电压适中、pH偏碱性时,酸性紫红废水脱色率较高;电解质对脱色反应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酸性紫红脱色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以RuO2-IrO2-SnO2/Ti钛网电极为阳极,RuO2-IrO2/Ti钛网电极为阴极,构建了电催化氧化体系,同时以苯酚为底物、硫酸钠为电解质,考察了不同pH、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和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5、极板间距为1.0cm、电流密度为50mA/cm2、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mg/L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取硫酸钠质量浓度为20g/L的苯酚模拟废水250mL,120min时苯酚去除率可以达到98.4%。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5):398-400
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制备及脱色实验的研究;TiO2/超声协同作用下金橙G的脱色动力学;Ce^4+对酸性红B染料脱色效果研究;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研究;UV-Fenton法处理甲萘酚废水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PbO2/Ti和IrO2-Ta2O5/Ti电极对酸性橙7(AO7)模拟废水进行了电解处理实验研究。考察了2种电极上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AO7的去除率、反应动力学、COD去除效果及瞬时电流效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PbO2/Ti电极表现出更好的处理效率、更适合用于AO7的矿化。循环伏安(CV)曲线表明,PbO2/Ti电极具有更高的析氧电位且在AO7电解液中出现了氧化峰,说明PbO2/Ti电极对AO7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直接氧化能力。紫外可见光谱对比分析表明,IrO2-Ta2O5/Ti电极对AO7的结构破坏速度缓慢且伴随苯胺等中间产物产生,对AO7的矿化程度弱。对比结果说明PbO2/Ti电极更适合于偶氮类染料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染色废水吸附混凝效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自制的酸性膨润土用无机混凝剂Al2(SO4)3联用处理含酸性红3B,弱酸橙GS和弱酸艳绿5G等染料的合成废水,以CDOCR去除率和脱色率来表征吸附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酸性膨润土和酸性膨润土-硫酸铝两种吸收混凝剂的废水处理效果无明显差异,其效率与染料种类有关,处理含5G绿废水的效果优于含GS橙和3B红废水。  相似文献   

12.
以钛基掺硼金刚石为基体,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Ti/BDD/PbO2复合电极,并将其用于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谱图(XRD)表征了电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电极对有机物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45 V的低电位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5~175 mg/L,检测限为0.3 mg/L(S/N=3)。采用Ti/BDD/PbO2复合电极测定法和重铬酸钾标准方法对市政污水、食品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Ti电极为光阳极,Cu、Fe、Zn或C为阴极,组成双转盘反应器,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阴极材料为Cu;转盘转速为70 r/min;初始pH为2.5;Na2SO4质量浓度为1.0 g/L; RhB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RhB模拟废水30 min的脱色率可达到99.9%.双转盘反应器处理不同浓度的RhB时,其脱色率是单转盘的1.12~2.33倍,且倍数随着RhB浓度增大而增加,表明双转盘反应器可高效地光催化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14.
混凝辅助电化学法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墨板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比较了在NaCl、Na2 SO4以及NaCl与FeSO4·7H2O组合的支持电解质体系中的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电压、初始pH、电解质浓度、电极间距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橙黄G的脱色主要是活性氯的氧化作用,橙黄G分子的矿化可能主要是电解过程中产生的·OH的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增加了混凝作用,使得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最佳脱色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6%和56.3%,B/C(BOD/COD)由0.09提高至0.41,可生化性有较大改善,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渐升高。此结果表明,橙黄G废水COD的去除相对于脱色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涂刷法制备铱、钌摩尔比(Ir∶Ru)分别为1∶2、1∶1和2∶1的3种RuO2-IrO2/Ti修饰电极。5g/L苯酚溶液中循环伏安(CV)曲线测试结果表明,Ir∶Ru为1∶2的RuO2-IrO2/Ti修饰电极没有出现明显的氧化峰,而Ir∶Ru分别为1∶1、2∶1的RuO2-IrO2/Ti修饰电极分别在0.83、0.90V处出现明显的氧化峰。0.5mol/L硫酸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Ir∶Ru分别为1∶2、1∶1、2∶1的3种RuO2-IrO2/Ti修饰电极的析氧电位分别为1.20、1.25、1.35V。一定条件下的苯酚降解试验结果表明,160min后Ir∶Ru分别为1∶2、1∶1、2∶1的3种RuO2-IrO2/Ti修饰电极的苯酚去除率分别达到74.3%、82.3%和94.6%。可见,Ir∶Ru为2∶1的RuO2-IrO2/Ti修饰电极的析氧电位最高,苯酚去除率最高,电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由固体废物(炼铁废渣)制取的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染料废水脱色混凝剂(PSDC-1),试验了它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及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并与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影响PSDC-1混凝及脱色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pH值在6-10范围内,PSDC-1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PSDC-1的两个最佳脱色区为pH值6-8和pH值13左右,与PAC相比,PSDC-1不仅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氧化法制备Ti/RuO_2-TiO_2-IrO_2钛基氧化物材料,通过SEM、XRD、XRF等方法对制备物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用该涂层材料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构成电解系统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结果表明,电解时间60 min时,该装置对亚甲基蓝脱色率达到87.83%,COD去除率达到74.45%,脱色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将Ti/RuO_2-TiO_2-IrO_2电极与其他常用电极对MB废水的降解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该电极对废水脱色率高于其他电极。  相似文献   

18.
印染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目前较难处理与急需处理的工业废水。天然矿物材料通过吸附、光催化降解等作用可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分子。为了开发新型环境矿物材料,采用白云石、菱镁矿等天然矿物作为原材料经粉碎、配料、造粒、烧结、水洗合成天然矿物复合陶瓷材料,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对酸性黑10B和直接混纺蓝D-3GL2种不同性质的染料废水进行了定量脱色研究。研究表明,当材料投加量为8 g/L,处理时间12 h,pH2~8,对2种废水均有95%以上的去除率;经800℃煅烧15 min的工艺进行再生活化,实现了陶瓷材料的循环使用。此方法制得的天然矿物复合陶瓷材料微孔结构明显,机械强度高,散失率低,解决了粉末材料在废水脱色过程中存在的固液难以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佛山某工业园印染废水处理厂曝气池中,经梯度驯化筛选出一株对多种染料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菌株FS1,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Lysinibacillus sp.,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营养条件(氮源、碳源、碳源浓度),不同培养条件(p H、温度、供氧条件),不同染料(甲基橙、亚甲基蓝、中性红、酸性红B)和染料浓度下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脱色条件:温度30~40℃,p H 7~9,氯化铵1 g/L,葡萄糖2 g/L的厌氧条件下培养脱色效果最好,10 h时对酸性红B脱色率可达98.73%左右,且脱色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ln(At/A0)=0.0588t-0.0448。该菌株可降解多种染料,脱色率均随污染强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对高浓度染料和混合染料也表现出很好的脱色效果,是一株高效广谱的染料降解菌,具有处理印染废水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3种不同材料电极(不锈钢、Ti/Pt和Ti/RuO2-IrO2)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在同一条件下分别对循环式准好氧填埋垃圾场渗滤液进行电解处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变化,渗滤液中的COD、BOD5、BOD5/COD、重金属离子浓度、色度和pH值均会发生改变。当电解时间为10—20min时,用上述3种电极作阳极电解均会出现渗滤液COD、BOD5、BOD5/COD增大的现象;当电解时间为30—40min时,用Ti/RuO2-IrO2或Ti/Pt电极作阳极电解均可使渗滤液的色度降为0;当电解时间为120min时,分别用3种电极作阳极电解都可使渗滤液中的COD、BOD5和重金属得到有效的去除,其中用Ti/RuO2-IrO2电极作阳极电解对COD、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用Ti/Pt电极作阳极电解对Pb^2+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