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力劳动不等于体育锻炼首先劳动是局部运动,受工作性质约束,身体得不到充分、全方位的锻炼;而体育锻炼则是全身性的、有目的均衡协调运动。其次体力劳动的环境可能是很差的,未必对健康有利;而体育锻炼的环境多是清新宁静,于身体健康有益。故把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划等号是错误的。营养药不等于营养品一些人把营养药当作营养品长期服用,这是有害健康的。如风靡于市的人参蜂皇浆,如果身体无虚弱表现,眼之则弊多利少,尤其是儿童少年,服之过量影响生长发育,促使性早熟。贵药不等于好药不少人服药总以为“贵”的好,若医生给开的药便…  相似文献   

2.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现代人的追求,随着人类社会向着高度工业化与智能化发展,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大部分人身体素质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需要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来应对现实压力,实现人生的梦想与追求.对大学生而言,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是最现实、最合理的途径.高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并且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运动场地与设施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安全教育不可忽视,体育锻炼目标本身是为了身体健康,若没有安全这一前提,则体育锻炼就失去了追求健康素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指出。“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还多处规定了孕妇和乳母不得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呢? 1983年,劳动人事部制订了我国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国标GB3869-83),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第一级是指劳动强度指数小于或等于15的劳动,就是8小时工作日中人体的平均能量消耗为850大卡,净劳动时间(除去休息和工作暂停时间)为293分钟的劳…  相似文献   

4.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意思是不管天气多冷或多热,都应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不爱体育锻炼的人,越是怕热越觉得热,越不活动,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差。在热环境下锻炼,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医学上认为,人体健康的标志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应在体质、精神、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所以为了健康,青年人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合理膳食:它包括膳食中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必须满足人体的生理和劳动的需要;食物应尽可能多样化,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分供应;科学烹调,使食物的营养素免遭损失;合理的膳食制度。 2.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生长、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并且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利用。 3.有规律的休息和运动:休息或运动使人感到愉快舒服,消除疲劳和紧张,还可提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知道,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需要劳动保护,而很少有人想到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其实,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需要劳动保护。 对脑力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首先要保护大脑皮层的健康,不让它疲劳。保护大脑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对于大脑来说,是最好的“操练”。它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得到调  相似文献   

7.
话中暑     
中暑是一种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是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无论冬天或夏天,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6.5-37℃之间。这是由于人体本身有着调节体温的中枢,使人体产生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保持平衡。人吃的食物在体内产生的热和肌肉活动产生的热叫做“体热”。体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放散出来。一种是当空气温度比人体皮肤温度低的时候,皮肤把热传给身体附近的空气,由空气把热带走,这叫做“对流”。一种是身体将热直接放射到周围的物体上,这叫做“辐射”。另一种是出汗,当大气温度超过33℃时,对流和辐射散热几乎停止,人体主要靠出汗散  相似文献   

8.
在百度的解释里,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体育好的人身体一定好,当然,这是一个误读。事实上,体育锻炼不总是对健康有益,不科学的、过量过度的运动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因此,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大脑是身体的主宰者,激素就是钦差,一边执行大脑的命令,一边和各种外来刺激“谈判”,以维持人体平衡。但除了身体各器官自然分泌的激素,现代生活中大量化学物质的使用让人不得不摄人多种多样的“环境激素”。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贵刊1988年第8期刊登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一文中,第五、六、七、十条都提到国家规定的第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请问国家规定的体力劳动强度怎样划分? 刘丹莹刘丹莹同志; 您提出的体力劳动强度及其怎样划分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供参考。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规定的第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是指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83)中的第Ⅲ、Ⅳ级体力劳动强度。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局1983年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 体力劳动强度是指体力活动时施加于机体生理负荷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将生理负荷从小到…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于6月1日在全省拉开序幕。今年我省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个主题,重点开展六项活动:一是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生产论坛;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三是开展安全生产专家下基层咨询服务活动;四是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督查活动;五是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6月11日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日,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联合在市中心“五一”广场,…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脱掉化纤织物衣服时,会听到“噼噼叭叭”的响声,如果是在黑暗的环境中,还能看到闪烁的火花。它是在人的身体活动时两种织物相互摩擦或脱衣时,织物与织物之间产生摩擦,发生静电放电的现象。人体是怎样带电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拿钢笔杆在你头发上先摩擦几下...  相似文献   

13.
油条:油条是不少人早餐的选择,可油条中大多加明矾并且含铅。这种含铝的无机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很难被人体排出而逐渐蓄积。长久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记忆力减退、抑郁和烦躁,严重的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等可怕疾病。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月15日至21日,是我国的第五次“安全生产周”。为了搞好本次“安全生产周”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月初,劳动部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开展第五次“安全生产周”活动的通知》,“通知”中确立了1995年的“安全生产周”的主题为“治理隐患,保障安全”。为了配合这一活动,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规定安装安全带的车辆,其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必须系安全带。”这规定是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一个重要保证。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碰撞事故占较大比例,并且伤亡后果严重。安全带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其作用就是将人身体固定在坐椅上,防止车辆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人体撞上车内设施或甩出车外,同时也可  相似文献   

16.
正身心健康是当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拥有健康身体,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高校大学生主要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提升身体素质,因此应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大学生在安全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机能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作为成年人,大学生还应学会一些运动伤病的预防及处理方式,在遇到运动伤病的时候,能够冷静科学地处理应对,降低运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许多营养来自于摄入的蔬菜.日常生活中一个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00-500克蔬菜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凭着蔬菜价格与味道作为选用标准.其实这根本不科学.判断蔬菜的营养价值主要是该蔬菜内含有多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以及铁、盐和纤维素等.  相似文献   

18.
《安全与健康》2006,(7S):F0002-F0002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于6月1日在全省拉开序幕。今年我省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个主题,重点开展六项活动:一是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生产论坛;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三是开展安全生产专家下基层咨询服务活动;四是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督查活动;五是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江耀安同志来信中反映的情况,是个需要大家重视并加以纠正的问题。这个问题绝非广西一地仅有,也绝非只出现在小煤窑这一行业,而是其它一些地方和行业的乡镇企业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招用童工不仅严重违犯了《义务教育法》,而且也严重违反了劳动人事部、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规定》。这个文件第十九条规定:“严禁乡镇企业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对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和在妊娠、哺乳期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此可见,招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专家研究表明,当工作环境处在最佳工作温度18—21摄氏度时,工伤死亡发生率最低,除此范围,无论过热、过冷,工伤事故都会上升。气温超过24摄氏度时,平均发生工伤数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23%;在13摄氏度以下时,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32—35%。 为何气温变化与工伤事故频率有关呢?人在活动中都会产生热量,从事体力劳动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当环境温度在18—21摄氏度,这种热量能适当地往外散发,人就会感到较舒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人体散热渐趋困难。当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时,人体状况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