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外墙外保温火灾发生后,窗口不仅成为火焰进入室内的通道,而且提供大量的新鲜空气,可能导致室内发生轰燃。为了研究住宅窗墙面积比(以下简称窗墙比)对火势的蔓延速率和火场温度的影响,采用了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开发的场模拟软件FDS(火灾动力学模拟器),模拟了不同窗墙比情况下的住宅外墙外保温火灾。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窗墙比的增大,火灾蔓延速率变快,蔓延范围增大,但峰值温度降低;起火面窗墙比为0.25时,测点峰值温度远大于对照组,起火面窗墙比为0.30时,起火房间有明显的轰燃现象,起火面窗墙比为0.35时,充分对流通风,环境冷空气进入室内,峰值温度较低;非起火面窗墙比变化基本符合上述规律,但当窗墙比过小(0.20)时,火焰难以进入室内,火势较小。  相似文献   

2.
东北某城市建筑物火灾的发生概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东北某大城市实际火灾情况的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分别给出了单位建筑面积月起月率的概率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位建筑面积年起火率和50年代起火率的概率分布问题。最后,对建筑物火灾的几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与可燃物危险性分类级别和设备地震破坏级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国内某石化厂厂区的地震次生大灾源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评估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地震次生火灾的危险性。同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时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次生火灾是最易发生、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次生灾害。详细分析了地震次生火灾起火、蔓延与震后消防扑救的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地震次生火灾研究的3个关键主题:震后起火、火灾蔓延和震后消防扑救。针对这3个主题,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和深入的评论。通过评论,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地震次生火灾研究中的不足、难点、重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汽车发生火灾时,首先应考虑到救人和报警,接着便是救火和疏散。 发动机起火驾驶员应迅速停车,让乘车人员打开车门下车,然后切断电源,取下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的火焰正面猛喷,扑灭火焰。 汽车车厢货物起火驾驶员应将车开离重点要害位置或人员集中场所停下来,让乘车人员下车,并迅速向消防队报  相似文献   

6.
尼日利亚北部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2020年12月12日,尼日利亚北部吉加瓦州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事故,造成至少10人死亡,2人受伤.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火灾 12月14日,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楚河州新波克罗夫卡村一处民居起火,造成4人死亡. 俄罗斯一养老院发生火灾 12月15日,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一家私人养老院凌晨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7.
翁丁村是我国典型的杆栏式古建筑群,为防止火灾在建筑间蔓延,当地传统风俗中形成了在发生火灾时拆除建筑茅草顶的防火技法。为验证这种防火技法的有效性并为后期试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典型民居进行了火灾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不同屋顶拆除时间火灾场景下的火灾热释放速率、热辐射通量和建筑间安全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了拆除屋顶的临界时间的理论计算公式,并比较了两种不同热辐射简化计算模型的计算效果。结果表明:在临界时间之前,即建筑火灾由燃料控制型转变为通风控制型之前拆除屋顶,可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时的热释放速率和热辐射强度,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建筑间的火灾蔓延;由于房屋间距小,在临界时间之后才拆除起火建筑的屋顶,会导致火灾在建筑间蔓延;采用面源简化计算模型计算不同距离的热辐射通量,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李兵  周剑  卜俊伟  靳小兵  成翔  潘波  冯建东 《灾害学》2021,(3):125-130,159
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因雷击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事件,致死30人,同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根据现场目击者报告,通过对火场附近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气象条件分析发现起火点附近承灾体极度脆弱.起火时段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分析表明,起火时段火场附近有可能产生闪电的云系生成;应用全国三维闪电探测网、四川省雷电监...  相似文献   

9.
2011年刚刚来到,我国就已发生多起人员密集场所火灾:1月14日上午9时41分广东潮州一市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0平方米。1月17日11时35分,鸡西市新玛特中心店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此次过火面积1591平方米。1月17日晚上10时30分左右,武汉市侨康综合商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900平方米,死亡人数14人。1月20日12时26分,湘潭市新康星百货商场突发火灾,紧急疏散300人。据统计资料显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是造成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2020.12.11-2021.2.10)尼日利亚北部发生两车相撞事故2020年12月12日,尼日利亚北部吉加瓦州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事故,造成至少10人死亡,2人受伤。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火灾12月14日,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楚河州新波克罗夫卡村一处民居起火,造成4人死亡。  相似文献   

11.
国外几次震后火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后起火是国外几次大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国外几次震后火灾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引发震后火灾的主要因素及震后火灾的特点。震后火灾与生命线系统的破坏有密切关系,本文从震后火灾的机理出发,提出了用事件树模型预测供气供电系统引发震后火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隧道建筑结构复杂、环境密闭,加上人员密集,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的浓烟将从起火部位以一定的速度沿隧道迅速扩散,并呈现聚集不散的状态,难以排放,造成隧道内的烟雾及有毒气体浓度增高,对人员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施救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隧道的中部发生火灾,问题更为突出。隧道内发生火灾后将会有较多的车辆和随车人员堵在其中,极易造成车辆连续燃烧或爆炸的连锁反应。短时间内使隧道的结构及通风和照明等设施遭到致命破坏,产生大的跨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其建筑结构复杂,消防设施不到位,一旦施工人员的误操作引起施工现场火灾或其它安全事故,将比其它施工现场火灾更难扑救,对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施救也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3.
地铁火灾场景设计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地铁火灾是火灾科学界研究的热点。火灾场景设计是开展地铁火灾研究的基础环节,它对地铁内的烟气运动和人员疏散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发现,地铁火灾场景的设计并无统一明确的表述。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铁火灾场景中需要确定的火灾荷载和起火点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2017.4.11-2017.6.10)印度尼西亚卡洛锡纳朋火山爆发4月12日,印度尼西亚卡洛锡纳朋火山爆发。厦门一公交车着火4月12日,厦门一辆公交车行驶至集美区石鼓路时尾部发动机冒烟起火。厦门公交集团称,公交车司机及时疏散乘客,无人伤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万起大大小小的火灾,数亿元的物质财富化为灰烬,上千人葬身火海,造成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惨象。如惊动全国的洛阳“12.25”特大火灾,一夜之间309条生命被大火无情的吞噬。然而,资料显示在火灾发生时,很多人本可以安全脱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火灾常识,以至于白白丧生。那么致人于死地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一般情况下,火灾中材料燃烧所产生的物质是致死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毒气 高分子材料在燃烧时热分解产生的生成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气体会对人体产生毒性。这些有毒气体可使人窒息或昏迷,甚  相似文献   

16.
杭东 《防灾博览》2008,(1):21-22
近年来,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万—700万起,其中住宅火灾约占80%以上。据调查,德国每年在火灾中死亡的600—700人中,75%以上死于住宅火灾,受伤人数则更多。英国每年在住宅火灾中死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着火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志明  冯长根 《灾害学》2000,15(1):79-83
分析了输电线路绝缘层电热着火的原因 ,建立了两种着火模型 ,并给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对模型的分析计算揭示了导线电流、绝缘层尺寸及绝缘材料物理化学性质与导线外围散热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该模型对分析线路起火原因 ,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地震次生火灾发生与蔓延的两个阶段入手,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潜在危险性评价问题划分为地震火灾起火危险性评价和蔓延危险性评价两个部分。针对这两部分评价,仔细分析、提取了与火灾发生和蔓延相关的重要因子,完整构建了地震次生火灾潜在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之间的危险性权重。此外,为了获取城市不同区域上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规则网格单元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结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网格中各种空间信息计算各项指标值,克服了以往利用街区作为评价单元而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粗糙的缺点。通过评价,我们可以准确地获得城市区域上地震火灾的高危险区和时域上的高危险时段。评价结果可供城市防治地震次生火灾规划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青 《防灾博览》2013,(4):62-65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日本人对于国民福祉和生命的尊重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研究与监测的同时,开始考虑怎样能够满足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的需求,这样便可以组成一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建设从个人到地方到国家立体化减损体系,由点到面到三维甚至多维地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据媒体报道,2008年8月20日,一架中国台湾的华航客机在日本冲绳那霸机场降落时突然爆炸起火,机身折为3段。由于日本方面紧  相似文献   

20.
空间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差异。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常常是突然爆发,猝不及防,危害十分严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恶性交通事故等。有些灾害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如热带扰动云团发展成为台风;洪涝灾害的前期降雨和行洪过程;山林火灾初起,延烧、熄灭都有一个时间过程。有的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