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与勘察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同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地球物理勘察在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所能解决的有关地质问题和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及其分类、环境效应和影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是煤矿区环境问题的主要发生源。作者根据灾害发生和持续的时间、动力作用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效应和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杨柳煤矿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针对采空塌陷对煤矿工业广场、铁路专用线、进场公路工程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减少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从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的特点与勘探效果以及在煤矿灾害防治中如何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七台河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危害、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塌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与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各矿区,煤矿尤甚。以七台河矿区为例,论述矿区地面塌陷现状,阐述地面塌陷所造成的危害,分析地面塌陷的成因,最后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某煤矿治理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及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进行了矿山地质灾害与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采用了地面沉陷及地裂缝防治工程、井巷坍塌冒顶防治工程、含水层破坏防治工程、矿井突水防治工程、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防治工程及监测工程等方式,解决了矿山地质治理难题,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得以大规模开发,因此而引发了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必须要结合目前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开展治理活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其治理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对于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山西乡镇煤矿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西省长治市乡镇煤矿的普查基础上,发现乡镇煤矿的煤炭开采导致周围生态环境加速恶化。选择典型乡镇煤矿对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山西乡镇煤矿采煤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破坏、大气环境污染、煤矸石堆积、地表沉陷与滑坡等地质灾害、土壤性质改变及土壤侵蚀加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乡镇煤矿生态环境防治对策,以期为山西乡镇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区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地质灾害系统分析,得到重庆市地质灾害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重庆市各种地质灾害的信息输入计算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建立重庆市地质灾害属性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以及稳定性分析,为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岩爆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铁路隧道建设、水电、交通洞室开挖、煤矿开采等工程实践中,在一定条件下常会发生岩爆现象。岩爆灾害是围岩体失稳后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而造成岩块飞落或岩块喷射的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现象在高地应力区域开挖地下洞室过程中尤为突出。根据胡海涛院士“论地质灾害与防治”一文对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类型划分,岩爆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一种地下采掘灾害。岩爆灾害的发生,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对施工设备和财产造成破坏,并危及人身生命安全。比如,挪威Sima地下电站中的岩爆曾使2~3吨重的巨石从一侧墙上喷射出来,击中20米之外的另一…  相似文献   

11.
区域开发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区域开发活动引起的灾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多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介绍了对区域开发引起的灾害进行识别的方法及其对策分析。区域灾害识别可采用历史记录法,成因分析法、预测法等方法。区域灾害对策有非工程性和工程性两类,工程性对策应根据区域灾害的类型、频率、强度、损失及区域开发性质来决定,而非工程性对策中建立区域统一的防灾救灾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和评述防灾减灾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秭归县为例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效益,认为国家对三峡库区投入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保障了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指出了目前灾害防治经济效益评价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和分类,对化学危险品事故灾害的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基本任务、基本要求、以及预案制定的依据、制定的方法和步骤、预案的基本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化学危险品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分类及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该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获取玉树州基层单位的应急响应情况资料,中国地震局组织了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资料.调研数据主要反映了本次地震应急存在备灾能力不足、应急期反应能力不强、防灾相关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协作机制、社区(地区)的防灾能力不足、城市抗震能力弱等问题.总结玉树地震基层应急响应的宝贵经验,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每当国家和人民遭遇突发事件时,例如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都能看到人民解放军救灾的身影.尤其是2008年5月13日,人民解放军实现了解放军军史和我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日[1],迅速参与救灾,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实现军队迅速、有效的参与救灾,最核心的因素是调动权和物资保障这两个方面.本文从军队参与救灾的法律依据角度入手,分析调动军队参与救灾和军队救灾中的物资保障的法律上的相关规定的衔接,以明晰军队参与救灾的法律依据,明确相关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带来了众多地质灾害,给当地灾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灾后重建成果,对地质灾害防护工程的效果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了汶川红椿沟流域中的甘溪铺沟、大水沟、新店子沟3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流变模型FLO-2D,经连续方程与运动方程,结合网络化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DEM在ArcGIS中转换为ASCII格式输入至FLO-2D软件中,建立流域模型,分析计算出红椿沟泥石流沟在工程治理条件下,遭遇50、100年一遇暴雨时,泥石流冲出物的堆积深度和流动速度。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治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工程治理效果和进一步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依据国家减灾委减灾办所收集到的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国家基金委"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危险性程度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建设。结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减轻自然灾害给予高度重视,把减灾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沙尘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不仅对于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工农业生产,交通、建筑设施、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危害,可谓是现今最重大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锡林郭勒盟是遭受沙尘危害的重灾区,通过对2006-2010年期间的沙尘天气的发生情况的研究,总结沙尘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尤其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搜集统计了汶川地震区的特大型滑坡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冻融循环条件下武汉红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由于土体冻融破坏,产生了很多地质灾害。而在土体冻融过程中,温度和含水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取自武汉市汉阳地区的红色黏土进行不同含水量下的冻融循环试验,并连同原状土一起,进行了一系列土体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以验证冻融过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