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蚕桑生产受大气氟污染为害,国内、外均已有报道。日本栗林茂治提出桑叶含氟量56ppm 使三龄蚕9%致死。我国华东地区提出叶含氟量35—50ppm 为临界值。华南农业大学卢鉴明等提出桑叶含氟量60.75ppm,三龄蚕有3%中毒死亡。广东主蚕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从1979年秋以来,氟污染日益严重。仅以顺德县勒流区为例,1979—1980年共损失50多万元。大气氟污染对蚕桑的危害,除与污染源强度有直接相关外,还受生态环境因子所制约。在污染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季节,不同生态因子组合的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对顺德县勒流区大气氟污染对蚕桑危害的调查资料,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理  相似文献   

2.
SO_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国外有不少报道.Thomas 和 Hill(1949)发现,用高浓度的 SO_2短时间处理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立即停止;用0.45ppm 的 SO_2处理,在处理中间和处理后3小时,光合作用大约降低14%;如果用0.2ppm 左右的低浓度处理,即使连续45天,光合作用降低得很少,对产量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上海高校协作组承担了黄浦江水质污染的监测与治理任务。在对黄浦江上游吴泾工业区水质的监测中提出了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分析课题。关于氟污染的分析,国内外多是进行植物中含氟量,人体中血氟、尿氟、骨氟和水质、土壤、空气中氟离子的测定,而对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测定未见报道。本文对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测定作了初步探索,即用液-液萃取法或大孔树脂吸附法对废水中的有机氟进行富集,再用氧瓶法分解,最后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本方法对模拟水样、实验室废水及工业废水中的有机  相似文献   

4.
锌是人类、动物、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地壳中锌的估计含量80ppm,土壤中含量通常为10~300ppm(Mitchell,1964)。 自Thorne(1957)总结了农作物缺锌及其控制的问题以来,缺锌地区甚至变得更为广泛了,一些国家对此颇为关注。许多学者对植物缺锌的症状进行了研究,以稻株为例,他们报导的临界值分别在15~20ppm(Tanaka和yoshida,1970;Forno等,1975;Mikkelsen和Brandon,1975)。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研究表明,从定性方面讲,在工业氟污染区,家畜慢性氟中毒主要是因摄入了被氟污染的牧草所致.然而,对牧草氟含量与家畜慢性氟中毒的定量关系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选择发病率比较高,对氟比较  相似文献   

6.
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活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开展了污泥土地利用对滨海盐渍土肥力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熟化污泥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土壤pH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施用2.5%(质量分数,下同)熟化污泥的处理,一年后与对照处理相比,pH降低了0.41个单位,降幅达到4.79%,而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土壤电导率(EC)均在植物正常生长限值(1.3mS/cm)内,表明熟化污泥中盐分含量不是其土地利用的限制因子.(2)熟化污泥施用土壤一年后,除速效钾外,均可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有机质(SOM)、碱解氮、有效磷、全氮、全磷、全钾含量.(3)施用熟化污泥后,土壤容重总体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熟化污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但不同的污泥施用量,对土壤容重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片能通过气孔吸收并积累大气中的氟化物,分析累积在叶片中氟素的含量,便可估测出大气氟污染程度。1982年,我们曾对杭州市十个采样点的悬铃木叶片含氟量与各该点大气中氟污染浓度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了杭州市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大气氟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处于杭州市北郊的杭州钢铁厂和杭州玻璃厂,其氟污染浓度超过相对清洁区的十四倍。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天津—渤海湾区域三个地球化学环境单元十二种地球化学环境类型20种地表物质类型的45个浮土组合样品中八种微量金属元素研究表明:其总体含量水平为:Pb 19.3±4.0ppm.Zn 63、9±6.5.ppm,Cu23.8±3.4ppm.Co9.49±0.88ppm.Ni19.1±2.1ppm.Cr70.4±5.9ppm,Cd0.075±0.009ppm.Be3.24±0.42ppm。各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浮土酸碱度无关;但Zn—Pb.Cu—Co.Cr—Ni.Be—Cd等元素对在含量分布上具显著相关关系。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分散程度为:Pb>Cu>>Cd>Ni>Zn>Co>Cr;房山花岗闪长岩的风化淋溶序列为:Pb>Zn>Cr>Be>Cu>Co>Cd>Ni;由弱到强的迁移能力序列为:Ph|Co、Ni、Be|Cu、Cr|Zn、Cd. 根据研究结果建议(1)制定区域性环境质量标准时,应重视微量元素对的含量关系;(2)铅应该作为区域(特别是京津城市近郊)微量金属元素污染防治的重点;(3)平原上方和平原下部地段应分别重视钴,镍,铍和铜.铬的污染防治;(4)滨海海湾地段宜对诸重金属聚积和沉积后再迁移作用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常青道路景观配置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常见的3种道路景观植物——石楠(阔叶类植物)、小叶黄杨(中等叶子类植物)和雪松(针叶类植物),研究常青道路植物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结果表明:(1)在相同排列条件下,3种植物的降噪能力依次为石楠>小叶黄杨>雪松。对单一植物种,植物间交叉排列的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比平行排列好。(2)不同种类植物对噪声的插入损失峰值所处的频段不同。针叶类植物对低频(<500Hz)噪声有很好的衰减效果,阔叶类植物对高频(>2 000Hz)噪声有很好的衰减效果,中等叶子类植物对中频(500~2 000Hz)噪声有很好的衰减效果。(3)选择针叶类植物和较大冠幅的阔叶类植物搭配种植,如雪松和石楠,可有效地提高绿化带对各频段的交通噪声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书系198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意大利Varese举行的关于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第立次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会议录.该会议是近二年(80-81)欧洲共同体的部份环境研究规划的成果。书中阐述了欧洲共同体与欧洲非会员国协作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概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红、白松去皮废材硫酸盐法制浆,洗浆废水化学絮凝特征、工艺技术条件、絮凝效果以及化学污泥浓缩、脱水技术。实验室试验及中间扩大试验表明,洗浆废水化学絮凝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有色物质(去除率约为80—90%)、细小纤维等悬浮物质(去除率为90%以上)以及耗氧物质(COD_(cr)去除率为50—70%)。处理过程中,絮凝剂添加量及废水pH值是主要控制参数。最适宜的添加量随废水污染负荷而异,可通过试验求得。对于COD_(cr)=700毫克/升洗浆废水,硫酸铝用量以300—400ppm为宜;处理前最好将pH值调节至6.0—7.0;反应时间及环境温度对絮凝效果亦有一定影响。反应时间由3分钟增加至18分钟,絮凝效果略有改善;温度由20℃降至2~3℃,对絮凝效果只有少量影响;化学污泥的浓缩、脱水问题是制浆废水絮凝处理的关键。研究表明,稀污泥采用国产(比如江苏丹阳、吉林辽源)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300—500万)改性产品,用量3—5ppm(对处理稀污泥计),能十分明显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其效果与日本三洋化成Sanfloc系列产品可比。絮凝处理药剂总费用约为0.08元/吨废水。化学污泥的处理及回收,正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中氟的测定常采用水蒸汽水解—比色法。自1966年出现快速简便的氟离子选择电极后,植物中氟的测定主要采用高温灰化一电极法。高温灰化一电极法测定植物中氟是将处理好的植物样用10%醋酸镁(或10%硝酸镁,或2,5%的氧化钙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行高氟地下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运行管理困难等问题,提出采用诱导结晶法除氟。其技术核心是在高氟水中投加氟磷灰石作为晶种,并投加磷酸盐和钙盐使水中氟离子在晶种表面生成氟磷酸钙(Ca10(PO4)6F2)结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投加8g/L氟磷灰石,并投加NaH2PO4和CaCl2,使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氟离子的摩尔比为10∶5∶1,搅拌速度为100 r/min,反应时间1 h。反应中磷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25%以上。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表征晶种在参与反应后,表面有结晶生成。研究表明,采用诱导结晶法可将水中氟离子浓度从5~10 mg/L降至1 mg/L以下,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粘结挤压法将Fe-Al-Ce复合氧化物粉末材料制备成颗粒材料(GFAC),进行表征、静态和动态吸附除氟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结果显示,优选GFAC颗粒直径为1.6 mm,具有较高的压缩破坏强度33.80 N和除氟性能.GFAC颗粒对氟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在pH 7.0±0.2条件下,GFAC颗粒对氟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1.28 mg/g(25℃,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不同空间流速(SV)下动态实验出水穿透(1mg/L)时对氟的累积吸附量分别为5.69mg/g (SV=1 h-1)、5.61mg/g (SV=2h-1)、2.83 mg/g (SV=5 h-1),高于常见活性氧化铝除氟剂(AA,1.77 mg/g,SV=1 h-1)及其他报道的颗粒除氟剂.GFAC颗粒在河北现场成功用于实际高氟地下水的处理,在原水氟浓度(3.7±0.3)mg/L和pH 8.0±0.2条件下,对氟的累计吸附量为3.16 mg/g,明显高于AA(0.83mg/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0种灌木树种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植物能阻滞大气颗粒物,对改善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青岛市城阳区道路绿地中10种灌木进行了滞尘效益测定,分析了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和叶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结果表明:大叶黄杨、火棘、金银木的单位叶面积平均滞尘量较高,紫荆较低;金银木、大叶黄杨的单位体积滞尘量较高,棣棠较低;对叶表面微形态观察表明:叶表粗糙、具蜡质层、气孔开口较大的植物能吸附较多的颗粒物,如大叶黄杨、金银木等;植物叶表面颗粒物大部分是PM_(10)(直径d≤10μm),其数量比例均在80%以上,其中PM_(2.5)(直径d≤2.5μm)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Mg/Al/Fe复合氧化物吸附去除水体中氟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铁掺杂量的Mg/Al/Fe型类水滑石(MAF),根据X射线衍射(XRD)的测定结果,铁存在一个最佳投加量,铁的掺杂量过大则会导致水滑石的层状结构被破坏。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分析仪(BET)研究了MAF焙烧后的复合金属氧化物(CMAF)的结构和性能,并考察了CMAF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与CMA相比(铁掺杂量为零),CMAF对氟离子的吸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最大吸附容量75.2 mg/g),整个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更好地描述。通过XRD测定和晶格参数计算,CMAF的结构由吸附前的复合氧化物恢复到层状水滑石结构,表明氟离子在水滑石重构过程中作为层间阴离子进入到水滑石内部,从而达到较高的除氟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7种湿地植物种植单元的进出口水质指标(TN、TP)、单位面积植物生物量、不同部位氮磷浓度及贮存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各湿地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吸氮纳磷能力。实验结果表明:7种植物种植单元氮平均去除率范围在44.00%~70.29%,磷的去除率范围在49.98%~70.85%;植物株高和生物量增长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差异,春夏季节植物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速率最快;7种湿地植物相同部位的氮磷浓度存在差异,且同种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氮磷浓度也存在差异性。运用Two-way ANOVA分析表明,植物体内氮磷浓度受季节影响差异大于植物种间的差异;单位面积的地上部分氮磷贮存量显著高于地下部分,且不同植物间的氮磷贮存量也有显著差异。因此,根据植物的不同季节的氮磷贮存量可以明确适当的收割时期,并选择搭配不同组合模式,保证植物吸收在整个季节对人工湿地的较高贡献。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6个功能区(文教区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商业区绿地、工业区绿地和城市天然林)距离交通密集区不同位置(主干道、二级道路、绿地中心)的3种植物(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 Linn.)、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Lour.)、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的叶面颗粒物,定量分析了南京城市森林植物叶面颗粒物的含量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1)3种植物叶面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依次为红叶石楠((6.189±1.255)g/m~2)、桂花((3.739±0.877)g/m~2)、法桐((2.753±0.744)g/m~2)。红叶石楠植物叶面单位面积滞尘量最高,分别约为桂花和法桐的1.7、2.2倍,且距离交通密集区越近,植物叶面单位面积滞尘量越高;(2)植物叶面颗粒物以粒径10.0~250.0μm的颗粒物为主,但其粒径分布受到植物种类、功能区以及距离交通密集区的远近影响。(3)植物叶面单位面积滞尘量受到植物生理特征、环境因素及尘源特征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据户冢绩等研究表明,低于pH3的酸性雨会使植物叶枯萎,妨碍植物生长;但短时间遭受pH4的酸性雨几乎没有直接有害影响。文部省的调查结果预测,如果日本目前pH4的酸性雨持续10~40年将导致土壤恶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育。酸性雨中的硫酸、硝酸根离子溶入森林的土壤中→使土壤酸化→对植物有害的铝离子从土壤中释出→降低植物根的活力→抑制植物的生育,是一个相关过程;据此测算出日本目前的酸性雨保持不变,使10cm土层中释放出对植物有害的5.0ppm铝离子的时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具有不同蚯蚓和植物配置的4个单级蚯蚓生态滤池,依次编号为A(无蚯蚓无植物)、B(有蚯蚓无植物)、C(有蚯蚓栽种芦苇)和D(有蚯蚓栽种水生鸢尾)。通过比较4个滤池在6个月实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效率,系统分析蚯蚓和植物对滤池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实验分2个阶段进行:5月上旬至9月上旬,滤池进水碳氮比恒定为6;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滤池每周进水碳氮比交替为3、6、9。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滤池去除COD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显著受到进水碳氮比的影响。植物的存在与种类对滤池去除COD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蚯蚓和植物对滤池的TN去除效率都没有显著影响。滤池进水的碳氮比是显著影响滤池去除TN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