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浙江省决定调整和建设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点,建立省市县三级水质监测体系,进一步扩大水质监测范围。由浙江省水文局编制的2008-2010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点调整和布设建设实施方案,强调了开展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水文站点,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做好水位、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监测体系,依据水功能区的重要程度和管理权限,分工实施建设和组织监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丽水市区环境的监测数据。利用有关数学模式对丽水市区空气、水体与噪声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丽水市区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为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分别为TP、TN、BOD5。影响丽水市区空气质量的主要为降尘,丽水市区为重酸雨区,噪声来源以生活噪声为主。并就此提出了对丽水市区环境的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掌握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状况,研究分析了水源地水质现状及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浙江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为政府决策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浙江省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瓯江水质污染现状,探讨改善和保护瓯江水质的对策,浙江省温州、丽水两地区环境科学学会于198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温州雁荡山联合召开了“瓯江水质保护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环保、科研、水利、气象、地质、农林、厂矿、大专院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瓯江水系水质监测已经全面展开。目前瓯江水系布设的监测点共有八十四个,每年定期进行水文气象和水质监测工作。瓯江是我省第二大水系,干流发源于浙闽交界仙霞岭的洞宫山,东流经过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温州市等六个市县,至温州入东海,全长三百七十六公里。瓯江还有小溪、好溪、松荫溪、楠溪四条重要支流。为及时了解和掌握瓯江水质和水质变化规律,保护沿江两百多万人民的饮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是国家环保局的重要战略部署.1994年,全国30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中位于浙江省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以下简称重点源)共204家,分属11个市(地)、23个行业.这些企业作为浙江省的重点污染源,它们的污染负荷尚不足全省工业企业污染负荷的65%,但基本上代表了浙江省主要的工业污染源.1 重点源在全省工业污染源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大莲湖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莲湖是淀山湖水系中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的湖泊,从2008年12月起,为了改善水质,重建大莲湖生态环境,采取了塑造地型、设计护坡、调整水系、配置植物、构建快速渗透系统等措施治理大莲湖,分析了生态工程完工后半年多来大莲湖水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经过生态修复后,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COD、总氮和总磷分别比生态区外的鱼塘下降了68%、62%和74%;氨氮平均为0.27 mg/L,亚硝态氮平均0.02 mg/L,叶绿素a平均下降了72%。因此,将工程措施与生物净化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因地制宜地构建快速渗透系统是湖泊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太湖交界断面藻类预警应急监测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藻类的爆发呈现一定的阶段性,根据2008年太湖藻类的时空分布,将藻类爆发划分为5个阶段。在太湖流域藻类预警应急监测期间,连续监测湖州市新塘港与太湖交界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研究藻类爆发不同阶段交界断面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时期太湖流域藻类预警应急监测应重点关注的水质指标,为浙江省太湖流域藻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8年鄱阳湖4个典型监测站(星子站、蛤蟆石站、都昌站、康山站)的水位、水质实测数据,分析了鄱阳湖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非点源负荷比例,初步探讨了水质对水位变化、换水周期的响应.结果表明:(1)全流域平均氨氮年点源负荷比例为34%,非点源负荷比例为66%;高锰酸盐指数年点源负荷比例为20%,非点源负荷比例为80%....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等先进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形成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浙江省划分为6个生态区、15个生态亚区、47个生态功能区,并确定了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5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区划成果为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枫湖是贵阳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地,20世纪90年代末期水体污染严重。从2008年开始进行综合治理,2011年起进入治理成效阶段。为了对治理成效期的水质状况有全面了解,为进一步污染治理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监测期,红枫湖始终保持中营养状态不变,但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水质达标率逐年升高。(2)全湖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3)影响红枫湖水体质量的主控因子为叶绿素a、pH、透明度、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对其影响不显著。(4)在下一步治理中,继续加强外源性治理的同时,须加强水体内源性污染的治理工作,促进水质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12.
选取金华、衢州、温州、丽水、宁波、杭州6个城市开展PM2.5手工标准方法和自动监测法比对实验,并用相关性和相对偏差两个指标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13年6个采样城市采集的PM2.5手工和自动监测值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截距均在-0.010~0.010mg/m3,但斜率相差较大(衢州和丽水在0.90以上;金华、温州和杭州在0.85~0.90;宁波在0.80以下)。(2)2013年6个城市采集的PM2.5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的相对偏差为-34.2%~36.5%;PM2.5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相对偏差在±15%范围内的数据占总数据量的82.6%;负偏差数据占总数据量的80.0%。(3)PM2.5手工标准方法和自动监测法的比对差异与地域、季节和PM2.5浓度等条件有关。总体上,不同地区PM2.5手工与自动监测值相对偏差绝对值(︱RD︱)年平均值为衢州丽水金华宁波温州杭州;春季PM2.5手工与自动监测值︱RD︱平均值高于夏季,秋季高于冬季;各采样城市PM2.5手工和自动监测值︱RD︱平均值在高质量浓度(PM2.5手工监测值(ρ1)0.150mg/m3)下最小,中质量浓度(0.050≤ρ1≤0.150mg/m3)下最大,低质量浓度(ρ10.050mg/m3)下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鄱阳湖湖区2008—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鄱阳湖的水质现状及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鄱阳湖多年水质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鄱阳湖湖区TP、TN普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富营养化状况在枯水期为轻度重营养化水平,丰水期为中度营养化水平。14个监测点位的氨氮浓度无明显变化,4个监测点位氨氮呈下降趋势;TP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但湖区多数监测点位的TP年平均浓度超过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未来仍需加强对鄱阳湖TP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河口段水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2001-2008年钱塘江河口段干流地表水、海水及两岸平原河网地表水的水质变迁与现状.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段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大部分河段仍未达到<浙江省水功能Ⅸ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要求,主要的超标项目为NH4+-N和TP,其次为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并且DO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干流海水水质总体较差,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两岸平原河网大部分河段水质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或劣于GB 3838-2002 V类.为保障钱塘江河口段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关的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5年太湖西岸10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其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评价历年水质状况,分析影响太湖西岸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9—2015年太湖西岸COD下降趋势显著,DO非显著上升,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TP和TN均表现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2)主成分分析从原始信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73.645%的结果,分别代表水质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综合得分表明,2009—2015年太湖西岸水质呈逐年改善趋势。水质污染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氨氮和COD是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入海口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入海口2004-2011年的水质进行评价与预测,采用灰色聚类法分析水体DO、CODMn、NH3-N 3项指标,总结水质年均变化情况.建立水质GM(1,1)灰色预测模型,用实际水质指标值检验其精度,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4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15年期间,黄河入海口水质在2004-2007年波动较大,但将越来越好,CODMn、NH3-N呈下降趋势,DO、达标率呈上升趋势,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水质变化原因以期对黄河入海口水质分析预测与水体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中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容量分配是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重点.针对当前水环境容量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研究区域污染负荷和各水质控制点的响应关系,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实际需求,采用线性规划法建立了满足科学性、公平性和经济性的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优化分配方法.以浙江省龙游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建立的优化分配方法对其区域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分配.结果显示,所分配的水环境容量满足了各区域发展需求,表征分配公平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水环境容量分配合理性指数(TCRI)达到了0.93.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边境,介于北纬27°41′~28°21′,东经118°43′~119°25′之间,东邻云和、景宁两县,南连庆元县,北接遂昌、松阳两县,西与福建省浦城县交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武夷山系,主峰黄茅尖海拔为1929米,是浙江省的最高峰。境内崇山峻岭,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730余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0座,全市耕地面积只占总土地面积的5.58%,是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城市。龙泉市的主要河流是龙泉溪,系瓯江的主干流,市西北隅的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乡镇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1989年末,全省乡镇工业企业数、职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09598个、249.4万人和591.18亿元,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乡镇工业的发展,为增强浙江省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经济繁荣,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乡镇工业的发展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年洪湖8个常规监测点的8项水质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洪湖主要污染因子,判别洪湖水质的时空差异性,揭示洪湖水质与污染源的内在联系,分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年洪湖8个监测点均出现超标现象,且入湖断面水质浓度大于出湖断面水质浓度,超标因子主要为COD、TP、TN、氨氮,超标最严重的监测点位为蓝田。丰水期有机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为洪湖内水产围网养殖;枯水期氮磷超标严重,污染主要来源于洪湖流域农业种植及畜禽养殖等;平水期湖体内外源污染都占较大比重。因此,为提高洪湖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应拆除洪湖内围网,并加强对外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