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及其我国取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刚刚结束的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呼吁加快制定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另据《光明日报》报道:“人大常委会建议尽早启动气象灾害防御立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已经2002年3月13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制定该条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成为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气象灾害有洪灾、旱灾、飓风等。印度12%的国土易发生洪灾;28%的国土容易受旱灾影响;8%的国土易受暴风侵害,气象灾害给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印度政府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组成部分,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气象灾害管理的指导方针,印度制定了《全国危机管理框架》。管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地震应急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确保地震应急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修订后的《枣庄市地震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5.
依法做好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廷宏 《灾害学》1995,10(2):94-96
本文结合当前地震形势及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社会性、广泛性,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作了阐述,进而论证了依法搞好地震应急总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平台查询到的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分析了这7种自然灾害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差异,由此得到了不同灾害在法律法规、标准和预案的数量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灾害对应的现有法律法规文件的完备性,提出了不同灾害法律文件在加强数量完备性方面的方向性的建议。对于协调中国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及其平衡发展,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例由地震设防引发的"官告官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对人类是一大灾难。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基础上又签署国务院《地震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把地震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可是,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家大型建设工程中,业主视人类共同的灾难如儿戏,竟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设置地震设  相似文献   

8.
法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二战后,即开始以应对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为目标,以加强法制建设为龙头,不断转变气象灾害应急理念,调整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措施,到21世纪初,基本形成了符合法国国情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灾害与节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家  陈世全 《灾害学》1992,7(4):95-96
二十四个节气是中国古代的独特创造,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便于掌握农事活动而总结制定的时间段,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应用。随着历法的外传,二十四个节气还流传到世界很多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二十四个节气的记载,如《逸周书》中就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古人经过上千年的观测总结,认识到节气日及其附近大气过程易于发生剧变,不仅暴发气象灾害,而且对地质灾害,尤其是强烈地震有触发作用。同时对人体生理亦产生影响,易引起人为灾害,如交通事故,火灾。古人还把无灾日称为黄道吉日,把易发灾日和灾难集中日称为黑道日。几千年来,人们正是利用天体、气象、物候等宇宙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经济活动和防御自然灾害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02,(1):17-17
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制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安评条例》),于2001年11月15日由朱总理签署第323号国务院令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2002年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就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问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曹康泰、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就“安评”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辛吉武  许向春 《灾害学》2007,22(3):85-89
介绍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种类、分布地区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主动防御、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3.
8月9日-10日,由湖北省丹江口市气象局组织的《影响丹江口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指南》科普知识展览,在丹江口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丹江口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暴雨、  相似文献   

14.
《民防苑》2010,(3)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于2010年3月1日正式施行。新出台的《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在《水污染防治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尹宜舟  高歌  王国复 《灾害学》2021,(2):19-23,29
该文拓展了面向气象灾害损失评价的灾体模型,使得其适用性增强.基于新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损失及总损失年景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极端偏重灾害损失年景的有暴雨洪涝(2003、2010年)、台风(2005、2006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2005、2008年),另外各气象灾害偏重及以上的年景主要...  相似文献   

16.
刘子臣  赵改英 《灾害学》1995,10(4):38-42
本文对陇海铁路宝天段路基的地质地理及气象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路基灾害的主要原因,是触发机制,尤其是路基选址不当所产生的路基气象综合效应更加重了灾害程度.文章认为,设计铁路时,不但要注意气象条件的研究,同时要模拟研究路基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中国灾害法律法规文件颁布数量与时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鹏  李宁  范碧航  刘雪琴  温玉婷 《灾害学》2011,26(3):109-114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库查询的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总结中国近30年自然灾害法律法规文件的建设成就。通过对中国已经颁布的与灾害相关的国家级法律法规、预案的查询,明确灾害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数量与时间演变和更新频率为9.6年/次。并提出4条建议,协调灾害法律法规文件出台数量不平衡现状;查清灾害法律法规文件的更新程度;修正未能随环境变化及时更新的灾害法律文件;制定灾害管理过程中仍然缺失的必要灾害法律法规文件。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认为,加快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法,依法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十分重要.对占各类自然灾害70%以上的气象灾害,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性法律,这是我国自然灾害防御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气象灾害多,已经成为主要自然灾害形式,重大气象灾害近年来发生概率大,经常引发群死群伤,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了社会发展.故而,重大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处理是头等大事,只有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气象灾害的类型,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不仅能提前管控气象灾害,还能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  相似文献   

20.
雷向杰  蔡新玲  王娜 《灾害学》2011,26(3):22-27
为了定量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灾情,利用陕西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库,建立人员死亡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3个灾情因子评估指数并计算灾情综合指数,构建灾情因子和综合灾情年景定量评估指标,将气象灾情年景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较轻和轻5类。利用建立的年景评估指标对陕西2008-2010年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评估,应用到年度气候影响评价业务服务中。分析每种气象灾害灾情因子指数和灾情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确定陕西危害度最大的气象灾害依次为暴雨、干旱、冰雹、连阴雨、气象地质灾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呈现减少趋势,多年平均值为3.23/百万,直接经济损失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多年平均值为1.51%,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值为2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