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民事纠纷需要多元化的解决途径,可以考虑把仲裁作为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途径之一。可仲裁性标准是衡量各种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的条件。依据可仲裁性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环境民事纠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一部分环境民事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纠纷的仲裁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仲裁法》的实施,仲裁方式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新途径。文章分析了仲裁的准司法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特点。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贯彻自愿原则;仲裁庭组成人员中应有环境科学专家;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强制执行等方式对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给予支持。对于涉外仲裁中的海事仲裁,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受理,并在证据保全方面不同于一般仲裁方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设立环境纠纷仲裁机构的设想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系周莉娟环境纠纷,是指由于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产生的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矛盾和争议。这种纠纷,通常由于单位或个人在利用环境和资源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环境权...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了论述并对建立这种仲裁制度的方式、方法、程序及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浅析水污染事故仲裁监测的几个问题博兴县环境监测站卞尊杰为了搞好水污染事故仲裁监测,使环境监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笔者根据本站的实践经验。对基层监测站目前在仲裁监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加以分析.供同行们参考一、变被动为主动服务的问题目前基层监测站对水...  相似文献   

6.
孙蕾  彭翔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55-456
以某铝厂环境空气氟化物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监测为实例,总结出了一套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从法律程序、技术路线、质量保证,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对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育杰  陈德萍 《山东环境》1999,(3):54-54,57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赋予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权限和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进一步搪塞了如何建立环境纠纷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建立环境仲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行政调处或司法诉讼的办法处理环境民事纠纷,存在严重的缺陷.笔者指出,采用仲裁手段才是解决这类纠纷的有效途径,并就建立环境仲裁制度的可行性、制定《环境纠纷仲裁法》应明确的内容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污染纠纷“仲裁”的提法予以质疑,并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污染纠纷“仲裁”一词,不是法律概念,属不规范用语,不应当在行政规章中使用,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效益性的分析,探讨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特点、机构设置及程序等,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相对经济、快捷而高效的新途径,以便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噪声仲裁监测过程中的点位布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噪声仲裁监测过程中点位的布设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振动仲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行振动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局限性,对制定新标准和修改现行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构建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这一制度的设想,并从几方面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刊作者鲍学杰在《论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本刊 2 0 0 1年 1、3、4期 )一文中提出的建立环境仲裁制度的建议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本文作者于言午、齐学坤在同意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又对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欢迎读者和作者继续来稿 ,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环境噪声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既要选择噪声源界外测点,又要选择其相邻方区域内测点,并按标准规定对测量值进行背景值修正。提出环境噪声污染应以所产生的环境噪声排放是否超过其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来判别。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176-176
(接上期)问:如何防范和处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纠纷? 答:一是事先签订条款完备内容明确的合同,避免争议。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化解争议,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三是明确纠纷处理机制.高效处理争议。纠纷裁决机制主要是诉讼和仲裁,在具体项目中应明确的纠纷处理方式和管辖机构.以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环境噪声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既要选择噪声源界外测点,又要选择其相邻方区域内测点,并按标准规定对测量值进行背景值修正。本文提出环境躁声污染应以所产生的环境躁声排放是否超过其所在区域环境躁声标准来判别。  相似文献   

18.
技术仲裁监测的实质是一个取证的过程,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重要体现。适用于污染纠纷双方无法协商解决,而通过双方认可的第三方进行促裁情况下的监测取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责所决定,环境监测部门一般不是以仲裁者的姿态出现在纠纷处理过程中,而是受雇于仲裁者(即服务于仲裁者)进行污染现场的调查与取证工作,为仲裁者在裁决时提供充足的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以做出正确的裁决。  相似文献   

19.
于萍 《山东环境》2000,(7):20-21
环境执法包括环境行政执法、环境仲裁执法和环境司法执法,目前,我国仍以环境行政执法为主。环保部门作为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近几年来,通过环保部门的不断努力,增强了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为环保工作法制化奠定了基础。但就基层环境行政执法总体情况而言,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关于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其一、欧盟宣布将对中国出口钢材征缴24%的反倾销税。欧盟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中国销往欧盟的钢材太便宜,打压了欧盟成员国的钢铁产业。该理由是否成立,中方肯定会通过WTO仲裁机制据理力争。欧盟动辄对中国挥舞反倾销大棒,中国人见识多了。因而此事除国内钢铁行业外,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