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10月,我国的4G标准提案(TD—LTE—Advanced)已被确定国际候选技术标准之一,增强了我国在4G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3月3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专职技术责任人邬贺铨委员向记者透露,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上将运行TD—LTE演示系统,并开展手机门票、手机支付、无线视频监控等宽带多媒体业务。  相似文献   

2.
江镕 《环境》2012,(4):34-39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年2月16日2时34分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4.0度,东经114.5度)发生里氏4.8级地震,深圳、惠州等地均有震感。地震会不会对惠州大亚湾核电站造成影响(7这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本期“研究成果展示”专栏以六篇形式连载。本文刊载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内容,以飨读者。该年报指出,(1)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24亿辆。其中汽车10837.8万辆,低速汽车1145.0万辆,摩托车10400.0万辆。,与往年不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摩托车保有量,占主导地位..(2)201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10837.8万辆。其中,按车型分类,客车占82.5%,货车占17.5%;按燃料类型分类,汽油车占82.5%,柴油车占16.1%,燃气车占1.4%;按排放标准分类,国I前标准的汽车占7.8%,国I标准的汽车占14.9%,国Ⅱ标准的汽车占15.7%,国Ⅲ标准的汽车占51.5%,国Ⅳ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10.1%;按环保标志分类,“黄标车”占13.4%,“绿标车”占86.6%..(3)2010—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9(106.2万辆增加到22382.8万辆,年均增长8.5%。其中,汽车保有量由7721,7万辆增加到10837.8万辆,年均增长18.5%;“黄标车”保有量由1558.3万辆降低到1451.4万辆,年均削减3.5%.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速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020年中国消费结构变…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应高速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度增长2.22020Q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O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020年中国消费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度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020年中国消费结构变…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度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朗)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020…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度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速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电池     
莲玉 《环境导报》1997,(3):42-42
近年电子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朝着微型化、便携式的方向发展,对高容量、微型化电池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1989年全球无线寻呼用户共1900万户,其中美国988万户(占52%)、亚太地区228万户(占12%);1995年全球无线寻呼用户共8500万户,美国2800万户仍名列第一、中国2010万户名列第二。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对微型高容量电池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祈盼"绿色电池"的呼声越来越高。1镍镉电池日渐失宠在全球电池市场上,传统的镍锅电池仍占有很大市场。镍搞电池技术已经成熟.目前全球各地许多厂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再生资源》2009,(11):46-46
近日从昆明市商务局获悉,未来几年,昆明市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框架已确定:从2009年--2012.年,昆明行政辖蔓区范围内将建立、规范1000个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其中2009年建设710个).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l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H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速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用)3.1.2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020年中国消费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l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一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速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总31期)2.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见总32期)第三章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研究3.1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空化3.1.1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见总33期)3.1.2202O年中国产业结构空化趋势预测(见总34期)3.22O20年中国消费结构变…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遇和条件1.1中国的基本国情1.2发展的历史机遇1.3促进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第一章内容见本刊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30期)第二章公元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探讨2.1适度高速增长2.22020(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见第31期)  相似文献   

16.
当前针对移动通信的竞争非常的激烈,由此对于技术的研发也变得非常重要。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其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但该技术的通信需要建立在数量庞大的移动基站上,由此产生许多的电磁辐射。当前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3G再到4G,并且当前5G也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每一次的升级都会致使基站发射的频率产生较大的变化,并且对强度的提高也是成倍的增长。当前对于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范围如何才能有效的监测,以及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是当前监测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由此在本文中对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监测仪器、人员准备、现场布点、监测、数据记录等环节,进行分析每个环节的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然后对电磁辐射的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加以总结,从而为后续的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次能源产量(1995年,亿吨标准煤)1.美国:24.423;2.俄罗斯:13.777;3.中国:12.903。△原油产量(1995年,亿吨)1.沙特阿拉脑3.934;2.美国:3.273;3.俄罗斯:3.068;4.伊朗:1.827;5.中国:1.501。△天然气产量(1995年,亿立方米)1.俄罗斯:5554;2,美国:5383;3.加拿大:1458;4.英国:715;5.荷兰:663;21.中国:179.5。△煤产量(1995年,亿吨)1.中国:13.607;2.美国:9.34;3.印度:2.855;4.俄罗斯:2.622;5.德国:2.464。△发电量(1995年,亿千瓦时)1.美国:35140.8;2.中国…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本期“研究成果展示”专栏以六篇形式连载。本文刊载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内容,以飨读者。该年报指出,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12.1万吨,比2011年增加0.1%,其中氮氧化物(NOx)640.0万吨,碳氢化合物(HC)438.2万吨,一氧化碳(CO)3471.7万吨,颗粒物(PM)62.2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70%。按车型分类,全国货车排放的NOx和PM明显高于客车,其中重型货车是主要贡献者;而客车CO和HC排放量则明显高于货车。按燃料分类,全国柴油车排放的NOx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PM超过90%;而汽油车CO和HC排放量则较高,超过排放总量的70%。按排放标准分类,占汽车保有量7.8%的国I前标准汽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排放总量的35.0%以上:而占保有量61.6%的国Ⅲ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还不到排放总量的30.0%。按环保标志分类,仅占汽车保有量13.4%的“黄标车”却排放了58.2%的NOx、56.8%的Hc、52.5%的CO和81.9%的PM。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比2011年增长了7.8%,但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与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高排放的“黄标车”、提升车用燃料品质等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环境科学动态》2014,(3):170-170
据知网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由2011年0.831提高到2012年1.030,首次突破1.000大关。继续名列环境保护部主管期刊第四名,仅次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环境科学研究》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的《中国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选取化学需氧量( COD)和氨氮( NH4-N)为研究因子,统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污染物排放量并计算入输水干线污染物量;根据南水北调办治污工程规划,计算污染物削减量;根据2012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核定研究区域限排总量;结果污染物量COD、氨氮削减量分别为33114吨、2935吨,污染源结构中城镇生活源比例从23.34%降到9.10%,工业企业源比例从15.13%降到8.96%,污染源点源呈下降趋势,面源呈增长趋势,污染物入输水干线总量达到2015年限排总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