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冯英  宋永吉  任晓光  李翠清  王虹 《环境化学》2011,30(6):1157-116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以LaMnAl11O19-δ为基础的不同金属元素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LaMnMAl10O19-δ(其中M分别为Fe、Co、Ni、Cu、Zn、Y、Ag、Ce),对样品进行了XRD、H2-TPR和BET表征,在CH4存在下,考察了催化剂对NO的还原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NH4)2CO3作沉淀剂制备的...  相似文献   

2.
六铝酸盐负载CuO催化还原NO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aAl12O19六铝酸盐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LaAl12O19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H2-TPR和BET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CH4选择催化还原NO的性能.结果表明,CuO的负载并未改变六铝酸盐载体的结构,Cu在载体上以Cu2+的形式存在,活性组分CuO与载体LaAl12O19之间存在协同作用;CuO/LaAl12O19催化剂对CH4选择催化还原NO表现出良好活性,所制备的催化剂均能使NO的转化率达到99%;其中负载量为1.0 wt%的CuO/LaAl12O19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完全反应温度T99%为560℃,且在80 h稳定性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高温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鲁勋  罗来涛  程新孙 《环境化学》2008,27(2):149-153
采用浸渍法制备CeO2改性的Pd/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氧化预处理对Pd/Al2O3和Pd-Ce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Al2O3的活性受还原温度的影响很小.Pd-CeO2/Al2O3还原温度的升高使CeO2发生迁移,导致催化剂表面Pd原子数减少,同时削弱了Pd-Ce界面效应,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还原-氧化预处理使Pd-CeO2/Al2O3的活性有较大提高,预处理能促使Pd的再分散,增加了对H2的吸附活化能力,在Pd-Ce的界面效应共同作用下使催化剂拥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Al2O3负载金属Pd、Cu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ICP)、氮气吸脱附(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1,2-二氯乙烷气相加氢脱氯为探针反应,考察了Pd-Cu/Al2O3催化剂的钯铜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活性以及反应产物乙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Cu负载量可在催化剂中形成Pd-Cu合金,并促进催化剂对乙烯的选择性.此外,当温度为250℃,Pd、Cu负载量分别为0.78%和1.9%时的Pd-Cu/Al2O3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的催化加氢脱氯效果最佳,最终产物乙烯的选择性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以γ-Al_2O_3为载体,CuO、Y_2O_3双组分CuYO/γ-Al_2O_3催化剂,通过CuYO/γ-Al_2O_3催化剂的XRD,BET,SEM等表征,分析发现,引入Y_2O_3组分,能够改变催化剂颗粒的结构与形态,提高了CuO在催化剂表面及孔道内的分散度.通过H2-TPR研究发现掺杂Y_2O_3大幅提高了CuO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从而提高了CuYO/γ-Al_2O_3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考察了CuYO/γ-Al_2O_3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结果表明,当CuO和Y_2O_3负载量均为12%时,CuYO/γ-Al_2O_3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最高,完全分解N_2O温度为488℃.12Cu12YO/γ-Al_2O_3催化剂在有O2条件下,460℃连续反应100 h,活性仍能保持80%左右;还考察了体积分数为9.1%的水蒸气对12Cu12YO/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Hβ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以钴为主活性组分,稀土元素为助剂的CoM/Hβ(M=La、Ce、Pr、Nd)催化剂,考察了在含氧条件下直接催化分解N2O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质谱联用系统、H2-TPR、NH3-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Co物种主要以Co3O4尖晶石形态存在.NH3-TPD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剂的酸性有关.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稀土助剂的添加使催化剂活性得到改善,其中以Pr为助剂的催化剂活性最好,N2O转化率达到95%时的反应温度为398℃.  相似文献   

7.
徐凡凡  徐文英 《环境化学》2011,30(5):994-999
研究了Na2S2O8(0.1-2 mmol·L-1)、Cu2+/Zn2+(0.1-0.9 mg·L-1)单独对于水中的总细菌杀灭的效果,以及Cu2+/Na2S2O8、Zn2+/Na2S2O8和Cu2+/Zn2+与Na2S2O8协同杀灭总细菌效果.在CU2+/Na2S2O8体系中,Cu2+/Na2S2O8杀菌率随Cu2+...  相似文献   

8.
以Cu2Se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了TiO2/CuO/Cu2O(SeO3)光催化剂,用XRD、FTIR和EDAX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组成、晶型结构和光催化去除水中腐殖酸性能的影响.当Cu2Se/TiO2焙烧温度为450℃,焙烧2h时,Cu2Se转化为CuO和Cu2O(SeO3).室温下当TiO2/CuO/Cu2O(SeO3)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1,溶液pH7.0时,水中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到63.6%。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或MoO3)制备催化剂,研究不同催化剂组分对NO和NO2脱除率以及N2O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2O5的加入使得MoO3(WO3)/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得到了改善.MoO3(WO3)的加入主要是改善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数量,从而使得V2O5/TiO2基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微量金属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5月在青岛近海三个采样点采集了 1 0 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 ,用ICP AES测定了Al,Fe ,Mn ,Cu ,Pb和Zn的浓度 ,讨论了这几种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结果表明 ,六种元素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为 :沧口 >八关山 >仰口 ,TSP(总体悬浮颗粒物 )与Al,Fe ,Mn的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 >冬季 >秋季 >夏季 ,而Cu ,Pb ,Zn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 .六种元素中Al,Fe,Mn主要由自然过程输入 ,而Cu ,Pb ,Zn主要是人为来源 .  相似文献   

11.
风浪扰动对太湖水体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采用ICP-AES测定其中Co,Cr,Cu,Ni,Pb,Zn,Al,Fe和Mn不同形态的含量.研究表明,水体中Al,Fe,Co,Cr,Pb和Ni可提取态含量随风浪扰动程度的增强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Mn,Zn和Cu在7m·s-1风浪下含量最高,11m·s-1风浪次之,2m·s-1风浪最小.7m·s-1风浪与2m·s-1风浪相比,水体中Mn, Co, Cr, Zn, Cu和Ni的B1, B2, B3态含量增加3-20倍.11m·s-1风浪与7m·s-1风浪相比,Co, Cr和Ni的B1态含量分别增加31.1%-76.8%,Mn, Zn和Cu分别减少22.1%-38.6%; Cr,Zn和Ni的B2态含量增加12.1%-50.2%, Mn减少65.6%, Co和Cu的含量相当; Co和Ni的B3态含量增加15.4%-10.3%,Cr,Mn,Zn和Cu略微减少.水体中的金属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且金属的三态比例随风浪的变化不明显. Mn的生物有效性最高,Zn,Cu和Ni次之,毒性较大的Pb和Cr的生物有效性较低.Al, Fe和Pb的Fe-Mn氧化物结合态比例非常高,约有74.56%-100%. Co,Cr和Ni的有机结合态比例较高,且Co和 Ni的三态比例比较均一,Cu的B3态较低.  相似文献   

12.
CuO和Cu(Ⅱ)催化臭氧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皮运正  王建龙  吴迪 《环境化学》2005,24(2):197-199
以乙二酸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O/Al_2O_3和Cu(II)对臭氧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pH条件下,CuO/Al2O3有较强的催化臭氧氧化能力,可以将乙二酸的去除率提高约15%而在中性条件下,20g·l-1CuO/Al2O3的催化效果有限磷酸盐缓冲液可以强烈抑制臭氧氧化乙二酸以及CuO/Al2O3的催化作用与CuO/Al2O3相比,Cu(II)离子有更强的催化臭氧氧化乙二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x值不同的 La_2.x_Sr_xCuO_(4±λ)(x=0.0—1.0)系列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IR,XPS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NO分解的催化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x=0.0—1.0范围内.所有样品都具有A_2BO_4结构.发现NO分解活性与氧空位(缺陷)的浓度有关,与不同价态的Cu离子含量之间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氟里昂12(CCl2F2)燃烧分解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贵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体系催化剂上氟里昂_(12)(F_(12))燃烧分解反应进行了活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TiO_2,ZrO_2/TiO_2催化剂对氟里昂_(12)燃烧分解反应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ZrO_2/TiO_2催化剂具有一定的臭氧-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iO2含量不同的改性Al2O3材料,并以此为载体制得一系列Pt/SiO_2-Al_2O_3柴油车尾气净化氧化催化剂(DOC).N2吸附-脱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证实,SiO_2以多孔形式均匀覆盖在Al2O3表面,没有明显影响Al2O3的织构性质.运用热重法对各催化剂的抗硫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SiO_2的引入有效提高了Pt/Al_2O_3催化剂的抗硫性;经硫累积实验后,所制备的Pt/SiO_2-Al_2O_3系列催化剂硫酸盐累积量均小于1.0 wt.%,而Pt/Al_2O_3的硫酸盐累积量约为3.94 wt.%.催化剂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适量SiO_2的引入不会影响Pt/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当SiO_2引入量为18 wt.%时,Pt/SiO_2(18%)-Al_2O_3催化剂不仅抗硫性能优异而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模拟柴油车使用160000 km后,其催化活性未明显降低.因此,本研究认为SiO_2在Pt/Al_2O_3DOC催化体系中,可以起着抑制硫中毒及提高耐久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Pd三效催化剂研究涂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作为Pd三效催化剂涂层材料组成的活性Al2O3/金属氧化物添加剂试样,用BET法、XRD法及H2-TPR法对这些涂层原材料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添加剂提高了活性Al2O3的热稳定性;添加ZrO2改善了CeO2的热稳定性;与含Ca的试样不同,含La试样没有贮氧能力。用含有Al2O3-CeO2/ZrO2和Al2O3-La2O3/BaO的涂层材料制备的Pd催化剂有好的CO,HC和NOx同时净化的三效性能和低的起燃活性。加入0.003%(V/V)SO2降低了催化剂活性,含La2O3/BaO涂层材料的Pd催化剂上NOx反应易被SO2中毒。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过渡金属(重点考察了铜)对Pt Rh Pd/Al2O3催化剂尾气净化效能的影响,并应用XRD,TPD,TPR等手段对过渡金属在Pt Rh Pd/Al2O3催化剂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过渡金属对Pt Rh Pd/Al2O3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改性作用,过渡金属与混合贵金属产生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富营养化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对旱柳的生长特性、生理指标以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铜(Cu)处理会显著抑制旱柳生长并引起相应的生理活动,表现为干重、相对生长速率(RGR)、耐性指数(TI)及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且50μmol/L Cu对旱柳的毒害远大于50μmol/L锌(Zn).随着氮(N)、磷(P)浓度提高,旱柳生物量提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重金属对旱柳的毒害得到缓解.Cu和Zn主要富集在旱柳根部(插条新生根,下同),但随着N、P浓度的提高,旱柳根部富集Cu和Zn的量显著减少. Cu会增加旱柳根部对Zn的富集,显著降低Zn的转运系数,抑制Zn向新生枝条转运. 3种N、P组合(N0+P0、N1.5+P0.18和N15+P1.8,下同)下,与Zn50处理相比,Zn50+Cu50处理下Zn转运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62.8%、57.0%和77.9%(P 0.05);Zn会减少旱柳根部对Cu的富集,显著提高Cu的转运系数,促使Cu向新生枝条部转运.3种N、P组合下,与添加Cu50的处理相比,Zn50+Cu50处理下Cu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提高了26.0%、62.9%和42.9%(P 0.05). N、P浓度的提高会促使Zn向新生枝条部转运,与N0+P0+Zn50相比,N1.5+P0.18+Zn50和N15+P1.8+Zn50处理下Zn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提高了45.6%和247.3%(P 0.05),而对Cu的转运无显著影响.综上,旱柳插条对Cu和Z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N、P浓度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对旱柳的毒害,减少新生根对Cu和Zn的富集并促使Zn向新生枝条转运.(图9表2参38)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土为对象,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Cu(Ⅱ)、Zn(Ⅱ)在紫色土中的吸附特征,分析了紫色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1)随着加入Cu(Ⅱ)、Zn(Ⅱ)浓度增高,紫色土对Cu(Ⅱ)、Zn(Ⅱ)的吸附量增大,碱性紫色土对Cu(Ⅱ)、Zn(Ⅱ)的吸附量最高分别为1499.5 mg.kg-1、2845.4 mg.kg-1;(2)土壤中有Cu(Ⅱ)、Zn(Ⅱ)的专性吸附位点,在两者共存的条件下存在竞争吸附,Cu(Ⅱ)的竞争吸附能力大于Zn(Ⅱ),其各自的最大吸附量小于单一离子条件下的吸附量,碱性、中性、酸性紫色土Cu(Ⅱ)最大吸附量的下降幅度分别是14.5%、15.2%、15.9%,Zn(Ⅱ)的最大吸附量下降幅度分别为31.7%、28.1%、25.7%;(3)共存阳离子类型及浓度影响紫色土有效Cu(Ⅱ)、Zn(Ⅱ)含量,随着阳离子的加入,碱性紫色土的有效Cu(Ⅱ)含量增加,酸性紫色土减少,而3种紫色土的有效Zn(Ⅱ)含量均增加.消落带土壤淹水后,水体中Cu(Ⅱ)及其他阳离子的存在使土壤对Zn(Ⅱ)的吸附力降低,造成Zn(Ⅱ)污染的环境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V2O5-WO3/TiO2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通过BET,XRD和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含量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含量的碱金属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碱金属氧化物与催化剂表面V物种的结合生成部分碱金属盐(如KVO3),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使催化剂中有效活性位的数量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两种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毒性顺序为K2O〉Na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