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53200503271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前沿问题/王文兴(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2005,14(1).-1~5环图X-41通过计算得出了大气汞沉降和酸沉降在中国的累积沉降量,并通过调查分析中国各项污染物来源的最新资料,详细论述了各主要污染因素对土壤系统的影响。文章阐述了污染物在土壤系统中主要的物理化学行为,主要包括污染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吸附、迁移和扩散、酸沉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最后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的前沿问题,并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参12X53200503272多环芳烃(PAHs)在砂质…  相似文献   

2.
模拟酸雨对南方五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酸性降水产生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雨水酸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湖泊和土壤植被系统的酸化效应引起了国内外有关部门的关注。土壤是酸沉降物的最大接受者,土壤遭受了持续的酸沉降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土质恶化,使正常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且,这种变化常常是不可逆的。 本文以贵州、四川、广西三省采集的五种土壤为对象,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闽南地区生态环境对酸沉降的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闽南生态环境对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结果。考虑到干、湿2种沉降形式,试用了1种新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计算方法:用树木和农作物的SO2容量代表酸性干沉降的临界负荷,用土壤酸缓冲容量计算酸性湿沉降的临界负荷。结果表明:闽南的干、湿酸沉降临界负荷均大大高于现实酸沉降负荷   相似文献   

4.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 ;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 -溶解、吸附 -解吸、络合 -解离、氧化 -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其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 ;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重庆火力发电厂周围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酸沉降物影响下土壤的酸化特性,并提出吸附态SO_4~=可用于鉴别酸沉降物致酸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酸化模型及其在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简述了国外近10年来在酸沉降影响研究中,为预测酸沉降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湖泊的长期影响而开发的各种酸化模型,经比较分析,归纳出建立这此匠基本方法及应用于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葆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两广地区水域对酸雨的敏感性及其分区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沉降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降水中化学组分的输入量和地表水体对所输入的酸性物质的敏感性.湖泊对酸性沉降物影响的敏感性,决定于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除酸沉降的强弱和影响酸沉降的气象因素外,还取决于湖泊的水文学及水化学性质、集水区的特点和土壤与基岩等诸因素.我国两广地区位于重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大,每  相似文献   

8.
厦门地区酸沉降造成的影响及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厦门地区的酸沉降主要为SO2和酸雨,而酸雨对该地区的农作物?森林乃至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危害?综合厦门地区酸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每年5292.8万元,占厦门地区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98%,故由酸沉降的影响造成的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陆地生态环境酸沉降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在总结了世纪酸雨现以现状、酸雨的生态危害、酸雨对土壤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酸沉降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并提出了若干研究方面及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了不同的缓冲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峨眉山土壤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模拟酸雨对土壤的静态和动态淋溶试验,比较了峨眉山冷杉生长状况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的缓冲能力,并与未受酸沉降侵蚀、冷杉生长良好且与峨眉山海拔相近的贡嘎山土壤作为对照点,研究和分析了各不同区域土壤随模拟酸雨pH值变化而改变的情况,以及土壤中可交换阳离子在受到酸沉降侵蚀时,其阳离子溶出总量情况,揭示了峨眉山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不同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土壤酸沉降缓冲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作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分析在酸雨作用下各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溶特性,硅、铝元素的释放规律及淋出液的 pH值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酸沉降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 Ⅵ.固相组成与酸缓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土壤固相组成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质子缓冲反应的类型不同,因此,缓冲容量及缓冲强度等指标也有较大差异。有机质对酸缓冲反应存在双重影响。取决于土壤原始PH值及盐基组成状态。  相似文献   

15.
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及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N沉降对酸雨区森林土壤酸化和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于2012年4—12月在重庆缙云山地区选取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种典型林分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设N0、N1、N2、N3 4个处理,施N量(模拟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 kg/(hm2·a),每月月初将NH4NO3溶液均匀喷洒在所选样方内,8个月后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表明:①不同pH下2种林分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pH越低土壤酸缓冲能力越高. ②2种林分的土壤酸缓冲能力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相同的N沉降量下,常绿阔叶林土壤酸缓冲能力略高于针阔混交林. ③N沉降会加快土壤酸化速率. 与N0处理相比,N1、N2、N3处理常绿阔叶林土壤pH分别下降了0.03、0.06、0.16,而针阔混交林则分别下降了0.08、0.10、0.26. ④2种林分土壤中盐基离子含量均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交换性Al3+含量则相反. 与N0处理相比,常绿阔叶林N1、N2、N3处理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55.76%、66.00%、70.38%,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6.03%、21.37%、31.81%;针阔混交林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24.12%、43.38%、62.24%,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9.19%、23.48%、34.85%. 研究表明,氮沉降会降低森林土壤酸缓冲能力,加快酸化速率,并且常绿阔叶林土壤对N沉降的敏感性高于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土壤酸化空间信息模型构建及其在贵州龙里实验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基于TM数据、气象资料和化学实测数据,将基于能量循环的土壤水平衡模型和基于物质循环的土壤酸化模型相耦合,构建了土壤酸化空间信息模型,解决了土壤化学性质从点尺度到空间尺度的扩展.并以季节尺度模拟了酸沉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贵州省龙里县2007年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土壤受酸沉降影响的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空间角度来说,在同一季节内,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水的pH值和土壤盐基饱和度的大小关系为:草地混交林灌丛针叶林;②从时间角度来说,土壤水盐基浓度主要与土壤水含量呈负相关性,即浓度随着土壤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季节相同指标的浓度由高到低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③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受相同酸沉降的影响不同,受酸雨影响由大到小为:针叶林灌丛混交林草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的SO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待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11.52mg/g士;其余依次为黄壤、棕红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的吸附能力最弱,最大吸附量仅3.55mg/g土,只及红壤的30.8%。可以预计,就地区而言,以红壤为主的江西省是我国对酿沉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酸沉降:来源、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我国酸沉降观测与模拟、来源与影响以及控制与成效,不仅能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国际酸沉降控制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酸沉降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有关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致酸气体排放、土壤和地表水酸化、酸化缓冲机制、临界负荷区划以及酸雨控制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我国酸雨污染经历了快速发展、污染缓和、再次恶化和持续改善4个阶段,与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趋势相一致.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及四川盆地,而不是排放最为集中的华北地区,反映出氨气和盐基阳离子排放的较强中和作用.作为酸沉降的主要危害,我国土壤酸化严重,而地表水酸化与欧美相比并不突出,原因是盐基阳离子沉降和硫氮转化(如硫酸根吸附和反硝化等过程)提供了特别的缓冲作用.随着二氧化硫排放优先于氮氧化物得到初步控制,我国降水化学组成由硫酸型转变成硫酸-硝酸-铵混合型,从而氮沉降,特别是铵沉降对我国土壤酸化的贡献越发显现.国家“两控区”划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我国酸沉降的发展,酸化的土壤和地表水开始出现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日合作研究项目:酸沉降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于1990至1995年期间在中国重庆地区进行。本文是该最终研究结果主要方面的报导,包括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状况酸沉降对池塘,森林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和桎酸雨控制对策,该项研究为今后酸沉降生态监测的研究,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酸沉降对重庆南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南山地区已造成长期严重的环境污染.笔者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和植被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表明:5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A层均值为3.74,B层均值为4.20,盐基饱和度(BS)的均值小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A层为78.1~88.6 mmol/kg,B层为61.1~65.1 mmol/kg,土壤中含有较高的Al3+<\sup>可能与大气中S和N的输入有关,并导致了土壤酸化.土壤中C/N较低,A层接近12.0,并且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说明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层分解良好.通过对植被的分析表明,酸沉降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