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滇池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营养化是湖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的景观显示,是湖泊生物生产力在必需的营养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互相作用下发生发展的生态过程。其生态演变因素可分为“处然的”与“人为的”两种。现就滇池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陆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富营养化是重大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富营养化的研究及其综合治理。本文分析了底泥疏浚工程、生态引水工程和水生植物修复三种典型的内陆湖泊内源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综述了三种工程措施在国内外的运用现状,比较了三种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在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时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都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以滇池为例,对三种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结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综合集成方法框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泊富营养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导致的湖泊自然演变过程的浓缩,而富营养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方法论指导,进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综合集成。在信息分析与发展预测、模型集成、技术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交互完成工程方案的决策,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综合集成有利于发挥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工程的综合效益和长期效益,并为湖泊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 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 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滇池富营养化控制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昆明市最终的城市饮用水源地。然而,近年来滇池富营养化进程发展迅速,严重地制约了昆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迫在眉睫,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为了控制滇池的富营养化,明确治理目标,其控制途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湖泊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多种治理措施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污染源的控制,水土  相似文献   

7.
用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污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国内外多年来关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成果,归纳得出生化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的有效方法阐明其机理,并在国家湖泊环境治理重点滇池外草海进行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治理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滇池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引起了流域土地覆盖的巨大变化,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和水资源危机.根据1988,1995,2000年滇池流域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并结合滇池水质的监测结果,重点研究了流域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滇池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滇池草海污染应急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已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为对滇池草海进行应急治理,建议采用微生物技术(EM Biologic)先对草海进行强化处理,使水体透明度达到80cm以上.然后利用沉水植物生态恢复来重建草海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滇池的自然地理概貌、滇池的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分析了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回顾了滇池污染治理思路的创新和演进过程,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主要骨干工程、滇池治理实施的主要政策法规,提出了下阶段滇池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成功  朱战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56-359,377
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制定治污方案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滇池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极度破坏了滇池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了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致使滇池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治理滇池水体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以减少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的排放,加大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排放前的处理工作;其次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退耕还林;增强生态环境自身净化能力也是滇池水体污染治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滇池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8~1999年滇池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滇池水质在继续恶化,全湖水质超V类,富营养化程度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滇池主体外海TP浓度增加了一倍多,叶绿素a增长了十几倍,营养水平由富营养发展到严重富营养,增加了两个级别,发展趋势近年来尤为明显.P是近10年来滇池水体中增长最快的营养盐,水体中P浓度的持续增  相似文献   

13.
滇池的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滇池的富营养化发展状况及其产生的危害,针对滇池污染的原因和造成富营养化的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滇池富营养化治理成效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进展及成效,探讨了滇池治理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在下阶段的治理工作中,应重视生态修复和面源控制工作,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石建屏  李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7):1777-1784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湖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并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人口承载度超标,经济承载压力显著增长,富营养化指标——TP、TN呈高负荷波动状态.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64  
以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湖泊内物质循环为基础,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体系、指标和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指标包含外部指标、环境要素状态指标和生态指标,并以滇池为例进行评价.1988年、1994年和2001年,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从0 847下降到0 814和0 787,这说明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下降,且已处在一种稳定的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滇池水华综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华污染已成为滇池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滇池水华治理被国家列为重中之重的项目而予以高度重视,据多年的监测资料,滇池水华的各类主要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其次为束丝藻和鱼腥藻。该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滇池水华泛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水华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的综合对策,特别强调了滇池水华必须坚持控制污染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骆马湖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马湖为一浅水湖泊,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其已经处于中—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骆马湖水质,提出对骆马湖生态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入湖口人工湿地、建设骆马湖生态湖滨,通过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实现骆马湖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9.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而水生态系统结构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生境特征与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实现更精细化的湖泊流域管理,在滇池流域完成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基础上,基于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一步对滇池流域进行三级区划,进而反映流域水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结构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为依据,分别构建了滇池流域陆域与湖体的三级分区指标体系;通过对三级分区单元指标综合值进行聚类分级,最终将滇池流域的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划分为20个陆域区和4个湖体区,并利用底栖与藻类的生物数据对分区进行合理性评价.最后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理论,结合滇池流域自身特点与管理需求,将滇池流域三级分区定义为不同的水生态功能类型.通过对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的划分以及主体功能的确定,不仅为滇池流域水生态健康管理构建了空间管理单元,而且为湖泊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20.
王小雷  杨浩  顾祝军  张明礼 《环境科学》2014,35(7):2565-2571
对比分析了两个不同营养湖泊抚仙湖和滇池湖中心部位沉积物柱芯放射性核素210Pbex和营养盐(TOC、TN和TP)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两个湖泊不同湖区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与营养盐(TOC、TN和T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个湖泊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和营养盐各个指标的垂向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上滇池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的波动变化幅度略高于抚仙湖.滇池表层沉积物中210Pbex较为紊乱的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物中Pb的物理化学迁移有关.沉积物中营养盐各个指标的变化则与特定历史时期不同强度的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密切相关.放射性核素210Pbex和营养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与两个湖泊或同一湖泊不同湖区的营养水平高低有关,其变化关系为富营养化湖泊滇池>贫营养湖泊抚仙湖,抚仙湖北岸>南岸.就单个营养盐指标与210Pbex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言,TOC最强,TP次之,TN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