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环境中存在的抗生素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吸附法作为一种高效、简单的抗生素去除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不同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会对抗生素的吸附过程产生影响。对人工合成材料体系(石墨烯和生物炭)和自然体系(土壤和底泥)中DOM对抗生素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同时总结了DOM影响抗生素吸附的机理,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能为环境中抗生素的吸附去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在沉积物系统中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云龙  石秀春  张荣亮 《四川环境》2002,21(2):13-16,24
本文综述了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吸附过程的模拟,等温吸附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吸附、分散、固定等协同作用,可将沉积物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不易迁移的状态。针对含油量5%、含水量60%的低含油、低含水污水池沉积物,调理吸附稳定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快速的处理。应用该技术处理孤岛某污水池底沉积物约8×103 m3,药剂投加量为沉积物质量的10%,强化养护时间≥3d,处理后沉积物含油量2%,浸出液的氨氮、pH值及石油类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OD去除率约80%。  相似文献   

4.
吸附-解吸是重金属在沉积物中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本文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乌梁素海不同区域沉积物对Cu2+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H值逐渐降低;沉积物TOC含量越高,其对Cu2+的吸附能力也越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的S1样点及受农田退水影响的S2样点对Cu2+的吸附量相对较低,而相对较洁净的S3和S4样点具有较高的Cu2+吸附量。4个样点吸附量能力大小为S3>S4>S2>S1。解吸实验显示,沉积物吸附的Cu2+大部分都不能被解吸。试验结果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要好于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拟合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31 mg/g、4.84 mg/g、8.39 mg/g和7.75 mg/g。  相似文献   

5.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粉质粘土介质为研究对象,用批式法实验研究了Pu在砂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核素Pu在粉质粘土中的分配系数较大,反映该种地质介质对Pu具有较强的吸附阻滞性;另外,分配系数是一个随环境pH值、介质含水率及水中核素源项浓度而变化的量。  相似文献   

8.
刘佳  隋铭皓  朱春艳 《四川环境》2011,30(2):111-114
抗生素是用于防治人类和动物病菌性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的一大类化学品.基于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本文针对抗生素对环境水体造成的污染,从环境水体中抗生素的来源入手,分析了抗生素在环境水体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并讨论了目前国内外抗生素去除的研究情况,主要对常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吸附3种手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平  石辉 《四川环境》2007,26(5):102-106
多环芳烃在土壤和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持留、分布、迁移转化及最终归趋的关键过程。本文阐述了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吸附作用对其他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土壤/沉积物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具有复杂的吸附活性中心,多环芳烃在其上的吸附是矿物成分和有机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表面吸附过程或分配过程,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吸附等温线。在吸附过程中,土壤和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与组成、温度、pH以及被吸附多环芳烃的性质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环芳烃吸附过程中,如何结合其定量结构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界面结构以及环境化学特征认识吸附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0.
铀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  梁斌  周敏娟 《四川环境》2011,30(1):21-25
以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涪江河谷两岸广泛分布的第四系中更新统亚粘土为对象,用动态法测定了铀在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为极低放废物的处置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了流速、土壤粒度及铀溶液初始浓度对土壤吸附铀的影响,并用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土壤粒度小的平衡吸附量较大;流速越小、平衡吸附量越大;铀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大;在用动力学方程拟合时,E lovich方程的拟合度最好;该土壤对铀的最大吸附率为61.1%,吸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1.
贾江雁  李明利 《四川环境》2011,30(1):121-125
抗生素被长期大量地使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同时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于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然而,大部分抗生素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大量的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禽畜粪尿排入环境,经不同途径进入土壤和水体,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多项研究显示在城镇废水和地表水中检测到了抗生素的存在,但关于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效应等研究资料很少。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对微生物、水生生物、土壤生物和植物等产生危害,并产生大量耐药菌,影响禽畜等的正常生长,进而对人类健康及整个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为评估抗生素在环境中潜在的危害,本文就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生物效应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湖泊沉积物中硫的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物中的硫是控制氧化还原体系的重要元素之一。湖泊硫酸盐还原作用主要发生在沉积物表层几厘米范围内,界面硫酸盐还原具有双重环境效应。硫酸盐还原主要形成黄铁矿和有机硫,黄铁矿的生成要受到沉积物中硫酸盐、有机质以及铁氧化物活性的控制。单硫化物不稳定,并且会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
反胶团是一种新型提取分离技术,具有防止生物大分子失活、变性等优良特性.综述了反胶团的原理、含水率、pH、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离子浓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反胶团萃取的影响及反胶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能源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源安全的目标出发,在分析了1995-2009年安徽省总体及分产业能源消耗强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Laspeyres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动进行了分年度、分产业的因素分解,发现近十几年安徽省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归因于效率变动因素,尤其是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对比第二产业内部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的相关系数,为安徽省第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光明  李斌  李娜 《四川环境》2008,27(4):43-47
本文在室内甲醛质量守恒定律基本公式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对影响甲醛浓度的主要因素做了正交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室内甲醛浓度预测模型。对模型做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3种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武陵山片区高差距区的数量先增后减,低差距区数量呈增加趋势。②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莫兰指数为正,表现为空间正相关集聚。③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程度等,但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缩小武陵山片区整体收入差距,促进社会良好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河北省霸州市1996年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大量耕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依据获取的数据,计算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0.02,说明霸州市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时期。详细分析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地方政策因素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郇恒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29-1433
以淮河流域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生活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