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速高盐胁迫下芒硝盐岩弃渣场植被生态修复,选取骄子山隧洞弃渣场及其周围环境区作为研究区,采用样地抽样调查法,从优势物种、群落结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土壤pH值为8.51~9.26,可溶性盐质量比在5.12 g/kg~38.45 g/kg之间,属高盐弱碱性土壤环境;弃渣场共发现植物17种,隶属9科16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6.47%;弃渣场区植被生态修复以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64.71%;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试验区均为有覆膜阻断客土区。试提出以构树+银合欢+草木樨+类芦+龙舌兰+葛为主的乔灌草植被配置模式进行植被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山区河道工程扰动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石葵河生态治理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对河道边坡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态修复期内共发现105种植物,隶属38科97属,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功能群物种组成有明显波动,豆科植物占比下降,禾本科、菊科植物占比升高;优势物种发生改变,从初期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逐步向乔灌草共存的趋势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针对研究区生态修复,试提出以当地优势物种胡枝子+大青+狗牙根+牛筋草+羽芒菊为主的灌草结合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选择某喷涂企业附近环境空气为采样点位,在3个监测时段(5、9、11月)基于成分监测车在线监测10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特征和成分,结合走航监测车进行溯源分析,利用MCM模式结合敏感性实验研究了臭氧生成机制。结果表明:5月A时段的VOCs总浓度(247.43 μg/m3)高于其他2个监测时段(134.29、107.07 μg/m3),体现了VOCs季节性的变化趋势;3个监测时段VOCs浓度均以含氧有机物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4.36%、55.30%和37.90%,其次为芳香烃和烷烃,但不同监测时段同类VOCs占比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季节VOCs浓度的差异性。3个监测时段均排在浓度排名前10位的物种有6种,分别为乙醇、丙酮、对/间二甲苯、苯、二氯甲烷和甲苯,说明该监测点位存在稳定污染排放源。走航溯源监测获得空气点位及附近喷涂企业内VOCs浓度和成分特征,结果显示环境大气中的VOCs主要组分来自喷涂企业厂区使用的挥发性溶剂的排放和油性漆的挥发排放。研究臭氧生成潜势(OFP)可知,芳香烃的OFP值在3个监测时段占比最高,对臭氧生成贡献较高的物种主要有对/间二甲苯、甲苯等芳香烃,乙醇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含氧有机物,异戊二烯和丙烯等烯烃类物种。MCM模式结果显示:5月A时段监测期间的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大于9月B时段和11月C时段,O3生成过程主要受甲基过氧自由基(CH3O2)+NO 和过氧化羟基自由基(HO2)+NO 控制。相对增量反应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3个监测时段臭氧生成均处于VOCs控制区,5月A时段,控制异戊二烯、芳香烃类物种可以大幅减少臭氧的生成,9月B时段需主要控制芳香烃和含氧有机物的排放,11月C时段则需控制芳香烃物种的排放。就VOCs单体而言,3个监测时段减少对/间二甲苯的浓度,对臭氧生成影响较大。走航溯源耦合在线监测方法可以实现臭氧污染快速原位溯源。  相似文献   

4.
以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为例,将工程扰动区划分为河道工程区(Q1)、临时施工道路区(Q2)、弃渣场区(Q3)、取土区(Q4)、临时表土堆场区(Q5)等5个分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CVOR模型,构建山区河道整治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Q1区植被恢复潜力最强,生态健康等级为健康,属容易恢复区,Q4区、Q5区、Q2区生态健康等级为不健康,植被恢复潜力较弱,生态修复中须加大投资;植被恢复潜力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基况条件对植被恢复潜力影响较大,可通过人工干扰提高扰动区植被恢复潜力,提升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评估河流修复效果,研究修复河流中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恢复特征,以浙江省浦江县浦阳江干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个近自然河段、2个城区修复河段和3个郊区修复河段在修复后1,3,4和5年的水质和底栖动物恢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探索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总物种丰富度、EPT丰富度和Sha...  相似文献   

6.
以砂生槐、白羊草、黑穗画眉草、狗尾草、白三叶草等5种先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调查和土壤采样室内养分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试验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不同试验区Shannon Wiener指数(H)表现出显著差异,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明显,不同群落 H值依次为黑穗画眉草植物群落>白羊草植物群落>砂生槐植物群落>白三叶草植物群落>狗尾草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效氮含量、含水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区,砂生槐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最好,白三叶草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上海市某废弃矿坑水样的主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在钠吸附比法(SAR)、钠含量法(Na%)、残余碳酸钠法(RSC)和灌溉系数法(Ka)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极限条件法确定水体的灌溉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样阳离子以Ca2+或Na+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山南侧矿坑水体的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偏高,主要受蒸发浓缩控制,而山北侧矿坑水体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山南侧矿坑水样的Na%和RSC不符合适宜灌溉的限值要求,评价结果为不宜直接灌溉,而山北侧矿坑水样的所有评价指标均符合适宜灌溉的限值要求,评价结果为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8.
对大连市2015年秋冬季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采样分析,获得其组成、含量、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类别VOCs的来源,并计算不同VOCs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大连市环境空气中秋季VOCs平均体积浓度(55.81×10-9)略高于冬季(42.66×10-9);秋季VOCs以羰基化合物和烷烃为主,而冬季VOCs以烷烃和烯炔烃为主。大连环境空气中光化学反应的主要VOCs类别为羰基化合物、烯炔烃和芳香烃,主要物种为丙烷、乙烷、正丁烷和乙烯。羰基化合物含量高与机动车尾气及医院大量试剂的使用有关,烷烃主要来源于汽油车与液化石油气(LPG)燃烧排放,芳香烃主要由机动车排放贡献。各类别VOCs的组分含量与其OFP并不一致,大连市环境空气中各类VOCs的OFP由高到低依次为羰基化合物>芳香烃>烯炔烃>烷烃。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典型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因外来物种入侵而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浙江省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对外经济贸易活跃,为外来物种提供了入侵和蔓延的条件。部分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浙江省造成了严重危害,直接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为了解浙江省典型生态系统外来物种入侵状况,以浙江省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温州沿海滩涂为研究区,开展了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调查研究。在3个自然保护区内共发现列入《中国第一批、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外来物种6种,名单以外的外来物种9种;温州沿海滩涂互花米草分布面积13.16km2,在温州沿海5个县(市、区)沿海滩涂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植物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能综合地判断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通过对黔北丹霞地貌区、香纸沟喀斯特地貌区及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区苔类、角苔类植物的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种群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角苔类植物主要生长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区域,扁萼苔科、角苔科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区域监测指示科植物,蛇苔属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区域监测指示属植物,小蛇苔、蛇苔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区域监测指示种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