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餐厨垃圾中温干式厌氧消化污泥的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彦祥  何琴  李蕾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171-3178
以半连续式和序批式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T)、含固率(TS)和剪切速率(γ)对消化污泥流变性的影响.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污泥动力粘度,测定时温度范围20~70℃,消化污泥TS分别为21.41%~29.54%(半连续式)、12.09%~22.48%(序批式).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随温度降低而减弱,且温度变化会对污泥流变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同一剪切速率下,污泥的动力粘度随TS含量增高而变大;粘度曲线说明厌氧消化污泥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的特点;通过剪切应力的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可判断厌氧消化污泥为时间相关性流体,动力粘度-时间曲线进一步说明污泥为触变性流体;TS12%时,有必要设置搅拌系统,剪切速率控制在10.4~20.9 s-1较为合适;污泥的TS含量越高,温度、TS和剪切对流变性的影响越明显.试验可为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搅拌系统和热交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餐厨垃圾有机质浓度高,在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容易致系统酸化而导致消化系统中止。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技术解决餐厨垃圾消化条件难控制的问题。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总固体(TS)浓度为1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 d,碱度控制在6 000~8 000 mg/L时,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能稳定运行,且有机负荷达到5.29 g/(L•d),沼气产量达1.03 L/g〔以挥发性固体(VS)计〕,沼气中的甲烷浓度在59%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污泥和餐厨垃圾2类固体废弃物得到更加资源化处理,将污水厂污泥和餐厨垃圾按TS之比4∶1进行混合两相厌氧消化,研究产甲烷相中不同的投配率对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设定的3个投配率分别为8%、12%和16%。研究结果表明,产甲烷相中投配率为16%时,系统稳定时总的SCOD去除率和总的VS去除率最高,分别74%和88.07%;日产气量最大,为888.07 mL/(g VS·d);产气中甲烷的百分含量最高,为74%。因此产甲烷相中投配率16%是本实验的最佳投配率。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2015,(9):100-104
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是实现污泥稳定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然而污泥的单独厌氧消化技术存在一些弊端,如有机质转化效率低、停留时间长、沼气产量低等,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则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增强系统稳定性与产气性能。介绍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协同效应,重点阐述了碳氮比(C/N)、有机负荷率、温度、p H值等因素对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并对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污泥和餐厨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且单独处理存在很多问题,两者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发展前景广阔。从国内外近年的研究出发,从原料性质、控制参数、工艺优化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当前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混合处理还需更多地借鉴两者单独处理时已优化的控制条件,消化液的处理也需得到关注。此外,针对微生物种群演替、抑制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如光照)、复杂有机物的转化、相关处理工艺设备等的研究与应用也需得到更多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推流式反应器(PFR)(R1)和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R2)中进行餐厨垃圾(KW)中温干式厌氧消化(AD),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反应器污泥膨胀前后的微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污泥膨胀后古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显著,R1和R2分别以乙酸营养型的Methanosaeta和复合营养型的Methanosarcina为优势产甲烷菌;而细菌群落中某些可能与污泥膨胀有关的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大,包括能合成并分泌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菌属(如CorynebacteriumLactobacillus等)和细胞壁含分枝菌酸的菌属(如Actinomyces、Corynebacterium).反应器在污泥膨胀前均经历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氨氮积累,相应的,能贡献系统酸积累(如PetrimonasAnaerosalibacterFastidiosipila等)和氨氮积累(如ProteiniphilumTepidimicrobiumAminobacterium等)的菌属也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7.
彭爽  何琴  李蕾  伍迪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845-3852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系统中含有大量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会改变厌氧消化污泥的表面张力及发泡潜能,甚至诱发严重的泡沫现象.了解这些物质对污泥表面性质和发泡潜能的影响,对预防厌氧消化系统泡沫的产生和过程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底物和中间代谢产物的单组分及其组合对污泥表面张力、黏度、发泡趋势(Foam tendency,FT)和泡沫稳定性(Foam stability,FS)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表面张力、黏度与污泥的发泡趋势、泡沫稳定性之间并没有一致的相关性,确定污泥发泡潜能的最佳方法是测定污泥的发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体系中,油酸和明胶可以大幅提高污泥的发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因此,认为这两种物质的存在是潜在的主要泡沫诱发因子.玉米油的存在能够降低污泥的表面张力和发泡趋势,可能对系统产生的泡沫具有抑制作用.乙酸、淀粉、蛋白胨也能提高污泥发泡趋势,但却不能强化污泥的泡沫稳定性.研究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并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遇到泡沫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鉴于蒸汽爆破(简称"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为探讨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利用小型发酵罐在35℃下开展了未预处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汽爆污泥单独消化、汽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挥发性固体)去除率为33.9%,沼气产率为311.0 mL/g(以投料VS计);汽爆污泥单独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均略高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但反应器ρ(NH4+-N)过高,影响产气稳定性,沼气φ(CH4)较低.汽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分别达到49.5%和420.5 mL/g,显著优于未预处理联合消化阶段.能耗分析表明,预处理的升温过程使汽爆预处理整体能耗偏高,但若能有效回收70%的热量,则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34 kW·h/t(以污泥量计)的能量产率.研究显示,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5.2%的沼气产率,但由于预处理能耗较高,预处理过程中热能的有效回收是汽爆预处理应用于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经济可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厌氧消化是污泥资源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不同处理模式下污泥的能源回收和碳排放情况存在差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核算准则,从碳减排的角度比较了4条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路线的能源回收与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污泥传统厌氧消化(R1)、污泥热水解(90℃/170℃)-厌氧消化(R2)、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R3)和污泥热水解(170℃)-餐厨垃圾共消化(R4)4种不同情境下的甲烷产量顺序为R1290℃2170℃34,净碳排放量顺序为R3290℃142170℃。各技术路线通过能源回收,均实现了碳中和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AAe高浓度高效率生物厌氧消化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解决了我国目前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技术瓶颈,将固体废物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实现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促进我国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化废水剩余污泥在厌氧消化时,污泥停留时间长,且产气量较低,并且反应器容积较大,所需资金投入较高。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能够改变污泥特性,缩短了后续消化时间,提高甲烷产量,减少剩余污泥量。综述了各种污泥预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石化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流变特征直接关系到搅拌传质和产甲烷效率,而餐厨垃圾的有机物组成差异可能导致其表现出不同的流变特征.本研究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不同有机组成比例的餐厨垃圾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单一组分对餐厨垃圾流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 15%的条件下,淀粉类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增加将增大餐厨垃圾的粘度,使屈服应力和宾汉粘度分别呈指数(τB=6.098x0.14)和线性关系(μB=0.795x+0.0971)增长;热加工后的豆制品蛋白质比例增加反而降低餐厨垃圾粘度,使屈服应力和宾汉粘度分别呈线性(τB=6.976x+12.043)降低和指数(μB=0.668e-1.584x)降低的变化趋势;粮油类脂肪因其为牛顿流体特征,其比例的增加不仅降低了餐厨垃圾粘度,屈服应力和宾汉粘度均呈对数降低(τB=8.459lnx+37.184和μB=0.373lnx+1.676)的变化趋势;而蔬菜类纤维素比例的增加将增大餐厨垃圾粘度,屈服应力和宾汉粘度均呈指数关系(τB=4.938e14.138xμB=0.263e11.76x)增加.因此,未来需依据不同有机组分组成差异下餐厨垃圾的不同流变特征变化规律,合理考虑不同组成餐厨垃圾搅拌控制策略和物料含固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碱度物质(Na2CO3、KHCO3、NaHCO3)和浓度范围(2000,3000,4000mg/L)(以CaCO3计)对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采用了密封的半连续搅拌反应器进行批次试验.综合反应器运行与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碱度类型中Na2CO3能推进水解酸化过程,而在产气减量方面NaHCO3表现更为突出,说明在调节系统碱度时,Na2CO3更易促进水解酸化这一限速阶段,而NaHCO3能使水解酸化细菌与产甲烷菌之间保持平衡,保证甲烷产量;在不同NaHCO3浓度情况下,增加投加碱度的浓度使水解能力增强,相应会导致脱水性能恶化,而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过量碱度将使得系统产气和减量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处理餐厨垃圾(FW)和剩余污泥(WAS)时的发酵产气过程,验证了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时DMBR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察了动态膜(DM)基材孔径(300目、200目和100目)对DMBR运行性能及其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体式DMBR能够强化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的高负荷稳定运行,DMBR过膜滤液中平均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为86.1 mg·L-1,低于CSTR排泥中TVFA的浓度(527.3 mg·L-1).当动态膜基材孔径为300目时,DMBR过膜滤液中总有机物(TCOD)为(1.6±1.1)g·L-1,相应的固液分离效果优于200目((3.2±1.9)g·L-1)和100目((32.0±1.3)g·L-1)动态膜基材,即当动态膜基材孔径为100目时,DMBR过膜滤液中TCOD比300目动态膜基材高6.7倍.与200目动态膜基材孔径相比,300目动态膜基材相应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反洗频率和运行能耗均较低,而100目动态膜基材孔径过大,固液分离效果较低.因此,在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中,选用300目动态膜基材形成的动态膜过滤效果最优.此外,本文还对比分析了有机废物和废水处理领域中较优的动态膜基材孔径及DMBR的应用情况,为拓展DMBR在有机物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联产氢气和甲烷复合工艺,对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进行中温-高温混合厌氧消化,通过设计两种物料的不同配比(质量比,以VS计),研究了不同比例混合的物料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比例为2:2的反应器总气体产率最高,达496.78mL·g-1(其中,氢气64.48mL·g-1,甲烷432.3mL·g-1,均以VSfed计,下同),其VS去除率也最高,达41.33%,在反应30h后和产甲烷18d后分别完成了80%的氢气产量和甲烷产量,而单纯造纸污泥总气体产率为144.99mL·g-1,单纯餐厨垃圾总气体产率为80.4mL·g-1.综合氢气和甲烷产率、产气速率、VS去除率等指标发现,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最佳配比为2:2.  相似文献   

16.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alkaline pretreatment on anaerobic digestion (AD) and sludge dewaterability after AD,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adjusted to different pH values (8, 9, 10, 11, 12) and placed at ambient temperature for 24 hr. The samples were then adjusted to the initial pH and subjected to 25 days of A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H 6.8),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and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VSS) reduction following pretreatment at pH 9-11 increased by 10.7%-13.1% and 6.5%-12.8%, respectively, while biogas production improved by 7.2%-15.4%. Additionally,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sludge dewaterability after AD occurred when pretreatment at pH 8-9 was conducted. The proteins and carbohydrates transferred from the pellet and tightly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TB-EPS) fractions to the slime and loosely bound EPS (LB-EPS) fractions after pretreatment and during the AD proces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s and carbohydrates in the slime fraction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rmalized 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 During the AD process, the normalized CS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rganic materials in the loosely bound fraction of the sludge matrix (R2≥qslant 0.700, p < 0.01), while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rganic materials in the tightly bound fraction (R2≥qslant 0.702, p <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kaline pretreatment could break the EPS matrix and release inner organic materials, thu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AD process and dewaterability after AD.  相似文献   

17.
以聚丙烯(PP)微塑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浓度PP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产CH4和产酸效能的作用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了乙酸激酶(AK)和mcrA基因在不同PP微塑料作用下的丰度变化.结果表明,PP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产CH4和产酸效能具有促进影响,CH4和乙酸累计产量随PP微塑料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当PP微塑料投加量为0.2g/g VSS时,CH4和乙酸累计产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48.2%和15.2%,达227.1mL/g VSS和1291.2mg/L.相应地,mcrA基因丰度随之提高98.2%,表明PP微塑料对产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CH4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