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中国臭氧短期暴露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更新适用于中国本地化的暴露-反应系数,本研究全面检索了199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上发表的文献,以"O3/臭氧(ozone)"、"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死亡率(mortality)"、"时间序列(time-series)","病例交叉(case-crossover)"、"中国(China)"为关键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合并估计值.结果显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人群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 CI:0.28%~0.52%)、0.67%(95% CI:0.46%~0.88%)、0.23%(95% CI:-0.20%~0.66%).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除季节外,温度、年龄、性别均不存在显著的修饰作用.本文结论可为开展城市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精细化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臭氧度量指标对我国人群总死亡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服务平台、 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了建库至2020年12月底发表的相关时间序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最终纳入22项合格研究.按照臭氧每日1 h最大浓度(O3-M1h)、每日8 h最大平均浓度(O3-M8h)和每日24 h平均浓度(O3-24h)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O3-M1h指标(RR#, 1.005 2; 95%CI, 1.003 1~1.007 3)与人群总死亡风险增加的关联更加密切,O3-24h指标(RR#, 1.003 6; 95%CI, 1.002 5~1.004 8)和O3-M8h指标(RR#, 1.003 1; 95%CI, 1.002 2~1.004 1)关联较弱. 3类指标的亚组分析表明,冷季臭氧的总死亡风险更高,老年人(≥65岁)更容易受臭氧污染的影响,且北方地区总死亡风险高于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获得2005-2018年发表的噪声与心电图异常检出关系的研究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统计分析显示,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 39,95%CI为2. 02,2. 84)。噪声暴露导致的心电图异常主要有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和传导阻滞。结论:噪声暴露对心电图异常检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臭氧已成为影响中国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为探究其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收集保定、盐城、自贡和广州4个城市2019—2022年逐日因呼吸疾病住院人数、臭氧日最大8 h平均浓度(O3-8h)和气象因素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城市水平分析大气O3-8h与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的关联性,并采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整合城市水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并存在滞后效应;城市合并分析结果显示,O3-8h每升高10 μg∙m−3,总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炎日住院人数分别增加0.49%(95%置信区间(CI):0.30%—0.68%,滞后3 d)、0.86%(95% CI:0.54%—1.18%,滞后2 d)和0.74%(95% CI:0.31%—1.17%,滞后4 d)。不同城市的效应强度以及最佳滞后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儿童和≥60岁老年人群对臭氧的呼吸系统效应更为敏感,不同性别间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认识西安大气污染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利用Meta分析获取了中国人群大气污染物暴露与以死亡为健康终点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合西安2013、2014年的SO_2、NO_2、PM_(10)、PM_(2.5)、O_3监测数据,利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了人群健康影响。Meta分析结果表明,SO_2、NO_2、PM_(10)、PM_(2.5)、O_3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死亡率会增加1.17%、1.32%、0.40%、0.47%、0.5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会增加1.27%、1.15%、0.54%、0.75%、0.8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会增加0.83%、1.83%、0.43%、0.56%、0.89%。以WHO空气质量指导值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二级标准限值为参考浓度、可避免非意外死亡为健康端点,2013、2014年PM_(10)、PM_(2.5)、O_3达到相应指标的健康效应远远高于SO_2、NO_2健康效应。主要原因是这些污染物超过相应标准的程度高。PM_(10)、PM_(2.5)和O_3浓度导致的健康效应巨大,因此在目前应该把PM_(10)、PM_(2.5)和O_3作为优先污染物进行控制。在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应适当降低现有国家标准浓度限值较高的PM_(10)、PM_(2.5)颗粒物和O_3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污染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搜集了国内PM10和PM2.5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利用Meta分析法评价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各健康效应终点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38%[95%可信限(CI):0.35%~0.42%]、0.65%(95%CI:0.35%~0.95%)和0.40%(95%CI:0.31%~0.49%);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CI:0.19%~0.62%)、1.43%(95%CI:0.85%~2.01%)和0.53%(95%CI:0.15%~0.90%),因此可见,PM2.5对健康的危害高于PM10.同国外研究结果相比,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死亡率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1 μL/(m3·h);水平输送过程对臭氧的影响和化学臭氧生成速率P(O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总体来说,水平输送对臭氧有净的去除,平均为1.9 μL/(m3·h);化学生成过程则增加臭氧体积分数,净生成速率为5.3 μL/(m3·h),表明该地区大气有较强的氧化性;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结果表明1分子NOx从排放到去除期间可以生成7.5分子O3.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监测子站的O3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市O3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夏季的一次O3高浓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O3浓度在5~8月维持相对较高浓度,其他月份则维持较低浓度.整体来看,4类功能的监测站点中O3平均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对照点及区域点、郊区环境评价点、城区环境评价点和交通污染监控点;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般在15:00、16:00达到峰值;O3还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周末白天时段O3浓度大于工作日浓度.北京市O3浓度城区相对较低,周边区县相对较高,生态植被优良的东北部地区浓度最高.2013年6月3日北京市发生一次O3高浓度过程,在下午西南风的作用下,榆垡、丰台花园、奥体中心和怀柔监测站O3峰值出现的时间从南到北依次滞后,且怀柔站在20:00才出现峰值,体现了这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O3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9.
臭氧是一种主要的二次大气污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臭氧已经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简要论述了臭氧的成因、特征及我国臭氧污染现状,并对今后臭氧污染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20家火葬场火化车间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探究其环境VOCs浓度水平及化学组分特征,并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 MIR)计算了不同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最后利用美国EPA推荐的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11种VOCs组分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火化车间VOCs浓度为147~3926 μg·m-3,平均浓度为993 μg·m-3,超过了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限值.在化学组分中,烯烃、苯及苯系物和烷烃占比较大,分别贡献了32.6%、25.5%和18.2%.②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1.8%,其次是苯及苯系物和烷烃,分别贡献了25.6%和6.3%,三者OFP贡献之和达93.6%,是火化车间VOCs组分中臭氧生成潜势的关键活性组分.③非致癌风险方面,苯的危害指数(Hazard Index, HI)值为1.4,对暴露人群具有明显的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方面,苯、甲苯和二氯甲烷的风险值(R)均超过了致癌风险阈值,需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确保区域内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2013—2015年南京地区相关气象要素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建立了用于不同季节高浓度臭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模型,并归纳总结了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出现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气温、能见度、日照小时、总(净)辐射辐照度等要素与O_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总(低)云量呈负相关.高浓度臭氧污染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典型气象条件表现为:太阳辐射强,低云量少,相对湿度适宜,地面小风速及特定的风向.通过定义高浓度臭氧潜势指数HOPI和风向指数WDI,并综合考虑14:00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及8:00各标准层的相关气象要素,建立了逐季节多指标叠套的高浓度臭氧预报方程.采用2016年资料对其进行检验,发现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2(冬季)、0.76(春季)和0.73(夏季),说明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可预报性.通过普查历史天气图,归纳了伴随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事件出现的8种主要天气形势,即高压类(高压中心G0、高压后部G1)、低压类(低压底部D0、低压前部D1、低压倒槽D2)、均压类(高压相关的均压JG、低压相关的均压JD、其它均压J).其中,以高压后部地面形势出现概率最大,低压前部均压场出现时对应臭氧平均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grid data of 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graph (TOMS) installed on Nimbus-7 satellite (1978 to 1994) was used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ozone over China was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estroyed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ozone of China and the low value closed center emerged over Qinghai-Tibet Plateau. Long time change trends of seasonal total ozon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provided. It shows that the most obvious decrease of total ozone occurs in winter (Jan.), then in summer (Jul.), the relevant slow change occurs in autumn (Oct.) and spring (Apr.).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典型城市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PM2.5和O3是中国城市大气中最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关系.本文将O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把CO作为一次排放源的示踪剂,对2017年4—10月期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化学活性条件下,3个城市在协同增长时段PM2.5质量浓度增长量的均值与估算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京和广州在春季、秋季出现协同增长的小时数较多,且北京在各光化学活性水平下的协同增长时段中PM2.5浓度增长量均最大;出现PM2.5和O3协同增长现象时段中上海市风速最大,广州市气温最高,北京市相对湿度范围最大;随着光化学活性的增强,上海和广州两市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呈倍数增加,其生成量范围分别为13.6~29.2 μg·m-3和9.1~28.7 μg·m-3,北京市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则变化不大(25.0~34.0 μg·m-3),但各光化学活性水平下的北京二次气溶胶生成量均高于上海和广州.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的O3污染对二次气溶胶生成协同增长作用明显,而且北京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Ozoneisoneofthetracegasesinatmosphere.Itcanabsorbnearlyallsolarultravioletradiation(UVB)rangedfrom0-20—0-35μm.Thechangeofstratosphericozoneconcentrationanditsverticalstructurewillinfluencethetemperaturestructureofstratosphere.Thedecrea…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区臭氧污染来源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EPA开发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2008年8月发生在深圳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源敏感性识别工具DDM-3D分析深圳本地排放源及周边地区排放源对深圳地区臭氧污染形成的敏感性.研究表明,VOCs人为源排放对深圳臭氧形成敏感度高,控制深圳臭氧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VOCs人为源排放,控制重点应放在化学品/橡胶/塑胶、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家具、玩具、制鞋、建筑涂料使用、家用溶剂等方面;深圳的臭氧污染具有区域特征,在不利天气条件下,需与周边城市协调控制才能达到8h平均浓度120μg/m3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level occupational benzene exposure o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s of the workers, domestic and foreign published research data on the change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s under low-level occupational benzene exposure from January 1990 to December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18 independent studies from 12 publications were selected for meta-analys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全国1365个监测站点的实时监测数据,运用空间数据统计模型揭示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BenMap工具在10km×10km空间网格尺度上估计O3污染的健康损失和健康经济价值.结果表明,O3浓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变化,呈倒"V"型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性,即高值或低值区域集中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通过O3暴露系数模拟人群室内、室外O3暴露情况,在统计意义上估计得到2017年O3污染共计造成我国全因早逝人数98473例(95%置信区间:53419~143292),其中心血管疾病早逝风险约占45%,以不同学者估算得到的单位统计生命价值为基础,估计得到的健康经济损失在197~978亿元之间,约占2017年全国GDP的0.05%~0.26%.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中国城市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我国很多地区臭氧(O3)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显著增加,臭氧污染现象日益突出.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植被生长、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为揭示全国尺度近地面臭氧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364个城市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揭示了2016年中国城市O3污染的空间集聚和冷热点区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全国尺度上,2016年中国城市年均O3浓度为100.2 μg·m-3,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O3浓度分别具有显著的倒"V"和"M"型月变化规律,且呈现夏季高、春秋季居中、冬季最低的特征;中国城市O3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中部和东部是O3污染的高发区,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的O3污染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城市O3浓度具有显著的集聚性特征,且呈现1-5月由南向北而6-12月由北向南扩展的年周期循环特征,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