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SBR中试系统中,采用较高声能密度较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后回流至系统连续运行20 d的方式进行污泥减量,通过分析测定系统MLSS、累计排泥量以及系统出水水质指标,考察了系统污泥减量效果及污泥回流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SBR系统2/3的剩余污泥用声能密度为1 W/mL的超声波预处理6 min后回流至SBR系统。SBR系统最终需处置的污泥量减少了45.64%,获得了理想的污泥减量效果。污泥回流后SBR系统对SS、COD、TN以及NH4+-N的去除效果均无明显变化,仅出水TP含量略高于对照的SBR,出水水质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系统由好氧区、厌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室组成,以曝气的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的回流,节省动力消耗。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氨氮及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和75%左右,出水COD、NH+4-N及SS平均浓度在40 mg/L、6.5 mg/L和10 mg/L左右。当进水COD在100~1 000 mg/L之间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消解。本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系统由好氧区、厌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室组成,以曝气的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的回流,节省动力消耗。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氨氮及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和75%左右,出水COD、NH4+-N及SS平均浓度在40 mg/L、6.5 mg/L和10 mg/L左右。当进水COD在100~1 000 mg/L之间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消解。本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邹高龙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67-2472
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两点进水倒置A2/O-MBR(平板膜)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COD、NH+4-N、TN、TP、出水SS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NH+4-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符合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当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出水TN浓度小于15 mg/L;正常排泥后,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83%左右;平板膜破损会导致出水SS、COD会受到影响。膜对COD、TP、SS有直接截留作用,由于系统出水几乎没有固体损失,可以精确控制污泥龄,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生长;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可以提高至15 000 mg/L,此时,即使进水量提高0.5倍,出水水质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强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strengthen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SCAR)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在HRT=13.5 h、平均容积负荷为4.1 kg COD/(m3·d)的条件下,研究回流强度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在回流比R=3和4时,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而由于PVA难生物降解特性,回流比对PVA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各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出水p H值均较进水时高,系统中未出现VFA累积现象。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均保持良好沉降性能,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与脱氢酶活性、辅酶F420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低浓度的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小试装置,以COD、TP和浊度为考察指标,对使用气液混合泵溶气的全溶气、部分溶气和回流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对3个指标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对COD、TP的去除率略高于全溶气气浮系统;二级出水浊度较低时,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的出水浊度反而升高,因此使用气液混合泵溶气的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不适合处理低浊度的二级出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农药废水的实验研究情况.当进水COD负荷在2.0~4.5 kg/(m3·d),ABR反应器对COD去除率可保持在70%~80%.反应器的处理效果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当系统温度由35 ℃下降至25 ℃时,反应器的COD去除率下降30%.采用适量出水回流可提高系统的去除效率,回流比控制为50%比不回流COD平均去除率可提高近25%,回流比过高将导致系统COD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农村污水瞬时排水的水量波动会引起处理过程水力停留时间变化,直接导致系统污水处理效能不佳等问题。选取农村污水AAO污水处理系统,探明了长/短HRT交替运行下最优DO条件,以及HRT与DO的响应关系,并提出了适宜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最佳DO调控策略。结果表明,好氧区DO维持约在1 mg·L-1,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能较好,出水COD、TN分别为14.88、10.15 mg·L-1,对应去除率为92%、64%。HRT改变直接影响系统好氧区DO变化,通过调控不同HRT下的DO,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可实曝气量降低73%,能耗降低67%。该研究结果对农村污水AAO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64、14.2、0.89mg/L,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量分配比对去除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对去除TN、TP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内回流位置研究发现,内回流位置在消氧区更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进水负荷研究发现,COD和氨氮污泥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控制TN污泥负荷为0.040kg/(kg·d)时对TN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UASB中试(100 m3/d)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良好。COD的去除率在52%~83%,出水的COD值<100 mg/L以下,SS的去除率在95%左右,UASB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停留时间为6 h。产气率在0.1 m3/d。不管停留时间在10 h、5 h,出水的氨氮、乙酸值比进水的高;钙、镁、总氮、总磷、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出水值比进水值低。  相似文献   

11.
SEJF多功能水处理器是将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水处理设备,可在一器内完成均质、曝气、混合、反应和固液分离数种功能.采用SEJF多功能水处理器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水处理器工艺具有高效、节能、节地、节资等优点,而且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灵活性和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从大港油田筛选和分离出3株以原油为碳源的石油降解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用这3株菌混合处理某炼厂的"三泥",在适宜的降解条件下,仅需投加混合菌液,无需添加营养物(N,P),可使含油污泥A的残油量从67g/kg降至7.7g/kg,混合油泥试样AB的残油量从19.7g/kg降至3.1g/kg,平均去除率为84%以上,可以实现含油污泥的较为经济的、有效的处理.经生物处理后含油污泥的恶臭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含重金属铜离子与氰离子(CN)的络合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物。富含活性氯和Al13聚合体的水处理药剂(PACC)兼具氧化和絮凝效能,在处理含重金属氰络合物([Cu(CN)3]2-)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PACC与[Cu(CN)3]2-的反应计量学、动力学,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投药量等影响因素,确定PACC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PACC可同时实现对CN的氧化和对Cu2+的絮凝,有效去除水中[cu(CN)3]2-使用PACC对[Cu(CN)3]2-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分为2个阶段:CN-首先被氧化成氰酸根(OCN);然后OCN-被进一步氧化并生成碳酸氢根和氮气,同时所释放的游离态铜离子被絮凝去除。这2个阶段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11和8,去除1tool[Cu(CN)3]2-的最佳投药量为9.35molCl2的PACC;在此条件下反应43min后,其出水中CN-和Cu2+的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含重金属铜离子与氰离子(CN)的络合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物。富含活性氯和Al13聚合体的水处理药剂(PACC)兼具氧化和絮凝效能,在处理含重金属氰络合物([Cu(CN)3]2-)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PACC与[Cu(CN)3]2-的反应计量学、动力学,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投药量等影响因素,确定PACC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PACC可同时实现对CN的氧化和对Cu2+的絮凝,有效去除水中[Cu(CN)3]2-。使用PACC对[Cu(CN)3]2-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分为2个阶段:CN-首先被氧化成氰酸根(OCN-);然后OCN-被进一步氧化并生成碳酸氢根和氮气,同时所释放的游离态铜离子被絮凝去除。这2个阶段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11和8,去除1 mol[Cu(CN)3]2-的最佳投药量为9.35 mol Cl2的PACC;在此条件下反应43 min后,其出水中CN-和Cu2+的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5.
调质对垃圾焚烧飞灰烧结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经磷酸预处理后的焚烧飞灰在烧结处理过程中的烧结体机械强度,研究了添加SiO2或粉煤灰进行调质,其添加比例对烧结温度和烧结体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利用硼酸钠作为助熔剂对焚烧飞灰烧结试验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 150℃时,添加30%或者更低比例的SiO2,或添加20%比例的粉煤灰,焚烧飞灰烧结体已经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致密化程度。添加5%的硼酸钠时,坯体烧结温度在1 050℃,而添加10%的硼酸钠时烧结温度可降低至980℃。  相似文献   

16.
A microbiological study conducted as a complement to kinetic studies of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s a process for treating high-sodium-nitrite wastewaters generated from ship-boiler-tube cleaning is described. The number, genera, and denitrifying capabilities of the organisms inhabiting anoxic suspended-growth reactors used in the kinetic studies were evaluated for four experimental phases. The results regarding the enumeration of bacteria supported the findings of the kinetic studies as follows: (i) the better nitrite-removal efficiencies observed in the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ystem as compared with direct denitrification were confirmed by the presence of larger populations of organisms capable of completely reducing nitrate or nitrite; (ii) the presence of metals in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boiler-tube wastewater did not affect removal performance in the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ystems, nor did it affect the density of complete denitrifiers; (iii) increasing sludge ages resulted in increasing nitrite-removal efficiencies as well as populations of complete denitrifiers; and (iv) a decrease in nitrate-removal efficiencies when the actual wastewater was introduced to a system that had been acclimated to the synthetic wastewater coincided with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complete denitrifiers. Regarding the types of organisms found in this study, denitrifying strains of Alcaligenes and Pseudomonas were always present in the anoxic reactors along with other denitrifying and non-denitrifying bacteria of the same genera, or other genera such as Acinetobacter and Flavobacterium. However, members of the genus Alcaligenes were the only complete denitrifiers found in the anoxic reactors, and hence they are likely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基于HLB固相萃取柱和气相色谱 /电子捕获 (GC/ECD)分析城市污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 ,同时分析了北京市高碑店和北小河两个污水处理厂中 4个不同工艺段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在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水体中共检出了 6种有机氯类农药 ,分别是α 六六六、β 六六六、γ 六六六、δ 六六六、艾氏剂和 4 ,4’ 滴滴滴 ,浓度在 1 89—6 9 6ng/L之间。结果表明 ,曝气活性污泥法对六六六类有机氯农药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水厂废水的综合处理与回用是我国供水行业的新趋势和节水目标所在,采用强化混凝技术进行水厂排泥废水的深度处理。通过混凝剂筛选实验和有机物表征确定最佳混凝剂为高效聚合铝(HPAC),适宜投加量为650 mg/L。当混凝剂HPAC投加量为650 mg/L时,对COD、TOC、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2.5%、89.8%、95%和92.5%,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8 mg/L、8.46 mg/L、2.35 NTU、13度,COD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COD≤100 mg/L),同时实验结果显示聚合氯化铝(PAC)、HPAC、三氯化铁(FeCl3)主要去除分子量处于>1 300 Da范围的有机物,对分子量处于744~1 300 Da之间的有机物去除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