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管道铁锈及其他固体微粒随气体高速流动产生摩擦热和碰撞热,是管道发生爆炸的一个因素。 (2)由于漏气,在管道外围形成爆炸性气体停滞的空间,遇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 (3)外部明火导入管道内部。这里包括管道附近明火的导入,由于明火导入管内造成燃爆。 (4)管道过分靠近热源,管内气体过热引起燃烧爆炸。 (5)氧气管道阀门粘有油脂。  相似文献   

2.
统计资料表明,现代厨房常见煤气火灾,主要是管道、炉灶等安装不当、质量不过关或因腐蚀损坏等,造成气遇明火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或发现漏气时,错误地使用明火寻找泄漏点,引起燃烧或爆炸事故;由于使用不当(如先开气、后点火)或由于停气、回火、风吹使火焰熄灭,或使用锅、壶烧水时,因水满沸腾后溢出将火泼熄时没有及时关闭阀门,致使漏出的煤气被第二次点火的火源引爆等,因此有效防止煤气火灾,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江苏劳动保护》2005,(6):11-11
答:爆发试验是利用一个特制的取样简(也叫爆发筒).在煤气管道或设备上的最末端取管道或设备内的介质,然后在远离放散点处用明火将其点燃,如果介质是纯煤气就能连续稳定地燃烧至筒底,此时就可以断定煤气置换空气已经合格。这样的试验连做三次,并且均为合格后.方可送煤气。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N_2和CO_2气体灭火剂在抑制煤明火燃烧特性方面的不同,通过搭建受限空间煤明火燃烧试验,分别开展了11.97%、16.81%、20.76%的N_2和10.79%、14.89%、20.32%的CO_2作用下煤明火燃烧抑制试验。鉴于火焰表面积变化与热释放速率变化呈正相关,基于火焰图像分析法开展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首先,通过数码摄像仪记录不同体积分数惰性气体作用下煤燃烧火焰面积的变化,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火焰图像特征提取和"对比度增强"预处理,消除图像记录过程中存在的噪声,以便于有效进行火焰目标识别;其次,基于"阈值法"原理,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预处理过的火焰目标进行识别和计算,进而实时获得试验过程中火焰表面积;最后,使用小波变换理论对火焰表面积变化曲线进行消噪处理,以获得火焰表面积变化趋势及主要波动信息。结果表明,CO_2比N_2具有更好的熄灭煤明火燃烧的能力,CO_2作用下煤火火焰表面积呈现指数下降,而N_2作用下呈现直线下降,且CO_2的灭火时间比N_2缩短了25%以上。该试验结果明确了N_2和CO_2在熄灭煤明火特性上的不同,弥补了CO_2仅比N_2具有更好的抑爆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乙炔发生器是利用电石与水的作用制取乙炔的设备。由于乙炔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乙炔发生器具有爆炸危险。为了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或一旦爆炸时保住发生器本体不受损坏,在其上设置了一系列防爆完全装置。 乙炔发生器的防爆安全装置有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三类。 阻火装置 其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乙炔发生器内。通常采用的阻火装置有水封或干式回火防止器以及水下气割用金属网组成的阻火器等。 气焊与气割操作中的回火现象(即焊接火焰沿焊枪烧向乙炔软管)较常发生,尤其是在技术不甚熟练的气焊工中更为常见。因此,回火防止器是乙炔…  相似文献   

6.
问:什么叫动火? 答:在工厂里检修设备和管道,有时需要使用电焊、气焊、气割等器具进行焊补和切割,这种作业俗称动火。 问:动火常见的事故是什么?原因何在? 答:动火常见的事故有三类:(1)着火燃烧,(2)爆炸,(3)爆炸后着火。 主要原因是:(1)动火的设备及管道里具有易燃易爆介质,未置换彻底或未清洗干净,检修时混入空气,形成可爆性气体。(2)动火部位未与周围易燃易爆介质隔离。(3)动火前的分析取样无代表性、分析不准确或分析合格但未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动火。(4)工作中疏忽,麻痹大意或违章作业。 问:什么叫燃烧?燃烧条件是什么? 答:燃烧是一种发光…  相似文献   

7.
室内火灾中外部燃烧现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燃烧是室内火灾中火焰随烟气流出窗户并在窗户外燃烧的现象。外部燃烧会造成火势从初始着火的房间向其他房间或楼层蔓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本文应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开发的FDS程序,对外部燃烧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对Bullen和Thomas的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用以验证FDS对外部燃烧现象的模拟效果。在相近的燃料过量因子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外部燃烧羽流的温度分布结果、外部燃烧火焰的高度和火焰距离窗户所在壁面的水平距离与Bullen和Thomas的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之后,研究了不同窗户大小和不同燃料消耗率对外部燃烧的影响。最后,发现当燃料消耗率足够大致使室内燃料过量因子接近1时,室内火焰将会熄灭,燃料流出窗户形成的外部燃烧火焰会被拉长,火焰肾贴窗户外的壁面向上燃烧。  相似文献   

8.
工业尾气回收网结构复杂,存在许多变径结构,回收气体大多燃易爆,因此有发生燃爆事故的风险.为探究变径结构对可燃气云燃爆过程的影响,在管长为0.5m变截面管道内,采用预混燃烧模型和Zimont湍流燃烧模型,对可燃预混气体燃爆特性开展了大涡模拟(LES)研究.结果 表明:在0.5m管长的通径管道内,管道截面越小,管壁对火焰的约束作用越大,壁面反射增强,管道壁面形成的湍流加速壁面附近的火焰传播速度,使得Tulip火焰出现越早,达到最大火焰传播速度的位置距点火端越近;管道截面越小,火焰厚度越大.不同管道结构下Tulip火焰结构不同,在突缩和连续突缩管道中Tulip火焰产生变形,火焰锋面不再光滑;变截面结构对火焰传播有激励作用,管道内截面变化后涡团的产生和演化加速了火焰传播,突缩管道结构对火焰传播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因此尾气回收管网设计需尽量减少突缩管道结构或在突缩管道结构位置增加阻火装置.  相似文献   

9.
(1)在高处焊接,下面的可燃物不移走又不盖住是不符合安全规定的。 (2)搬运氧气瓶时应轻拿轻放,不能滚动、撞击。 (3)乙炔发生器或回火防止器内的水结冰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融化,绝对不能用明火或红铁烘烤。 (4)氧气瓶及附件不能沾油脂,以免发生燃烧或爆炸。 (5)不该任意涂改氧气瓶色标。 (6)搬运电石桶要轻拿轻放,不能滚动、撞击。 (7)氧气瓶和乙炔发生器不符合离明火10米以外的要求;在乙炔发生器旁吸烟也不符合安全规定。《错在哪里》答案@袁栋梁  相似文献   

10.
<正>粉尘爆炸三个条件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金属(如镁粉、铝粉) 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 饲料(如血粉、鱼粉) 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 林产品(如纸粉、木粉) 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七类粉尘具爆炸性名词解释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粒径铝粉火焰结构及其传播特性,用一竖直粉尘燃烧管道试验装置进行铝粉燃烧试验。借助高速摄像设备,观察不同粒径铝粉的火焰形态。利用微细热电偶记录铝粉火焰温度变化。分析不同粒径铝粉火焰的传播速度与铝粉火焰最高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铝粉粒径越小,火焰越平滑,燃烧越充分、越剧烈,火焰传播速度增长越快;铝粉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最高温度均与其粒径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对易燃易爆设备、容器或管道进行明火作业时,在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因此,加强动火管理,采取动火安全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置换动火是常用的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之一。所谓置换动火,就是在动火前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蒸汽、二氧化碳)或者用  相似文献   

13.
六机部第九设计研究院、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单位在建材部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和上海第五焊接厂的协作下,研制成功一种 SA-Y1型干式乙炔回火防止器,见图1。这种回火防止器系中压岗位式,适用于金属气焊、气割和火焰热加工等作业。 该回火防止器具有下列四种作用: 1.熄火功能:回火时混合气体燃烧,火焰被多孔陶瓷管熄灭,阻止火焰蔓延。 2.止回作用:倒流进入本器气体的压力大于乙炔压力时,进气阀关闭,阻止气体流入乙炔管道。 3.切断气源:混合气体爆炸时,产生压缩波或冲击波,将进气阀关闭,切断乙炔气供应,防止产生连续爆炸。 4.复位:回…  相似文献   

14.
辐射热流作用下树叶样品的燃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植物叶样在外部热辐射和值班火源作用下的燃烧现象特征并探索其成因和物理及化学本质。采用锥形量热仪开展实验,热辐射强度分别设定为35kW m-2、55kW m-2、70kW m-2和85kW m-2。实验样品为针阔叶树种共13种,其含水率在45%至79%间变化。实验表明,样品表现出不同的着火模式,有的为明火,有的则为阴燃,取决于树种和设定的辐射强度。样品出现有焰燃烧现象的最低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在22.3kW m-2至35.6kW m-2之间,反映了形成气相火焰所需最低挥发分质量流率。气相产物CO2产生速率的峰值与PHRR呈高度线性性,表明了不同样品间气相燃烧或固相表面氧化(阴燃燃烧)反应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出现的独特热释放速率尖锐峰形是样品分层特性以及树叶的物理属性和热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热薄特性的样品表层,在实验初期是接受外部辐射热的主体,其热解的产物是形成气相火焰的物质来源;在其转变为焦炭层后,对辐射热流向内层的渗透具有阻挡作用。建立起来的认识对于评估分层样品的燃烧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BVR多芯铜导线过电流故障下燃烧及火焰传播特征,采用堆栈技术分析导线受热形变,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故障导线发热、熔断及绝缘燃烧现象,研究导线发热形变、熔断时间及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与电流值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I=136 A时,导线不发生熔断,只有当高温线芯直接接触周围可燃物才可引发火灾;当I=153 A时,导线会发生熔断现象,且熔断时间随过电流值升高而缩短;当I=204 A时,导线发生熔断,断路电弧引燃周围热解气体,火焰前沿迅速蔓延至导线两端,平均火焰前沿传播速度达2.2 m/s,平均明火持续时间达8.2 s,整根导线无需外界可燃物即可发生明火燃烧。研究结果可为起火原因认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一、回火爆炸的原因在气焊(割)操作过程中,有时火焰燃烧速度大于乙炔-氧气混合气喷射速度,使燃烧火焰倒向进入焊(割)炬及皮管内,或在焊(割)炬中发出尖细的“嘶嘶”声,这就是回火的前兆现象。一般情况下,焊(割)炬发生回火时,火焰总是向乙炔皮管方向蔓延,如果乙炔回火防止器失灵,将引起乙炔发生器燃烧爆炸。发生回火爆炸的原因概括起来有: (1)焊(割)嘴较长时间地过分接近工件,使焊(割)嘴过热,混合气体受热膨胀而增大焊(割)嘴孔附近的压力,增加混合气体的流动阻力,使混合气体喷射速度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聚磷酸铵(APP)对糖粉粉尘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竖直开口方管道燃烧试验平台,研究不同质量分数APP对糖粉粉尘爆燃火焰特征、火焰速度、火焰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并采用热分析仪对糖粉及其APP混合物的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PP质量分数的增加,糖粉粉尘火焰的亮度逐渐降低;添加质量分数为6%的APP后,糖粉火焰在管道中的最大传播速度由17. 3 m/s降低到2. 8 m/s,火焰最高温度降低了46. 46%,糖粉热解残余量由0. 71%提高到16. 06%; APP对糖粉火焰抑制作用包括物理抑制和化学抑制,APP热分解反应可吸收燃烧反应中的热量,分解产物可捕捉提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达到抑制糖粉火焰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家庭使用燃气热水器越来越普遍。燃气热水器是利用气体燃料(天然气、城市炼焦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燃烧时发出的热量,将水加热到所需的温度。由于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易燃易爆的可燃气体,一旦泄漏,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遇上明火,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如房间煤气和空气混合达到4.5%~35.8%,液化石油气达到1.5%~9.5%,天然气达到5%。10%,遇到火种时就会发生爆炸燃烧。因此,人们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防火安全。  相似文献   

19.
管道燃气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管道是化工及油气储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时常受燃烧爆炸事故的威胁,因此对管道中燃气燃烧爆炸特性与规律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以甲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传感器以及火焰传感器等对水平封闭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爆炸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量实验来研究可燃气体爆炸压力与火焰及其传播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以及气体燃烧的变化情况,对前驱冲击波与火焰面的相对时间及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管道中会产生前驱压力波,并超前火焰阵面甲烷气体在管道传播过程中,出现冲击波反压射、波叠加及反冲现象,压力的持续时间较火焰光信号持续时间长。所做的工作为油气受限空间中燃气燃烧爆炸特性与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及工业防爆抑爆技术及工艺的实施、系统设计以及关键参数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按照危险物质的分类方法,工厂常见火灾事故一般分为以下5类:1 气体火灾 它是以管道或其它设备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等,被火点燃而发生的火灾。 在很多情况下,泄放出来的可燃气体已充满室内,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燃爆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就发生燃烧爆炸,危害很大。扑灭这类火灾可用化学干粉、高压水等,并要设法关闭阀门或堵塞泄漏处,防止气体继续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